焦芳俠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中高段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文指導比較疏忽,尤其是小學階段,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積累能力、應用能力有限,在作文指導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作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激發,因此學生作文千篇一律,質量有待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8-0145-02
【Abstract】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content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high stage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past, teachers were negligent in the teaching of students composition, especially at the elementary level. Some teachers believed that students accu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ies were limi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 is a lack of stimulating students' creativ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in composition, so students' composition is the same, and the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guidance; Teaching strategies
一、明確目標,構建生本作文課堂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將每個階段的語文作文教學目標進行了詳細的劃分,讓教師更加明確教學目標,更加有目標地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寫作體驗。以三到四年級作文教學為例,通過課堂內外的習作教學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樂于表達的習慣,從而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同時學生能夠通過不同形式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等,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在習作過程中嘗試用自己日常積累或者生活中所見的內容進行創作,并能夠修改自己的作品……由此可見,這一階段語文作文教學開始融入學生情感,開始關注學生自主創作能力以及自主修改能力,通過不同角度分析當前作文指導的相關策略,最終有效地拓展與提升學生的作文積極性以及作文綜合能力。
因此,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為基礎,在作文課堂開展的過程中要深度貫徹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以作文教學的目標為基礎,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指導活動,有效提高小學中高年級段的作文水平。
二、闡明思路,構建多樣作文課堂
(一)明其義——明確方向
作文指導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明確的指導目標,其次是引領學生擁有正確的寫作方向和寫作思路,明確此堂課或者此次活動,分別要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每一個層次的寫作任務是什么……因此引導學生明確最初的作文寫作方向才是高效作文的基礎。
以《我的心愛之物》教學指導為例,首先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心愛之物的寫作要做哪些鋪墊,然后再落實到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描寫自己的心愛之物,肯定要先確定自己的心愛之物是什么,文具?寵物?禮物?紀念品?等等,從這些物品中確定自己要描寫的最終目標。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接下來便是介紹自己的心愛之物,你準備從哪些角度來介紹,外形?來歷?作用?自己喜歡它的原因?或者其他方面,總之要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有條理地表現出來。最后的寫作環節也是關鍵環節,本章節我們學習了很多修辭手法,那么在寫作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將課堂上學習的寫作手法應用到文章中,更加真切地表達出自己對于心愛之物的感情,便成了又一個關鍵。
《我的心愛之物》比較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為喜歡的事物,而且興趣愛好的不同,每個人的心愛之物也是不同的,因此從這一角度入手,引導學生寫作,作品的內容會稍微豐富一些,學生的素材范圍也會比較廣泛,能夠較好地體現出學生本單元素材積累、寫作手法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識應用能力……
(二)建其架——搭建支架
明確方向的前提下,接下來的工作就需要引導學生搭建起一個大致的寫作框架,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寫作思路,而不至于出現跑題的現象;以往寫作過程中,總會有一部分同學出現想到哪寫到哪的現象,天馬行空,寫著寫著就不知道自己所言為何物,最終就會寫成一篇流水賬。究其根源就是因為學生在寫作之前缺少計劃性和實踐性,因此,教師在作文指導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寫作方向,構建起一個自己的支架,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每個結構要寫哪幾部分內容,最終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比如以《我心愛之物》的支架建構為例,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教學的便利性,通過類似的文章欣賞,引導學生熟悉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比如列舉幾篇描寫事物的經典文章,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動態化的方式展現,讓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致的思路,然后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最初的寫作架構:
我的心愛之物:
·開頭:點明喜愛的事物。
·中間:詳細寫明為什么它是心愛之物(介紹它的來歷、介紹它的樣子、講述“我們”之間發生的具體事例)。
·結尾: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結合教師思維導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構建寫作思路,根據思路進行內容的豐富與完善:
我的心愛之物
學生一:我心愛的玩具熊
開篇點題,我最心愛的物品——玩具熊;第一部分:玩具熊來歷介紹;第二部分:玩具熊的具體外貌;第三部分:玩具熊與“我”之間的有趣故事;結尾抒情,我最心愛的玩具熊……
學生二:我心愛的文具盒……
學生三:我心愛的故事書……
通過前期的鋪墊,學生首先確定了自己的心愛之物是什么,然后教師通過教學思維導圖的引領,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表明了自己接下來要描寫的主要框架,避免了接下來出現寫作方向的偏差。
(三)豐其形——充實內涵
豐富作文內容是作文指導的又一個關鍵步驟,思路和方向是基礎,架構是核心,那么豐富內容便是關鍵。結合本章節文本內容學習過程中涉及的一些比喻、排比等寫作手法,教師引導結合框架進行相關內容的補充,充實文章的內涵。比如我心愛的玩具熊,在框架的基礎上填充具體的細節內容,比如我與心愛的玩具熊之間的故事講述,應用排比、比喻等方式描寫了具體的故事內容,表達內心的情感。
三、豐富活動,提升學生作文能力
除上述課堂教學過程之外,教師還要與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活動情境,讓學生能夠有機會進一步地進行練習。比如同樣是心愛之物的練習,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練習環節,用講故事的方式口述自己的心愛之物,或者用拍小視頻的方式記錄自己與心愛之物的故事……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還能夠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為高質量作文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明其義、建其架、豐其形是小學作文教學指導三部曲,在三部曲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全面貫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明確作文指導目標,在目標和方向的指引下,借助思維導圖等方式,搭建寫作支架,以此為基礎充實作文內容,豐富寫作內涵,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提高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史玉婷.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9).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