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邏輯機理與運行機制研究

2021-08-06 22:20:26趙國黨李慧
中州學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運行機制

趙國黨 李慧

摘 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推動鄉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障。近年來,我國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很多進展,但總體上看,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量大面廣,基礎薄弱,仍存在突出短板。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的長期任務。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遵循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理念,著力構建與黨和國家“自上而下”的環境治理機制相耦合的“自下而上”的“微治理”機制,通過充分發揮農村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提高鄉村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關鍵詞: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要素構成;運行機制;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0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21)05-0080-06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做出系統安排,明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地位。①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具有全局性意義。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在全國范圍內穩步推進,國家整體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仍存在城鄉不平衡的情況,尤其是鄉村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鄉村環境治理主要還處于“政府主動、企業被動、公眾不動”的被動狀態,村莊“臟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依然比較突出。②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要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同時還要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③。補齊鄉村生態環境治理短板,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生態環境治理共同體,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要,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轉型、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本文以社會成員環境義務與環境權利相統一為基本理論導向,嘗試構建與國家“自上而下”相耦合的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框架,以期打通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為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邏輯機理

1.基于國家宏觀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要求的分析

黨的十八大明確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要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并將其融入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再次強化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④面對全國較大存量的環境問題,黨和國家從宏觀層面展開“自上而下”的深度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展開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在各地的推進,存在于鄉村生產生活犄角旮旯的“小”環境問題逐漸凸顯。鄉村“小”環境問題不但對象“微”,而且廣泛存在于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的犄角旮旯,主要包括: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因農藥、化肥、農用塑料薄膜等過度使用或處置不當而造成的土壤污染及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問題;小規模養殖戶尤其是家庭散養戶因隨意處置畜禽糞便而造成的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家庭作坊式代加工產生的“小”環境污染問題;廣大村民生活過程中因生活垃圾處置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等。這些“小”環境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由于存量極大、影響廣泛甚至涉及每一個人,所以事關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是生態環境治理中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治理此類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復雜性、多變性等多維特征的“小”環境問題,如果單純依靠剛性的法律法規和“自上而下”的生態環境治理模式,就很容易在強調國家和政府主體性作用和地位的同時忽視普通公眾的自覺能動性,從而導致宏觀層面治理成本居高不下但治理效能不高的被動狀態。因此,全面提升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需要重視微觀視角的治理模式研究。

2.基于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分類視角的分析

分類是按照不同的特點劃分事物,便于深刻把握事物的內在規律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衍生的生態環境問題具有不同的特征,大體包括下列三個方面。一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重大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從國家整體發展戰略角度出發實施的大江大河流域環境治理工程、生態屏障帶建設、海洋保護區建設;在工業化進程中累積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難以界定責任主體的區域性重大環境問題,例如過去以及當前一些地區在粗放型發展過程中累積的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固廢污染、土壤污染等)。針對此類環境問題的治理工作基本上是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主導下“自上而下”地展開,主要依靠相關法律法規對涉及的治理對象進行行政管理,對于廣大普通企業和民眾則主要是政策性的約束和指導。二是企業經營過程中衍生的環境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在全球悄然升溫。⑤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環境保護形勢越來越嚴峻,企業的環境責任缺失問題日益凸顯。⑥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引發社會對企業環境效益的高度關注。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衍生的環境問題有來自企業內部的自治理力量和來自企業外部的他治理力量。企業自治理是企業取得環境效益的內因,企業的“親環境行為”或“綠色行為”是企業環境治理的主要動力。⑦他治理主要是指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多元化主體依靠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通過管理、控制、影響等治理行為實現約束企業環境行為的治理目標。⑧三是在普通民眾生產生活過程的犄角旮旯存在的“小”環境污染問題。廣大城市社區的“小”環境問題與廣大農村的“小”環境問題雖然在內容類別、治理方法及組織形式等方面不盡相同,但具有類似特征。鑒于前文對于廣大農村“小”環境問題具體情況已有論述,這里不再展開。要解決此類環境問題,單純依靠政府層面的協同治理模式不僅收效不大,還不利于普通民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義務履行及其治理主體性作用的發揮,因此需要從民眾日常生產生活的“微”角度探索調動群眾治理主體性和自覺能動性的各種機制。

3.基于學界關于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相關研究成果的分析

公眾參與環境治理是指,公眾有權通過一定程序和途徑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并使該活動有利于保障公眾的切身利益。⑨隨著我國環境赤字加劇,迫切要求將公眾等主體納入環境治理以滿足治理的目標要求,公眾參與環境治理逐漸受到廣泛關注。⑩2015年,由原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通過的《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使公眾的參與身份得以明確,使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有了更充分的法律依據。B11公眾參與環境治理對于我國民主、政治和經濟建設具有深遠意義,民主就是多數人參與環境治理的形式和過程;相較于其他環境治理方式,解決存在于群眾生活犄角旮旯的生態環境問題,公眾參與有利于降低環境治理成本和提高治理效能。B12作為環境治理的重要第三方力量,公眾參與有助于補充國家或地方政府環境治理能力的不足,維護公眾環境權利,提高環境治理速度及成效。B13西方國家公眾參與環境治理模式十分成熟,在環境治理實踐中自發形成“自下而上”的公眾推動模式,凸顯公眾作為環境利益相關者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B14從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形式和內容上來看,主要有個人參與、組織參與、利益代表參與等形式以及環境信訪、環境公益訴訟、自發性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內容。B15目前,我國公眾參與環境治理模式仍然沒有形成系統、成熟的“自下而上”模式,公眾參與的深度及廣度有待進一步拓展。B16通過梳理已有相關文獻,可以發現以往關于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研究雖然能為解決我國普通民眾生產生活過程中犄角旮旯的“小”環境問題提供較好的研究視角、思路和方法,但多囿于西方的理論框架,鮮有基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以及每個社會成員環境義務與環境權利相統一的視角對我國公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進行本土化研究。而且,傳統的環境治理研究常把公眾參與作為游離于系統之外的外生變量,在實踐中公眾參與環境治理也多呈現“碎片化”的特點。本文提出的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把公眾參與作為重要的內生變量嵌入環境治理系統,強調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共同體建設。

4.基于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分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些綱領性指向同時為我國生態環境治理明確了發展方向,即以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體目標,以治理共同體為治理模式,以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實現路徑,以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理念和要求為動力源泉。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生態環境治理共同體和形成“自下而上”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就需要始終保持微觀視角,重視每一個社會成員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只有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的人人有責、人人盡責,才能真正建立與“自上而下”相耦合的“自下而上”的環境治理共同體,最終實現我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和人人享有的生態環境治理成效。

二、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要素構成與運行機制

為了符合現行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建制、節約生態環境治理成本,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模式以現有村民自治基本單元為基本組織載體,以所有村民為治理主體,建構“全民皆兵”式的環境治理制度體系,向內融通每一位普通村民,向外連接基層政府,既有利于發揮廣大村民的主體性作用,又有利于環境治理信息的有效傳遞。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旨在推動普通村民環境權利與環境義務的有機統一,引導每一位村民成為鄉村環境治理的主體,深度參與身邊環境問題的解決,而不是作為旁觀者被動地等待政府來治理“小”環境問題。為有效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進一步解決普通民眾生產生活過程中犄角旮旯的“小”環境問題,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需把握好以下兩個著力點。一是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共同體,推動村民在環境保護中從自覺遵守到自為參與;二是篩選、識別、明確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治理內容清單及主體責任清單,完善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管理體制和處理機制。

1.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主體要素

參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的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會議精神,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將治理主體——全體村民按照年齡細分為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大學生、普通村民等,并賦予各個年齡群體相應的具體責任。一是對于學齡前兒童,主要要求其在幼兒園老師以及父母陪同引導下通過手工活動、親子活動等形式從小接受環境教育,讓環境治理理念在一個人的人生起步階段就生根發芽。二是倡導中小學生參與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實踐活動,使之成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社會實踐課程。具體而言,主要包括組織中小學生接受環境教育宣傳、衛生教育宣傳;幫助中小學生掌握搜集環境問題相關資料的一般性能力;組織環境宣傳手繪比賽、環境知識競賽以及暑期環境治理實踐等活動,讓環保理念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入腦入心入行動。三是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具體實踐,倡導將環境教育列為普通高校公共必修課程以及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必須包括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內容(例如環境治理宣傳、幫扶等)。四是對于普通村民而言,其參與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實踐主要包括村民家庭環境治理、公共環境治理、下一代環境教育、環境治理幫扶等。

2.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組織要素

在明確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主體及其責任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微治理”自治組織專班來協調廣大村民有序地參與環境治理實踐。從理論上講,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可交由社區村民自治委員會負責。但是鑒于鄉村“小”環境問題的特點以及最大限度地融合社會力量的“微治理”需要,有必要依托村民自治框架以及社會力量的廣泛支持,建立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核心自治組織——領導協調專班和技術協調專班。

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領導協調專班的主要職能是,領導協調家庭單元、環境愛好者、自由聯合體、環境治理協助單元等自治“微組織”,積極調整農村生態振興涉及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設置農村各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人制度,監督農村生態環保責任主體的環境行為,引導廣大村民自覺、自主地開展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實踐活動。明確的工作章程和可持續的經費支持是領導協調專班保持良好運行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基礎。基層政府、村民委員會、村黨支部等可通過賦權、賦能等加大對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領導協調專班的扶持力度。領導協調專班管理專員的知識水平與能力是影響“微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用人模式上應有所創新,需要積極發揮具有大學學歷的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長助理的作用,由其擔任管理專員。

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技術協調專班的主要職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多種途徑對外聯系環保服務中心、環保公益機構、環保志愿者組織等,引導此類社會組織在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中發揮積極功效,為廣大村民參與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持,例如通過培訓、再教育等方式為村民提供綠色生產、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幫扶,引導村民養成綠色生活方式。二是協同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領導協調專班開展具體的治理活動(例如開展問題調查、知識宣傳以及環保活動實踐指導),充分發揮平臺功能,吸引和引導相關專業的本社區大學生利用假期實踐機會參與家鄉生態環境“微治理”。

3.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運行機制

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共同體、主體責任清單、“微治理”組織等,是構成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避免在以“全民皆兵”的方式推動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過程中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應當在明確治理主體責任清單和治理組織工作職能的基礎上,梳理“微治理”的運行機制,構筑能夠持續推動“微治理”良好運行的動力基礎。

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責任清單按照不同年齡劃分,對不同群體的責任進行明確劃分,旨在突出人人有責。具體而言:普通成年村民是生態環境“微治理”的主力軍,是構建鄉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力量;學齡前兒童和中小學生主要是接受環境教育,使環保理念入腦入心入行動,從小養成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大學生是宣傳環境知識、參與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生力軍。生態環境“微治理”領導協調專班和技術協調專班旨在引導、協調、支持和發展家庭單元、環境愛好者、自由聯合體、環境治理協助單元等能及時解決或發現“小”環境問題的治理“微組織”,力求組織的治理力量涵蓋犄角旮旯的環境問題,保證“微治理”的運行效率,壓實人人盡責的責任要求。為此,一方面需要定期展示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成果并進行表彰與總結,通過推動人人享有治理成果激發人人盡責;另一方面應不斷完善群眾反饋機制、問題反饋機制等以實現對治理內容清單、責任清單以及“微治理”組織運行機制的持續優化。詳見圖1。

三、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展開路徑

發動群眾和組織群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是一個宏大的社會治理課題。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要素構成及運行機制勾勒出“微治理”的整體治理框架,特別是主體責任清單明確了環境治理主體的具體目標任務,使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具有目標針對性和實踐可操作性。一般情況下,環境產品屬于公共物品,極易產生搭便車現象,需要根據環境治理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展開路徑,充分調動廣大村民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村民從自發到自覺再到自為,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局面。

1.重視“微”元素,多方發力,提升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效能

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生態環境在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權重不斷提高,廣大村民從過去“盼溫飽”到現在“盼環保”、從過去“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期盼享有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廣大村民天然具有自我保護和集體抱團取暖的社會意識,這是激發廣大村民積極參與環境治理的重要邏輯起點和現實基礎。因此,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需要從有效搜集社區村民“微心愿”入手,通過組建“微組織”、搭建“微平臺”、構建“微機制”和設置“微基金”“微項目”,激發社區村民參與環境治理“微行動”的意愿,增加村民的社會性綠色行為,讓綠色行為突破村民個體行為的局限而成為一種普遍性的集體行動,從而提升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治理效能。具體而言,在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運行機制的反饋優化環節,收集村民的“微心愿”是解決廣大村民對優美生態環境需求的重要前提,也是引導和團結廣大村民參與環境治理的有效途徑。鄉村生態環境問題存在于犄角旮旯,決定了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的領導協調專班和技術協調專班需要培育各種與隨機發生的“小”環境問題相對應的治理“微組織”。例如,以先進環保代表為核心的環保家庭單元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組織”形式,既是領導協調專班和技術協調專班聯系社區每一位村民的鏈接器,也是村民自覺、自為開展環保行為的重要生發器。“微平臺”主要包括創建村莊電子屏、手機APP、環保微信群、短信群及QQ群等,發布大家共同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解決方案、先進的治理措施等內容,發揮環保信息傳播與引導功能。因此,應鼓勵村民通過“微平臺”反饋關于生態環境治理的所見所聞,積極發揮群眾在環境治理中查錯堵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力求發現和解決基層環境治理中的盲點以及堵點。從實踐的角度看,“微機制”是整體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為一事一議制度,旨在及時協調解決居民身邊的關鍵“小”環境問題。社區生態環境治理“微基金”可由熱心慈善事業、關心社區建設的單位、企業、個人自愿參與捐助而來,屬于社區自籌資金,操作和使用方式比較靈活。通過建立和使用社區“微基金”,確保治理主體“有錢辦事”,能夠推動獎懲機制的完善,提升村民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有利于村民保持參與環境治理“微行動”的良好習慣。

2.設置約束條件,督促村民履行環境義務,營造人人有責的鄉村生態環境治理氛圍

在基層環境治理中,推動廣大村民實現從自覺配合到自為行動的轉變,關鍵在于宣傳、教育、培訓能夠深入村子每個角落、落實到每一個人。針對相當一部分村民環境保護意識淡薄、觀念弱化的情況,有必要探索建立個人電子環境檔案,利用數字技術記錄村民各個年齡段的重要正負向環境事件,留存村民參與環境治理實踐活動的影像資料或評價材料,并設置統一的量化標準和量裁獎懲的核定等級。利用大數據探索建立環境行為信息查詢制度,普通村民可以隨時查詢自己近期所有的環境行為(包括垃圾處置、廢舊資源回收、化肥農藥施用、參加各種綠色公益活動等),動態掌握本人的量裁等級并及時進行環境行為糾偏。具體可以探索聯合學校、政府等力量設置相應的約束條件,督促不同主體履行各自環境義務。例如:將參與環境宣傳教育或參與環境治理實踐活動作為中小學生入學的一個前置性條件,力求環保教育從娃娃抓起;探索將大學生利用暑期組建社會實踐團隊開展環境教育宣傳活動作為核準畢業和推薦就業的前置性條件,為培養基層環境治理的生力軍積蓄力量;探索將普通村民參與環境宣傳教育以及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實踐作為村民獲得政府或社會組織的信貸支持、就業支持、創業支持的前置性條件,推動村民環境權利與環境義務的有機統一。

3.構建綠色培訓機制,提升村民綠色素養,形成人人盡責的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局面

人是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因此,人的綠色行為能力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基礎。例如,實施村民生活垃圾限量制度、落實化肥農藥限量使用制度、減少垃圾產生、強化可再生資源回收力度等,都離不開村民綠色行為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形成人人盡責的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局面,就必須建立長效的鄉村綠色培訓機制,提升村民的綠色素養,幫助村民將綠色知識特別是綠色價值觀轉化為外在的綠色生產生活行為實踐,養成維護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關系的綠色行為習慣,以此提高村民影響他人及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為此,鄉村生態環境“微治理”領導協調專班和技術協調專班需要在依托村民自治框架的基礎上聯合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組織和媒體等力量推動綠色素養教育進社區、進農田、進家庭,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村民結合鄉村生產生活實際接受綠色素養的線上、線下學習和培訓,使其有機會掌握綠色生活的技能以及向專家咨詢關于開展綠色農業生產的具體辦法,進而形成鄉村生態環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服務的良性循環。

注釋

①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2019年11月5日。

②B12參見涂正革:《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模式》,《國家治理》2018年第48期。

③參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80477.htm,2020年2月5日。

④參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就綜述》,《人民日報》2018年5月18日。

⑤參見楊通進:《我國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的現狀及提升途徑》,《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⑥參見鄒東濤主編:《企業公民藍皮書——中國企業公民報告(200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165頁。

⑦參見王宇露、江華:《企業環境行為研究理論脈絡與演進邏輯探析》,《外國經濟與管理》2012年第8期。

⑧參見程香麗、王俊秋:《企業環境行為的治理:主體、類型與效果》,《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⑨參見薛瀾:《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年第10期。

⑩參見魏娜:《環境治理中公眾參與模式的戰略性認知與建構》,《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

B11參見秦鵬等:《環境治理公眾參與的主體困境與制度回應》,《重慶大學學報》2016年第4期。

B13參見周文翠、于景志:《共建共享治理觀下新時代環境治理的公眾參與》,《學術交流》2018年第11期。

B14參見樓蘇萍:《西方國家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途徑與機制》,《學術論壇》2012年第3期。

B15參見姚林如、李建南:《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動力機制研究》,《老區建設》2019年第2期。

B16參見曾粵興等:《建構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賦權—認同—合作”機制》,《福建論壇》2017年第10期。

責任編輯:翊 明

Abstract: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In recent years, a lot of positiv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but on the whole, the workload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s wide, the foundation is weak, and there are still prominent shortcomings. Strengthening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long-term task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icro-governance" follows the idea that everyone has responsibility, that everyone fulfills responsibility and that everyone enjoys, and makes great efforts to construct the "bottom-up" "micro-governance" mechanism coupled with the "top-dow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in position and role of rural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Key words: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icro-governance"; constitution of factors; operation mechanism; path

猜你喜歡
運行機制
基于知識的智能指揮決策運行機制及其支撐技術研究
網上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評析
農村醫養結合運行機制構建研究
互聯網支付時代完善收銀審核運行機制的措施
消費導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2
減刑、假釋工作運行機制之重構
EPC項目物資談判采購運行機制的創建與實踐
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運行機制研究
檢察機關業務運行機制面臨的難題及解決之道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的探討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彩视频| 色婷婷啪啪|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永久在线播放| 91视频青青草|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国产第八页| 欧美精品高清| 欧美性久久久久|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色成人亚洲|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99在线国产| 日韩高清一区 |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色综合|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香蕉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日本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国产91高跟丝袜|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国产三区二区|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福利|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www.亚洲一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久久特级毛片|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在线欧美|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欧美精品v|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