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更多的自然保護區被建立。隨之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的矛盾也日益凸顯,本文對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發展過程中諸多問題進行分析,并研究其對策,以實現自然保護區和周邊社區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社區發展;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目的就是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保護區域內的動植物資源、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免受干擾破壞,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性發展。這就導致林區居民利用自然資源受到了限制,產生了保護區管理與當地居民經濟發展的矛盾,只有處理好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得保護內資源得到更為有效保護和利用。
1 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關系現狀
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位于遼寧省、內蒙古交界處的朝陽縣境內,北面與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接壤,10公里范圍內人煙稀少,其他三面是周邊鄉鎮的自然村屯,共涉及4個鄉鎮13個行政村。截至2016年,保護區內共有居民785戶,總人口2383人,全部為農業戶口。在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試驗區還生活著大量居民,農民生產生活較為頻繁,對自然資源有較強的依賴性,對自然資源形成巨大壓力。保護區管理機構對資源進行保護,加大了管護力度,限制了社區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活動,制約了社區群眾對資源的利用,這就更進一步加劇了社區居民和保護區建設之間的矛盾。
2 自然資源保護區與社區發展之間的矛盾分析
2.1 經濟落后,居民生活貧窮
保護區內的居民,大都處于偏遠、交通不便山區,經濟落后,其經濟收入主要以種地、放牧、養殖、采集山貨等為主,收入較低,生活貧困。
2.2 資金投入不足,社區共建不到位
保護區管理的經費不足,自身創收能力不強,自主可支配資金有限。國家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森林防火、資源管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對于社區發展的專項少之又少,存在著大量資金缺口。同時地方財力也相應薄弱,對于保護內居民因保護而導致的各種損失都不能給予相應的補償,社區共建很難開展。
2.3 宣傳內容不具體,保護責任意識不清
現階段保護區宣傳活動形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盡管做了大量宣傳工作。社區居民對建立自然保護區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認識不足,認為保護區的建立是限制了經濟發展,減少了社區居民增收的途徑,存在著忽視或抵制的情況,給保護區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
3 如何解決自然資源保護和社區發展的矛盾關系
3.1 改變傳統管理,優化保護管理體系和保護措施
在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保護與發展協同進步,在保護自然資源免受破壞的同時,更應注重社區居民的利益。保護不能再單一依靠管理機構的管理,應提高公眾對自然保護的認識,調動社區群眾參與自然保護的積極性,讓社區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到保護區的日常管理中。
3.2 多措并舉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扶持社區發展項目
在全面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根據保護區的資源優勢,開展相關的扶持項目,增強保護區的自養能力,帶動周邊社區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解決社區居民貧困問題,才會減少對資源的依賴,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堅持優先保護的前提下,開展綠色經濟發展項目、優質生態旅游等示范項目,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帶動周邊社區經濟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3.3 提高宣傳教育力度,激發社區群眾參與保護工作
改變傳統被動宣傳模式,真正走進百姓家中,拉家常,做朋友,解決群眾困難,有的放矢地開展宣傳工作,加強社區群眾的法制觀念,提高自然保護意識。將社區群眾聘任為信息員、防火瞭望員、巡護員,真正意義上的參與到自然保護中來,共同為生態建設獻言出力。
3.4 注重社區共建工作,加大民生工程投入
管理機構積極爭取資金,加大保護區內民生項目建設,投資建設的36.7公里水泥路,極大地方便了社區群眾出行;積極爭取中國移動通訊公司的支持,建設了移動基站3處,加強了社區群眾與外界的溝通和聯系;加大民生工程建設投入。
4 結語
解決好資源保護與社區發展之間的矛盾,既可以促進自然保護區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又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資源保護是生態文明的保障,社區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基本需要,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因此在進行環境保護時,要理清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