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現代教育更加倡導學以致用。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真正地做到理論結合實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能夠不斷地提高應用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最終的教育效果持續、不斷提高。至此,目前,在數學課程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從小抓起,對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能力進行培養,讓理想當中的教育效果得以實現。
【關鍵詞】小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現階段,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不斷地鍛煉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主要就是讓學生能夠借助數學的思維和眼光來對生活當中的數學信息和數據進行捕捉,并能夠加強對于知識的有效運用,達到理想當中的內化效果。至此,目前,教師一定要基于課程實踐不斷強調學以致用,讓學生對知識加大語用,帶動學生的數學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得到持續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培養的概念
在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所謂的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就是指,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運用,用數學的思維眼光和方式對社會中的和數學息息相關的問題去分析、思考、解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加強知識理解,也能夠有助于學生敢于創新、敢于探索、科學精神的有效樹立。所以,在當前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做到多措并舉,在無形中促使學生在應用意識及能力方面得到加強,帶動學生在學習當中能夠有更多的收獲。
二、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滿足課標要求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從學生當前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設置更多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這樣才能夠實現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所以,在日常課程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這樣就能夠更好地落實新課改和新課標的要求,也有助于素質教育在課程當中的落實,達到理想當中的教育開展成效。
(二)實現學以致用
新課標指出,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在獲取知識時只是以簡單機械模仿的方式,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比較淺層次的,對于學生興趣和探究欲望的激發也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而對于數學知識來說,知識本身就源自生活、應用生活。至此,借助在課程當中加強對學生知識運用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教學中就有助于學生本身的知識學習實現學以致用,讓學生可以走出課堂,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和夯實,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養,達到理想當中的人才培養效果。
三、小學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培養的對策
(一)展現教師作用,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往往起到一個指導者的作用,同時一言一行都會帶給學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在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要想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培養,教師首先就應該從自身做起,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數學應用意識。這樣才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帶給學生一定的帶動和影響,促使理想的課程實踐得以運用。譬如,在對“平均數”相關知識講解時,教師就可以站在應用的角度下對各項活動進行設計。比如在課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任務,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找尋各種各樣的數字,感受到生活當中數學的價值和作用,例如紅領巾環保小隊在風景區撿礦泉水瓶等。而在相關情境中探究完平均數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一組信息進行呈現,并嘗試著算出平均數。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深化應用意識和能力,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當中的價值和作用,讓學生對知識加強理解和掌握,也能夠在無形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密切聯系生活,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知識是來自生活、歸于生活的,只有立足于現實生活,數學教學的開展才有意義。所以,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結合實際生活,帶領學生對知識敢于應用,積極鉆研。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促使學生在知識運用意識及能力方面的提高,帶動學生在數學素養方面得以進步。譬如,在對“方向”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在實際生活當中對方向進行辨別的情境是非常容易出現的,即使是學生從家庭到學校也要對方向進行辨別。因此,解決方位問題則是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在知識講解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結合知識經驗來對方位知識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對知識快速掌握,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真正的讓教學的開展一舉數得,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
(三)鼓勵動手實踐,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是比較強的,并且在探索新奇事物時有著較強的表現欲望。因此,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特點,積極引入操作,促使教學得以開展。譬如,在講授“統計”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在實踐課程當中就可以播放一段十字路口一分鐘之內車輛行駛的視頻,這樣的場景是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接著再引導學生對統計當中的圖表繪制及統計技巧進行掌握。在這之后,教師就應該注重環境及氛圍的構建,使得學生貼合實際選取統計主題,獲取數據、繪制圖表。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數據分析以及數學應用能力都得到不斷的提高,為學生后續深刻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實行任務驅動,培養應用意識和能力
在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過程當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展現自己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有意識、針對性地進行培養,讓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鍛煉。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加強任務驅動,讓學生在應用的過程當中能夠明確方向,促使最終的應用水平及效果持續提高。譬如,在對“認識圓”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當中,教師在導入環節中就可以將套圈游戲引入進來,這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游戲。引出“圓”的概念,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為什么站成圓形比站成一條線更加公平呢?”這樣學生就會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并能夠在后續探索的過程當中積極地參與。然后,教師就可以繼續對學生引導:“每一位同學到獎品的距離是怎樣的?”,教師就可以趁機傳授畫圓方法,貼近實際生活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實和親切進行感受。這樣就可以真正讓學生喜愛數學,愛上數學,能夠在數學探究當中產生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