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先
【摘 要】在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備受關注。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開始重新調整教育教學思路及手段,將教育教學改革與學生的自主實踐融為一體,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保障學生能夠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的全面成長及發展。對于地理學科來說,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非常關鍵。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著眼于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方案,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邊探索、一邊實踐,打下扎實的理論學習基礎,在實踐中檢驗個人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而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通過對研學旅行內涵的分析以及研究,了解高中地理教學中研學旅行方案設計的相關要求,以期為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提供相應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方案設計
地理是高中教育階段中的基礎性學科,這門學科的實踐性比較強,對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人地協調觀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和考驗。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行為以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以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為依據,充分彰顯地理教學的重要指導作用及優勢。其中學科研學旅行方案的設計備受關注,這一教育板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地理學習以及社會實踐,與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密切相關。地理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了解地理研學旅行方案設計的相關要求,著眼于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以及基礎來調整后期的教育教學策略及手段,充分彰顯研學旅行的重要作用及優勢。很多學生躍躍欲試、能動性高漲,能夠在研學旅行中實現個人實踐能力的綜合提升,掌握適合自己的地理學習技巧以及策略。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及學習基礎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設計研學旅行方案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層次化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而實現對癥下藥,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一、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主要是指學生在自主學習、調研、考察、實驗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品質及行動能力,與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社會實踐及理論知識學習的成效。通過地理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不同的學習工具,比如羅盤以及地圖,對自然環境進行準確的分析以及定位,了解不同的地理環境以及具體的變動情況,對地質地貌以及不同的土壤植被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另外,學生還能夠站在地理的視角,利用地理思維對地形、水源以及氣候進行研究,有效減輕各種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維護自身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時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些都是學生地理實踐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地理實踐力有助于學生主動了解不同的自然規律,深化個人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以及認知,主動對現實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判斷以及剖析,積極提升個人的科學研究能力。教師需要著眼于學生的地理學習全過程,發展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從微觀的角度上來看,地理實踐能力主要包含空間圖像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實地考察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這些對學生的地理學習以及社會實踐都有非常關鍵的輔助作用。
二、高中地理研學旅行
作為現代化的育人理念以及育人模式,研學旅行主要以中國古代游學為重要的參考典范,將實踐體驗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充分彰顯教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以及現代化的育人理念。與古代的游學相比,現代研學旅行更加系統以及科學,教育意義比較豐富。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會結合目前的教育教學現狀,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通過對目前教育資源的分析以及研究,有組織、有目的的安排不同的教育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研學旅行中主動完成研究性的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旅行體驗,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學者在對高中地理中的研學旅行進行分析時明確提出,這種教育教學策略的實踐性和探究性比較明顯,能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及環境。很多學生獲益匪淺,能動性高漲。如果站在微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那么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研學旅行能夠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質。在自主參與時,學生能夠逐步發展個人的團隊意識以及集體觀念,產生由內而外的學習熱情,在愛國主義情懷的指導下不斷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加深對地理研學旅行的內容以及形式分析,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依據,進一步調整教育教學思路,確保對癥下藥,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及發展。
三、基于地理實踐力的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方案設計分析
對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來說,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非常有必要。高中地理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方案,關注不同實踐教學活動的改革及創新要求。堅持學生的中心地位,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適合自己的地理學習技巧,對地理學科有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設置明確的活動目標和任務
為了全面培養以及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師需要明確前期的活動目標及任務,加強對不同研學旅行活動環節的分析及研究。研學旅行方案的設計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學生的自主參與最為關鍵,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著手。以學生身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為切入點和重要載體,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相關的實踐活動。在自主考察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不同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學生能夠主動利用個人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個人的思考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間接的培養。在分析不同的地理現象時,學生能夠主動與他人保持密切的聯系及交流,真正提升個人的學科核心素養。為了深化學生的這些印象,教師還可以采取模擬實驗的形式,鼓勵學生對不同的社會現象進行分析,了解這些社會現象背后所蘊含的地理知識。通過簡單的總結以及研究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善整個研學設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實踐能力以及學習習慣。
(二)精心選取活動地點
教師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加強對不同活動地點及教育教學元素的分析和研究,為研學旅行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工作,全面發展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其中研學旅行地點的考察工作不容忽略,教師需要注重對地點的精心選擇,明確具體的選擇原則。第一是安全性,這一點是研學旅行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需要維護學生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關注對地點的積極選擇。了解研學旅行的具體路線規劃要求,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其中避險措施、應急措施和安全措施最為關鍵,只有真正落實這幾大工作環節并且確保責任分工到人,才能夠更好的彰顯研學旅行的教育教學作用。其次是教育性原則,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將更多的教育教學元素融入研學旅行活動中,明確學生的自主探究需求,關注對具體問題的具體分析。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在求知欲以及好勝心的指導下不斷提升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個人的地理實踐能力也得到了間接的培養。最后,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分析,了解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以學生的學習基礎為依據,精心設計活動方案,著眼于學生學科知識學習的全過程,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融入其中,通過對研學旅行教學目標的分析來理順整個教育教學的思路,構建完善的教學框架,確保研學旅行工作的順利開展。學生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結合個人已有的社會經驗及地理知識進行主動分析,個人的地理實踐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培養。
(三)促進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拓展延伸
為了豐富教育教學內容,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及應用,教師需要注重對不同教育資源的有效拓展及延伸。了解學生在地理課堂學習中的真實情況,關注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的認識以及理解程度。以科學化的研學旅行為依據,指導學生在旅行中進行簡單的總結以及歸納。教師需要客觀評價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確保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效果,為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做好鋪墊。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串聯以及自主討論非常關鍵,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所遇到的問題及障礙,通過后期的進一步總結以及歸納來指導學生,為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有效拓展及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確保學生能夠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還需要注重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彰顯個人的個性及優勢,積極參與小組內部分工。體現個人的閃光點,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和揚長避短。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基礎有所區別,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差異明顯。教師需要注重針對性的引導,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和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給予學生更多實踐動手操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真正構建高效課堂。
四、結束語
在推進高中地理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之中,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不容忽略。許多教師著眼于研學旅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求,豐富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及方式,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方案,鼓勵學生自主實踐、大膽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確保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主學習中。
【參考文獻】
[1]楊文奇,張華兵,徐小芬.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研學旅行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24).
[2]張超偉.優化研學旅行設計以促進地理實踐力培養的研究——以北京虎峪研學旅行為例[J].地理教學,2020,000(008):6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