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邦寧
【摘 要】今年,在中國基礎教育領域新課改的浪潮下,通過教學方法推廣教學內容發展成為新課改的重要環節。符合當前新課改理念,同時伴隨信息技術時代的快速發展,其微視頻教學資源在學習開展教學工作中受到廣泛的關注,通過微視頻資源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最佳的教學目標,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發展,不僅能讓學生掌握課堂之中的理論知識,而且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抽象的文本知識,提高自身多方面學習能力。本文通過對微視頻資源的探究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實際運用進行策略與觀察,得出結論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微視頻資源;初中道德與法治;運用
當今,法治成為每個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無論是作為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還是作為學生成長的素質,將法治納入義務教育內容的體系,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應用在教學教育以及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里,微視頻作為一種便捷的教學資源被教育工作者廣泛重視,針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教師有效利用微視頻資源開展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發現問題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體系,最終將道德與法治結合實踐與實際生活中。
一、微視頻資源的概念
微視頻又稱視頻分享類短片是指個體通過電腦、手機、攝像頭、DV、DC、MP4等多種視頻終端工具錄制拍攝并上傳互聯網進而達到播放共享的資源,微視頻資源時長通常為短則35秒,長的一般在25分鐘左右。微視頻的內容廣泛,視頻形態多樣,包含小型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學習內容等的視頻短片的統稱。其時間短、知識內容片段化。精準提煉出準確的教學內容,微視頻教學資源迎合了現代教育理念符合快節奏、高效率的教學模式,通過形象生動地展現,內容精彩、時間精短,符合自主性強的特點,幫助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實現教師資源共享,學生共同學習,結果流動等優勢,為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并將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改革優化,具有豐富的教學意義。
二、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意義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個人情況,從學生個人特征出發,幫助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為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全面性、發展性人才。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每天都在產生顯著的變化,基于學生心理層面特征,如果將抽象的課程直接傳授于學生,學生會出現不理解、枯燥、逆反心理等特點,無法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教師應將微視頻資源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采用最合理科學的方式將教學理念傳達給學生,通過教師對微視頻資源進行設計加以創新,使學生真正意識到道德法治課程的重要價值。因此,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時,教師需重視微視頻資源,遵循初中生身心發展的需求,積極培養初中生的道德素質與法律規律體系。
(二)促進教師參與新課改理念,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隨著教育理論的深化,課程改革模式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也是課堂的參與者,在指引學生發展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背景影響下,教師需積極改革教學與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在課堂中教師是以主導的方式帶領學生進入教學中,教師需首先對微視頻資源進行足夠了解,其次加以改進和創新,總結、歸納、改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弊端。教師在尋找或制作微視頻資源的過程中,從中吸收更多的教學經驗,開展新教學方式,并拓展自身的知識水平,促進道德與法治實現高效率的質量課堂,在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水平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和道德素養。
三、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一)通過微視頻資源創設教學情景導入課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極其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質量下降,課題學習氛圍減弱等。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充滿樂趣的課題可以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樹立課題為教學服務的意識,切實做好每個階段的工作,教師可在課題教學中運用微視頻資源,輕松創設出教學情景,將課題創設與課程、課堂、學生緊密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中,第五課時守望精神家園,教師首先可選取如國家寶藏、中國成語起源、經典流傳等文化類資源進行短時間播放,使學生了解并重視我國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表現。在觀看完短片后,教師可根據短片中心思想對學生提出問題,如我們應該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呢?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教師再加以總結進行環環相扣,使學生在強烈的討論氛圍下激發對于問題的思考理解,通過微視頻資源達到教學目標,實現高效課堂。教師還可以通過挖掘學生生活中豐富的教學情境,根據生活經驗,創設模擬化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善于利用學生家庭中的微視頻資源吸納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在課堂生成教學情境形成較強的情景教學意識,利用微視頻中的自然環境資源搜集、開發、積累有關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的材料,同時需要經常與其他教師交流合作,促使微視頻資源有效地運用到道德與法制教學中,認真累積資料,做好案例分析,總結出切實可行的微視頻情景創設方法。
(二)突破重點問題,解決難點問題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有很多理論性知識,初中生因思想體系沒有達到完整,過多的理論知識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不便于理解。教師需要用微視頻資源來突破這一重點問題,將學生難以理解抽象化的理論知識,通過微視頻資源變得生動、具體、趣味,進而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例如在《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人教版》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第四課時,凝聚法治共識中,對于初中生來說法律知識比較抽象,不易理解,教師可運用微視頻資源簡化教學,進行導入。例如播放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如過馬路時發現紅綠燈壞了,某商場起火的新聞,以及小學生輟學打工等,根據這些問題對學生加以引導,探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們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應該分別尋找政府哪個部門給予幫助?讓學生在觀看微視頻資源時思考問題,最終得出結論,教師再對結論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養成法治體系、形成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等,為學生樹立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在突破重點問題,解決難點問題的教學內容下,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