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龍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新課程改革進程在不斷深化推進,高中政治教學緊緊圍繞著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總體方向進行改革。思想政治是我國中學生群體的必修科目,對于提高學生政治修養、豐富學生政治認知等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對于高中政治教師群體而言,如何在對應的學科教學中落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已然成為教學挑戰之一。本文從我國高中政治教學實際出發,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角度來具體闡述相應的教學措施,希望能以此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是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的背景下,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縱觀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很多教師由于課時緊張、教學任務繁重等原因,都會采取滿堂灌的教學形式,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本身的主體學習地位未能得到較好的凸顯,同時整個政治課堂也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對于政治的學習興趣可以說是每況愈下。對此高中政治教師應認真反思現有教學策略中的不足之處,通過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感、法治意識等來實現核心素養培養教學,最終令學生的學習發展變得更加全面深刻。
一、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科學精神是指人類在認識和改造這個世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總結、理智、反思等趨于理性的行為特點和思維方式。目前我國高中政治教學內容涉及到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同時我國高中政治課程還會通過生活與哲學部分的教學內容去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科學精神的有效培養,不僅僅是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是在為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依據馬克
思主義哲學知識做出科學思考與抉擇打好基礎。對此高中
政治教師應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科學性思考的學習空間,以此落實學生科學思維的逐步應用。
例如,教師在面對“生活與哲學”部分的內容教學時,可以根據單元主題進行辯論學習活動的創新教學。即學生在結束每個單元的學習后,教師組織學生以辯論小組的形式參加單元主題辯論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梳理好單元知識體系分布。如教師在結束《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這一單元的教學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關于“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為主題的辯論活動。每組學生可以任意選擇是要作為正反方還是評委裁判方,教師在活動中則是主持人的身份。而在整個辯論的過程中,無論是作為正反方還是裁判方,學生們都需要去查找整理資料,并要對辯論對象的論點進行預測準備。在這樣的辯論教學活動中,學生們將能在各種觀點碰撞中不斷地深入體會到科學與理性辯證思維的重要性,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從而逐步實現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培養。
不僅如此,辨析類題型一直是我國高考政治中的重要題型,重點就是在考察學生個人科學與理性辯證思維應用能力的高低。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時,除了組織學生多多參與有益的辯論活動,還可以將科學與辯證思維和對應的習題練習相結合,以此在鍛煉學生應試能力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科學與理性辯證思維的養成。
二、注重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養
目前我國高中政治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而政治認同感是指學生能對我國專有的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進行學習和認同。現在的高中生群體在未來的數十年內會是我國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此時學生的知識儲備是否豐富固然重要,但學生本身的精神品質、思維能力也是決定學生是否能在未來發展中發光發熱的要素之一。對此高中政治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養,以此在日積月累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緊跟時事政治來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首先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的正式教學前花三至五分鐘時間來進行最近的時事政治播報,播報內容主要是我國黨政發展和建設方向的時事熱點。教師可以采取“學生播報教師點評”“教師播報學生點評”這兩種形式,教師播報的內容可以更偏向于我國黨政會議這類較為嚴肅的政治生活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核心原因,同時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政治見聞和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對于學生播報的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最開始播報時選擇一些在當前個人政治學習階段所能理解的內容,并要求學生在課前就做好播報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在課上能做到精簡有效的播報。
對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養,高中政治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課堂時事播報來增進學生們對我國黨政發展方針的了解,還可以適當引入一些研究性學習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們嘗試進行具有一定政治實踐性的小論文寫作,在實踐思考中不斷強化學生的政治知識應用能力,進而促使學生認可我國政治、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制度體系。
三、注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
法治意識是我國高中政治教學中所涉及到的重點核心素養內容,學生法治意識的樹立與完善,是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認同感、遵從感的主要途徑。高中政治教學中所提及的法治意識,包括規則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與履行意識等,這對學生掌握更多的法律意識和增強學生道德責任感都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對此高中政治教師應注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政治學習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法治習慣。
例如,教師在進行“依法治國”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收集一些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典型涉法案例,而后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案例與實際教學知識點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案例中認識到關于反腐倡廉、知識侵權、經濟糾紛一類的法律知識,以此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逐漸受到我國“依法治國”這一法治意識的熏陶。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案例展示中來,讓學生提前收集案例,然后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法治想法,教師在一旁進行傾聽與點評,使得學生能在充滿生機的互動課堂中深化個人對法治意識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