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由于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變化,教育部門對高中學校制定的教育目標也在不斷的進行更新和變化,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重視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讓高中生在面對社會不良風氣的時候能夠理性的去對待,提高高中生對社會不良誘惑的抵抗力,這對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三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是對高中政治教學當中如何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相關教學措施進行探索,希望能給高中政治教學操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學生理性精神;探索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當中,理性精神作為其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其對學生進行理智的行為以及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一定要以政治教學目標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將理性精神的培養有效的融入到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為學生創設接地氣、生活化、真實存在的教學情境,豐富課堂實現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必要、有效的理性思考,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品質,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提升。下面就對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教學措施進行有效闡述。
一、在政治教學當中創設有效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相關聯,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針對具體案例進行理性思考,從而為他們理性精神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在進行“推動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這一探究活動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學習。
老師說: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社會當中存在有兩種fu翁,一種是特別有錢的人,他們叫富翁,而另外一種是身無分文,卻負債累累的,他們也叫負翁。就像其中有些同學家長給你們的一周的生活費,一周時間還沒有到就提前花完了,甚至還會借別的同學的錢進行消費,到了周末負債累累。那如果以后大家走向社會了,你們想成為哪一種fu翁呢?
當然下面的同學大多數積極的回答:想成為有錢的富翁。
老師又繼續說:如果你們的家長每一周給到你們的生活費是一樣的,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和生活必需品消費之外,在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的情況下,你們要成為學生當中的富翁應該怎么做呢?
下面就有同學積極的回答:我可以控制我的消費水平,盡量不買零食,不買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將多余的生活費積攢下來。
老師又繼續說:同學們說的確實不錯,之所以社會上會出現兩種富翁,這不僅與他們各自的收入有關,而且還與他們的消費行為有關,而消費者心理的變化則會引起消費者行為的變化,比如有的同學由于這次模考考的比較優秀,心情比較美麗,所以去超市給自己買了一個本來不需要消費的東西來獎勵自己,從而導致本周的消費嚴重超額,甚至出現了負債的情況。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心理行為導致消費行為的例子,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學會進行理性消費,為將來成為真正的富翁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為政治教學內容一般都偏向于理論知識,學起來比較枯燥抽象,所以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不能以枯燥的理論知識來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還需要加入一些平常在學生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和思考,讓學生抓住重點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為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在教學當中采用對比的方法促進學生理性成長
理性的對立面就是感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可以采用對比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當然老師也可以利用生活當中可以進行對比的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讓學生的思維不斷產生碰撞的火花,進而形成理性的思維,在處理事情的過程當中少一些沖動多一些冷靜,這樣有助于高中生在處理各種關系的過程當中達到和諧的目的。
比如老師可以在教學當中結合生活實際情況給學生設置一些鍛煉學生思辨能力的問題。例如,在如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下,我們對傳統建筑是持保護態度還是為了我國未來經濟發展而犧牲傳統建筑?再例如,當你看到老人在馬路上突發心臟病摔倒時,你是上前找人幫忙進行搶救,還是就是當一個路人漠視而過?那如果在馬路上摔倒的人是自己的家人,你希望路人怎么做呢?設置這樣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問題的情境當中,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發揮一定的想象力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不斷的思考和對比,從而促進他們理性的成長。當然在此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針對同一問題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引導學生做出理性的判斷,從而讓學生對理性精神進行更深層次的認知,這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對教學結構進行有效優化,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理性精神培養過程當中不可操之過急,在教學當中一定要充分發揮教師引導的作用,督促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學習。因為高中政治課文內容當中包含有許多和經濟制度相關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對教學結構進行有效優化,在課堂上建立相應的知識框架,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處理,讓學生明白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思維性。比如在學習《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圍繞生產的制度背景以及微觀主體和投資方式的選擇來進行課程內容的展開,它里面包含有很多的概念性知識,內容比較豐富。如果老師在教學當中按照課本安排的順序來進行教學,就會導致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學生聽起來感覺非常枯燥,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為了能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吸收和內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理解和掌握,并建立一定的知識框架,將內容進行系統性的劃分為以下四個部分即:為何生產(消費)-是誰生產(生產)-為誰生產(分配)-怎樣生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新發展理念)。這四個部分之間銜接比較緊密,而且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可以說是層層深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學生的理性精神培養,不僅是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當代社會的需求。所以老師要將理性精神的培養與高中政治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采用新時代下的新教育理念,對教學模式不斷進行創新,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在對比的過程當中形成一定的批判思維,進而有助于學生理性成長。并且隨時對教學結構進行有效優化,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建立一定的邏輯思維,進而促進學生理性思維品質的形成,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而且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紀青.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探索[J].新課程·下旬,2019:224.
[2]張春梅.淺談高中政治課堂理性精神的培養——以《經濟生活》教學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
[3]王有福.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培育學生理性精神的策略探索[J].考試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