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榮華 強軍鋒 馬少飛 劉菲
摘? ?要: 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分析新時代強軍思想下,構建西藏高校創(chuàng)新型國防教育模式的重大意義和面臨的問題。以西藏農(nóng)牧學院為實例,采用實踐調研和理論分析等方法,闡述開展國防教育的具體做法,展望深化創(chuàng)新型教育模式的思路,為增強西藏高校國防教育成效提出建議。
關鍵詞: 新時代強軍思想? ?西藏高校? ?創(chuàng)新型? ?國防教育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圍繞建設“敢打仗、打勝仗”的新型人民軍隊,提出了一系列強軍指導思想[1](4-8)。西藏是我國重要的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幾代中央領導集體與時俱進地推進西藏工作[2](7-13)。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習近平同志對西藏工作進行了再認識、再凝結,提出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高校國防教育不僅肩負著培養(yǎng)高素質國防后備力量的重任,還是開展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理論載體和實踐途徑[3]。因此,西藏地區(qū)的高校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顯得很重要。
一、西藏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
(一)全面貫徹落實強軍思想的需要。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xiàn)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4]。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高校國防教育提供了目標指引。強軍興軍,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陣地,承擔著新時代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高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實現(xiàn)強軍目標輸送優(yōu)質兵員提供了人才保證。
(二)鞏固邊防和邊界安全的需要。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tài)安全屏障,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儲備基地,是重要的高原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基地,是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和傳承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還是面向南亞開放的大通道[5]。加強西藏大學生國防教育,強化國防觀念,培養(yǎng)國防精神,樹立國防意識,對守好中國西藏地區(qū)123萬平方公里這片神圣國土,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確保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西藏[6],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實現(xiàn)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主要包括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加強國防教育,要在思想上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樹立愛黨愛國愛西藏的信念,自覺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領土完整。要提高大學生的品格修養(yǎng),注重內心修煉和品行錘煉,更多地考慮他人、集體、社會、民族、國家,提高自尊、自立、自強的個性素質,塑造健全人格。要培養(yǎng)大學生堅持深度學習和提高身心素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當前西藏高校國防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難以有效吸引高層次人才,隊伍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西藏不易有效引進高層次人才。以西藏農(nóng)牧學院為例,從事國防教育的教職工,僅有一人為專職教師,無一人具有博士學歷,和內地一流高校在師資力量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二)部分年輕教師缺少專業(yè)背景,課堂教學成效不明顯。目前,西藏高校部分兼職教師缺少國防教育專業(yè)背景,加之一些年輕教師出了家門、校門就進入單位、進了課堂,工作實踐積累少,對國防教育知識和課堂授課方式方法積累和了解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成效。
(三)經(jīng)費保障不夠有力,國防教育資源相對缺乏。西藏高校雖然投入了不少軍訓費用,但在國防教育硬件設施建設、師資交流培訓等方面的投入相對不夠,對國防教育工作常態(tài)化發(fā)展和建立長效機制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三、西藏農(nóng)牧學院構建創(chuàng)新型國防教育模式的具體實踐和探索
(一)健全組織機構,理順工作機制。按照“黨管武裝”的工作要求,由該校黨委書記直接負責學生國防教育工作,成立了學生軍訓工作辦公室和軍事理論教研室,配置了專職人員,制定完善了《學生軍訓工作實施細則》《學生征兵管理辦法》等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定期聽取國防教育專項匯報,專題研究國防教育相關工作,有力保障了該校國防教育的順利運行及工作質量。
(二)深挖課程特點,增強教學效果。按照國防教育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該校結合區(qū)情和學校學生實際,制定了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了教學方式。一是采用了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課件和教輔材料,自編了校本教材《大學生國防教育教程》,從2016年開始已有6000多名學生使用,顯著提高了國防教育的教學質量。二是運用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軍事理論”慕課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形式。三是對國防重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和熱點話題開展學生講課、學生互評,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活躍了課堂氛圍。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世界軍事動向保持高度的關注,把學生最關心的國際熱點、焦點等最新信息引入課堂,使教學內容更豐富、鮮活和生動,更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并幫助其理清了學習思路。近4年來,該校堅持不懈狠抓國防教育,通過各學科每名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全體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該校學生在各類全國競賽、學科競賽中獲獎100余項,近5000人獲得校級優(yōu)秀獎學金、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獎勵及榮譽稱號;共發(fā)展了1000余名學生黨員,為社會培養(yǎng)了近8000名優(yōu)秀畢業(yè)生。
(三)強化師資隊伍,保障教學質量。通過招聘兼職教師的方式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積極爭取教育部每年的軍事教師培訓機會,并且積極與區(qū)內外兄弟院校、對口支援院校同仁溝通交流,吸取好的經(jīng)驗做法,不斷增強師資隊伍的專業(yè)能力,提高教學水平。指導學生成立“國防教育協(xié)會”社團,在日常國防教育中發(fā)揮學生的自主作用。并結合“八一建軍節(jié)”“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和征兵宣傳教育等開展國防教育活動。近年來,除了自編教材和教輔材料外,還積極申報專項課題和理論研究,團隊成員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等自治區(qū)級以上課題4項、院級課題10余項,參與相關課題30余項,目前正在主持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論文10余篇。因表現(xiàn)優(yōu)秀,該校軍事理論教研室還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團隊成員多次獲得學校、自治區(qū)、國家級表彰獎勵。
(四)加強軍地融合,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利用學生軍事技能訓練機會,安排承訓部隊教官開展軍事理論教學。二是邀請部隊專家到學校開展國防教育專題講座。三是帶領學生到部隊接受教育,強化國防意識。四是與部隊達成多項共建協(xié)議,設立“國防教育實踐教學基地”。通過以上措施,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國防教育內容,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學生報名參軍入伍的比例逐年高漲,學生投身軍營、報效祖國的熱情逐年提升,從2015年開始的每年5人左右,到2018年的近20人,再到2020年的近40人。該校在2019年獲得自治區(qū)征兵工作先進單位。
四、西藏農(nóng)牧學院深入構建創(chuàng)新型國防教育模式的思路舉措
自《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關于在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事訓練工作的意見的通知》[7](43-44)出臺以來,我國高校國防教育工作不斷建設和完善,在國防教育具體實踐中,各高校努力研究和探索。
(一)繼續(xù)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進一步保證教學質量。一是繼續(xù)堅持課堂教學。就目前軍事理論課程教學而言,仍有很多高校以軍事技能訓練代替軍事理論教學,或以集中講座、網(wǎng)絡慕課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質量難以保障[8](252-253)。要進一步保證教學質量,必須堅持課堂教學和教師面授在軍事課教學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視信息技術和慕課、微課、視頻公開課等在線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和管理。二是要繼續(xù)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軍事課教學大綱》,按照正常教學計劃安排軍事理論課教學任務,據(jù)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特點,改革課堂教學形式,繼續(xù)堅持以專題研究、主題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興趣和能力。
(二)繼續(xù)注重學生實踐教育,進一步增強教育效果。一是注重實踐教育。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要緊密結合西藏實際、學院特點、學生個體差異,以課堂實踐教學結合基地實踐教學,在充分利用“八一建軍節(jié)”“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和征兵宣傳教育等開展國防教育活動的同時,還要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相結合,在開展普遍性教育的同時,更關注特殊學生,掌握他們的所思所想,開展好針對性教育,幫助他們在各項活動中提高思想境界、強化理想追求。二是拓展教育渠道。與所在地部隊、愛國主義基地等達成共建協(xié)議,帶領學生走入軍營、走進愛國主義展館,讓廣大大學生群體了解國防、關心國防和投入國防。三是創(chuàng)建打造國防教育品牌。通過建強“國防教育協(xié)會”和“國旗護衛(wèi)隊”等措施,大力打造國防教育品牌宣傳團隊。
(三)繼續(x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國防教育整體力量。一是通過公開考錄、人才引進、校內招聘、升學等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人才隊伍結構,建成職業(yè)化、專家化、專業(yè)化人才梯隊。二是投入經(jīng)費,改善國防教育的軟硬件設施,增強國防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三是加強理論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編印結合區(qū)情的教材、教輔材料及課件等,申報科研項目,并撰寫理論文章,以理論指導實踐。四是采取多種方式,提高育人水平,打造優(yōu)秀團隊。第一“走出去”,組織輔導員外出參各類培訓學習;第二“請進來”,邀請校內外專家,加強職業(yè)能力培訓;第三“相互學”,開展國防教育沙龍、論壇、經(jīng)驗交流會,汲取工作經(jīng)驗;第四“傳幫帶”,實行“以老帶新、以熟帶生、以優(yōu)促新、互學共進”的一對一指導模式,指導和幫助輔導員積極進取、成長成才。
(四)繼續(xù)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三位一體協(xié)同育人。一是寓國防教育于各項活動中,使安全教育具體化、經(jīng)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使全體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中受到經(jīng)常性的國防教育。二是繼續(xù)加強各學科交叉合力育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通過各學科教師及輔導員、班主任、行政人員等共同努力,增強“三全育人”成效。三是大學生國防教育是實現(xiàn)全民國防的一項基礎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配合。西藏各高校要結合實際,只有制訂切實可行的長期工作計劃,完善工作制度,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的聯(lián)動作用,積極營造“全社會共同教育”的良好氛圍,才能切實推進全民國防體系的構建進程,以實際行動加強國防教育工作。
五、結語
新時期大學生國防教育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各高校只有建立長效機制、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以人才培養(yǎng)為工作中心、以全員育人為重要途徑、以國防教育為重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展國防教育,才能不斷開創(chuàng)國防教育新局面,為推進西藏經(jīng)濟社會的長足發(fā)展和長治久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公方彬,侯昂妤.習近平強軍思想論析[J].前線,2018(8).
[2]萬金鵬.“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wěn)藏”戰(zhàn)略思想的精神旨趣[J].西藏研究,2013(4).
[3]程丹.普通高校與高素質國防后備力量培養(yǎng)基地關系之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4.
[4]陳彩云.發(fā)揮黨校干部國防教育主體作用[N].學習時報,2018.
[5]央視網(wǎng)[EB/OL].http://news.cntv.cn/china/20110719/111060.shtml.2011-07-19.
[6]中共中央黨校網(wǎng)站[EB/OL].https://www.ccps.gov.cn/tpxw/202008/t20200829_142975.shtml.2020-08-29.
[7]魏海琴.論國防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2(4).
[8]胡勇勝,周永衛(wèi).高校國防教育基地建設初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項目基金:
1.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藏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相互促進關系及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8BKS139)。
2.2020年度西藏農(nóng)牧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習近平強軍思想視域下西藏高校征兵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NYQNKY2020-03)。
通訊作者:強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