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千年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在音樂藝術文化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僅民間音樂中就包含很多種類。廣東音樂與粵劇、粵曲合稱嶺南音樂文化的三大奇葩,它們是文化發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嶺南音樂余音繞梁,其背后的內涵更應被大眾所了解。傳承、創新嶺南音樂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嶺南音樂文化雖然已被大眾熟知,而關于嶺南音樂背后的歷史文化并沒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了解。嶺南音樂文化不僅可以推動當今音樂文化的發展,還可以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基于此,本文對嶺南音樂文化的背景,以及傳承創新的措施進行分析與闡述,指出嶺南音樂文化產生的一系列影響。
一、嶺南音樂的特色
嶺南音樂之所以在當今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能夠持續流傳,與其本身的特色有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嶺南音樂個性鮮明、積淀深厚,在中國民族音樂中顯得獨樹一幟、不拘一格。其次,嶺南音樂較為包容,它既不似我國傳統古曲,具有悠長的歷史,也不像西方古典音樂那般激進、壯觀,東西方曲風的融合、統一是嶺南音樂的一大特點。再次,嶺南音樂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彰顯了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精髓。最后不得不提到嶺南音樂的創新精神。不論是思想觀念還是音樂的表現手法,嶺南音樂都在不斷創新,可以說,創新是嶺南音樂的另外一大特色。
二、嶺南音樂文化的背景介紹
嶺南音樂以其強大的兼容性、開放性融合了中西方音樂文化,形成了輕快動人的旋律,并傳承發展至今。其實,嶺南音樂創立之初并沒有小提琴、薩克斯等西方樂器的加入,早期的嶺南音樂以琵琶、揚琴為主要樂器,歷經歲月發展才成就了當今嶺南音樂文化。那么,嶺南音樂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什么?當今特有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嶺南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以下從歷史背景、地理背景、社會背景三方面對嶺南音樂文化的背景進行分析。
(一)歷史背景
嶺南音樂有幾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正是這幾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造就了這一獨特的民間音樂藝術。對于音樂文化的研究,歷史所起到作用和影響非常之大,在分析嶺南音樂的形成原因時,歷史背景應居首位。
早在19世紀末,嶺南音樂就已經存在了,這時候的嶺南音樂初具原型,雖不似如今的嶺南音樂發展迅速,但稱得上原汁原味,這一時期屬于嶺南音樂的孕育期。接下來是生長期,也就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一階段,此時社會動蕩,嶺南音樂反映了中下層勞動人民的心聲。
20世紀初到20世紀30年代末是嶺南音樂的成熟期,在這一時期,新派思想和傳統封建思想激烈碰撞,這對于嶺南音樂有著深刻影響。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對于嶺南音樂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人們開始追求和平、平等,更加具有獨立意識,這一時期的嶺南音樂作品彰顯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具有時代特色。
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是嶺南音樂的徘徊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全面爆發,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都停滯不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勤勞樸實的勞動人民經過不懈努力,開辟了新天地,此時是嶺南音樂蓬勃發展的時期。
縱觀嶺南音樂的發展,只有將嶺南音樂融入歷史背景中,才能通過不同階段的社會發展狀況、人們的生活狀態等多個維度來真正解讀嶺南音樂。
(二)地理背景
嶺南音樂在廣東地區繁榮發展。廣東地處珠江三角洲,距離歷朝歷代的都城相對較遠,受傳統思想影響較淺,且沒被其他民間藝術同化,再加上此處擁有對外貿易口岸,有足夠自由的發展空間,這奠定了嶺南音樂文化形成的基礎。因此,地理因素對于嶺南音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三)社會背景
在當今社會,流行音樂占據主流,傳統民間音樂得不到好的發展。在眾多民間音樂藝術文化中,嶺南音樂憑借其通俗、活潑、易推廣的特點更加接近于流行音樂。能被大眾接納、熱愛的文化一定有其優勢,嶺南音樂文化就是這樣,滿足了各個時期人們對于音樂的需求,不論哪個階層的民眾,都能在嶺南音樂中找到共鳴。
三、傳承與創新嶺南音樂文化的措施
(一)相關部門提高重視
作為民間文化藝術,嶺南音樂文化傳承至今,理應被大眾熟知,被更多人喜愛。宣傳嶺南音樂文化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重要的意義。面對許多失傳的傳統技藝,人們深感遺憾,然而沒有行動的呼聲永遠是微弱的,嶺南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相關部門的介入。
政府部門要提高對于嶺南音樂的重視度,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借助一些競技性比賽來吸引大眾的目光,讓嶺南音樂被更多人看到,如此一來,便可更好地促進人們繼承與創新嶺南音樂。
(二)加入高校選修課中
時代在發展,文化在傳承,“國潮”興起。人們在大街上會偶遇身著漢服的年輕人,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或許年輕人了解的傳統文化并不如長輩多,不過未來終將掌握在他們手中。因此,可以通過在高效開設選修課的方式傳承與創新嶺南音樂文化,尤其是在藝術院校中開設嶺南音樂課程,讓更多年輕人深入了解民間音樂藝術的魅力,通過嶺南音樂了解嶺南民俗文化,通過了解嶺南民俗文化進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通過新媒體宣傳嶺南音樂文化
信息時代,人們每天能接收到大量的信息,這對于嶺南音樂文化的宣傳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人們要突破、創新,在新媒體平臺對嶺南音樂文化進行宣傳,使更多人了解嶺南音樂文化。
四、嶺南音樂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深遠影響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嶺南音樂文化作為音樂文化中獨特的存在,其傳承與創新對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對精神文化產生的影響
如今是文化繁榮發展的時代,無論是我國本土企業的崛起,還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對外輸出,都反映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近年來,我國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嶺南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符合當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渴求和認知隨著傳統文化的興起正在被發掘,人們在不斷追逐物質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滿足。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嶺南音樂以其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滿足了人民群眾對于音樂藝術的追求,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視聽盛宴。
(二)對本土文化發展產生影響
嶺南音樂文化是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的一個分支,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沉淀,凝結了當地人民的智慧??梢哉f,廣東音樂孕育生長于嶺南,在過去的時間里,飛越五嶺,遠渡重洋,在全國乃至海外迅速傳播開來,征服聽眾無數,這不得不說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
(三)對當地人文風貌產生影響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僅為音樂創作者提供了靈感,而且為嶺南音樂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創新指明了方向。
嶺南音樂文化之所以傳承至今,離不開樂曲表演的形式和獨特的演奏技巧。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嶺南音樂文化能夠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身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五、結語
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嶺南音樂中含有廣東文化特色。無論是音樂表現形式,還是背后的文化傳承,嶺南音樂彰顯了我國博大精深的悠久歷史與海納百川的傳統文化。傳統音樂本身值得被傳承,傳統文化更值得被每一位華夏兒女尊重。嶺南音樂文化正憑借其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被大眾認知和接受。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一般課題“廣州音樂文化產業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創新發展研究”(2018WQNCX012);2018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創新人才類項目、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嶺南傳統音樂文化發展研究”(2019GZYB29)。
作者簡介:趙大禹(1981-),男,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器樂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