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盟 劉國峰
摘要:《費加羅的婚禮》創作于1786年,是莫扎特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喜歌劇,也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部。本文以歌劇中的女主人公蘇珊娜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研究,歌劇創作的時代特征和劇情內容,找到劇情發展的內在邏輯理路,梳理劇情中以蘇珊娜為主要線索的人物關系形態。另一方面,重點研究蘇珊娜詠嘆調《美妙的時刻即將來臨》、二重唱《你先請,優雅的淑女》和《待到微風輕輕吹過》這三首曲目,通過分析三首曲目的演唱技巧,進一步烘托音樂特征和人物形象,呈現詠嘆調的藝術魅力。通過研究三首詠嘆調的演唱技巧,展現歌劇的音樂魅力。
關鍵詞: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8-0-02
詠嘆調和重唱作品在歌劇中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重唱作品更能反映出歌劇的人物性格特征,呈現歌劇的藝術魅力。因此研究歌劇的重唱,尤其是演唱技巧,對于分析詠嘆調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創作背景分析
莫扎特(1756—1791),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是古典時期歐洲維也納音樂界的偉大人物。《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于1786年根據法國喜劇家博馬舍的同名戲劇改編而成的一部喜劇。它是莫扎特被人公認的三大歌劇杰作中的其中一部,也是莫扎特歌劇中的巔峰之作。這部歌劇的故事發生在大革命爆發前的法國,對貴族的虛偽和丑陋極盡揭露和諷刺之能事,表達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機智以及對正義的贊美。劇情展現了睿智的男仆費加羅通過施展巧妙的“詭計”,戲弄了貪財好色的主人,最終維護了自己和女仆蘇珊娜的愛情婚姻。歌劇展現了費加羅和垂涎蘇珊娜的貴族主人斗爭的過程,以喜劇的形式歌頌費加羅與蘇珊娜的聰明機智,諷刺揭露了貴族的荒淫生活,全部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1]。
《費加羅的婚禮》的劇本來源于法國啟蒙主義劇作家博馬舍的話劇作品,《費加羅的婚禮》講述的內容是:青年仆人費加羅與伯爵夫人的女傭蘇珊珊私訂終身,并決定不久喜結良緣。但是不幸的事來臨了——伯爵看上了女傭蘇珊珊,為了教訓這個虛偽的“上流人”,他與女友蘇珊珊以及伯爵夫人共同設下一計——在伯爵夫人的許可下,由蘇珊珊寫信約伯爵前往花園幽會,當伯爵懷著激動的心情到達花園中時,站在面前的女人不是蘇珊珊,而是伯爵夫人。然而伯爵不明就里,以為她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蘇珊珊,于是大獻殷勤。就在這時,伯爵夫人露出真面目,伯爵在又驚又羞之下,慌忙跪下求饒。最后,費加羅與女友蘇珊珊有情人終成眷屬。按照劇情的展開順序,人物逐漸增多,最后發展到了七重唱,使歌劇的戲劇化程度達到了高點。另外,歌劇序曲簡練、個性化,在性格上與劇情有了更多的聯系。
2 戲劇場景分析
這部作品中人物關系復雜,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莫扎特的天才音樂作曲使這部作品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唱段。這是一部四幕歌?。旱谝荒?,在伯爵府邸房間里,準備婚禮;第二幕,在伯爵夫人房間里,巧設計謀;第三幕,在伯爵家大客廳,故事情節展開;第四幕,在花園中,故事戲劇性高潮。
第一幕:伯爵的客廳。
費加羅(男中音)和蘇珊娜(女高音)正忙著安置家具。在二重唱中,蘇珊娜演唱的旋律較為抒情,一方面,展現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另一方面,給了費加羅演唱旋律一定的動機。二重唱中體現得非常清楚,蘇珊娜在演唱中傳達了內心的憂慮,她害怕主人隨時傳喚他,而且伯爵也可以很容易地接近自己。隨后,伯爵揭開了椅子上蓋在凱魯比諾身上的衣服。費加羅上場了,他感謝伯爵廢除了主人享有用人初夜權的習俗。但是伯爵借口說費加羅必須履行自己還債的諾言,所以不同意他和蘇珊娜的婚姻。
第二幕:伯爵夫人的臥室
伯爵夫人羅西娜得知丈夫對女仆蘇珊娜的不良企圖后,心中悶悶不樂,在自己的臥室里獨自嘆息,于是唱了一首哀婉的謠唱曲《求愛神給我安慰》,祈求愛之神讓她的丈夫回心轉意。這首詠嘆調不但描述了伯爵夫人的心情,也確立了她的戲劇地位,為以后的戲劇矛盾發展奠定了基礎。《求愛神給我安慰》具有典型的莫扎特的創作特色,即典雅、高貴、細膩、親切。它采用2/4拍,E大調,速度很慢,音域為d-ba2,主要描述的是伯爵夫人因被丈夫日漸冷落而感到難過,但心里依然向往美妙的愛情與歡樂的心情。這首歌曲的前奏很長,充分顯示出伯爵夫人向愛神祈求的心情。歌聲第1到8小節為第一樂段,每兩個小節一個停頓,共有兩句歌詞。第19到20小節,節奏略顯緊湊,是對伯爵夫人內心強烈渴望重獲伯爵的愛的強調。費加羅上場,再次請求伯爵同意他和蘇珊娜的婚事。伯爵反而問他匿名信是怎么回事,費加羅支支吾吾地回答不上來。
第三幕:布置成婚宴的大房間。
伯爵夫人在房間里等蘇珊娜,準備讓她引誘伯爵在花園里相見,自己則穿上蘇珊娜的衣服赴約,用調包計讓伯爵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蘇珊娜來到伯爵夫人的房間,后者口述,前者執筆,給伯爵寫了一封約會的密信。
第四幕:夜晚的花園里。
費加羅叫巴西利奧和巴爾托羅起去揭穿伯爵。斷斷續續的樂句表達了他內心的焦慮和痛苦。他聽到了蘇珊娜的聲音,但沒看到她,因為她裝扮成了伯爵夫人。
可是,一切都亂了套。每個人物都摸黑找錯了人:凱魯比諾請求扮作蘇珊娜的伯爵夫人的親吻:伯爵向“蘇珊娜”求愛,后者羞怯地回應。費加羅在暗處看著,敢怒不敢言,只有設計打斷他們。調性從G轉向小夜曲似的旋律E,用諷刺的口吻描述夜晚的氣氛??吹窖b扮成伯爵夫人的蘇珊娜,費加羅告訴她涼亭里正在發生的事。這個場景由瘋狂的快板開始,以柔和的田園式6/8拍舞曲結束。音樂描述費加羅對“伯爵夫人”熱烈的愛,第二次調性的突然轉換暗示了伯爵的突然闖入,他叫來所有的人當面抓住費加羅這個“惡棍”。真正的伯爵夫人進來了,眾人都驚呆了。伯爵低聲下氣地請求夫人原諒。最后以歡快的合唱結束了瘋狂的一天。
3 藝術手法
莫扎特憑借《費加羅婚禮》,證明了他能賦予喜歌劇新的面貌。他成功地表現出戲劇性的情節,最重要的是他能用音樂深刻地表現各個角色在不同情景中的感情。這個特色在劇中的幾首合唱曲中都可以發現,無論是品質還是豐富性都極佳,以第二幕末尾的合唱曲最為出色。他的音樂是根據歌詞內容創作的,雖依附著歌詞,但音樂的解決方式卻是連貫而全新的。因此,《費加羅婚禮》的音樂既快樂又悲傷、既活潑又深刻、既具娛樂性也具戲劇性,絕對不會給人雕琢造作或缺乏感情的感覺。歌劇中許多人物的形象刻畫都非常豐滿,無論是主角還是次角[2]。
莫扎特一生寫了17部歌劇,不少歌劇序曲都成為音樂會的保留曲目,其中《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最著名,為歌劇的開始營造了一種歡樂的喜劇氣氛。歌劇序曲呈示部的主部由兩個因素構成:第一因素熱烈歡快,疾走如飛;第二因素有一定歌唱性,與第一因素構成對比。
序曲具有完整獨立性,音樂恢宏大氣,序曲采用了不完整的奏鳴曲式(省略了發展部),結構緊湊,充滿著樂觀向上、勝利歡樂的情緒和喜劇色彩。樂曲結構如下:
呈示部:主部、連接部(D大調),副部、結束部(A大調)
發展部:省略
再現部:主部、連接部(D大調),副部、結束部(A大調)
尾聲:(D大調)
序曲一開始,由小提琴演奏一段快速短小的引子。然后由木管樂器演奏呈現主部主題。兩個樂句后,加入樂隊其他聲部,由歡樂化為勝利的號角音調,向前直沖、剛勁有力。副部轉入屬調(A大調)上,有兩個主題反復不止,有執拗不撓的意味。副部主題也有兩個因素反復進行,調性轉向屬調,音樂輕快活潑,朝氣蓬勃,之后又出現了一個優美細膩的新旋律,刻畫出少女蘇珊娜的詩意形象[3]。第一主題飽滿有力。樂曲沒有展開部。再現部中,全部主題在主調上出現。結束部出現了一段新的、動聽的曲調,優美、細膩、愉快、自得,充滿幸福感。經過一個簡短的連接句,進入再現部。全部主題統一在主調(D大調)上。尾聲音樂歡快熱烈,氣勢雄偉,具有輝煌的音響。
另外,此劇序曲音樂對戲劇的喜劇氣氛和風格進行了形象的描繪,藝術效果極佳。序曲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喜劇氣氛,在形式上大膽突破,結構為省略展開部的奏鳴曲式,即呈示部+小過渡句+再現部。
《費加羅的婚禮》歌劇中戲劇性場面迭出,角色眾多,于是莫扎特特別巧妙地使用了“重唱”作為展開情節的手法。如第二幕終場片段,將二重奏發展成了四重奏,一直發展成了七重唱,音樂的緊張感層層推進,最后達到了高潮。由于劇情需要,重唱人數較多時,又常常根據情緒的不同,將重唱的聲部(情緒)分為不同的“組”。莫扎特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二幕結尾時的七重唱,陣線分明,既展開了劇情,又使戲劇達到了(局部)高潮。合唱是歌劇和清唱劇中重要的聲樂形式之一,承擔著烘托氣氛、解釋劇情的重要職能,不少歌劇中的合唱段落都會作為優秀曲目在音樂會中演唱。
4 蘇珊娜的演唱技巧
4.1 詠嘆調《美妙的時刻將來臨》
詠嘆調《美妙的時刻將來臨》流動的旋律線條和令人愉快的木管旋律表達了蘇珊娜本人渴望愛情的心態。《美妙的時刻將來臨》是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第四幕第十場中蘇珊娜的詠嘆調。該作品既有宣敘調,也有詠嘆調。
其中宣敘調部分的節拍是4/4拍,C大調,旋律是小快板。前奏部分共有4個小節進行鋪墊。從18小節開始,和弦中出現了#B音,這意味著本段的調性開始發生變化,進入F大調。進入F大調之后,整個音樂的氛圍由猶豫變得更柔和,和聲的手法應用得比較活潑清新,進一步展示了人物的多面性格。
其中詠嘆調部分相比宣敘調變化較大,節拍是6/8拍,旋律是行板,調性是F大調。詠嘆調曲式結構為兩段體。A段部分共有18個小節,B段共有32個小節。作為一首中級考評程度的曲目,這首作品旋律優美,藝術感染力極強。演唱時要保持聲音的連貫和完整性。舉例來看,當演唱到A段的“快來吧,歡樂時刻快快來臨!”一句時,要體現出蘇珊娜內心的渴求和急迫的心情,演唱時必須保持連貫性,否則就會破壞人物的內心情感。B段演唱時則要突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之情。演唱者演唱時心中要有景象,同時表現出蘇珊娜對費加羅的一往情深。
4.2 二重唱《你先請,優雅的淑女》
第一段開始,瑪切琳娜說“你先請,優雅的淑女”,蘇珊娜回應“不敢造次,尊貴的夫人”。這個對話是典型的卡農旋律,將這個旋律作為開場,體現了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從第8小節開始,調性轉為E大調,整體色彩更加鮮亮,節奏更加靈活,大量的裝飾音在這里出現,變化多端,聽起來極為豐富,將兩個女人拌嘴的場景立體化。例如在29—32小節中,應用大量下行三連音階,聽起來十分痛快[4]。
第二段中,蘇珊娜演唱部分的短促雙音動機十分明顯,瑪切琳娜也是如此;兩人的區別是前者過渡到了三連音跑動型,后者過渡到同音反復型。
4.3 二重唱《待到微風輕輕吹過》
《待到微風輕輕吹過》作為一首典型抒情二重唱作品,速度為小快板,聽起來十分歡快自然,伯爵夫人的演唱者在演唱時必須保持抒情大方的演唱風格,而蘇珊娜演唱者則要注重音色的靈活。不同的女性角色,由于身份、立場、性格等諸多因素,存在演唱技巧的差異[5]。
第一部分的結尾第36小節,蘇珊娜多用簡潔、短促的樂句演唱,第二部分是蘇珊娜將寫好的詩歌向伯爵夫人進行重復,然后向她敘說。在45—49小節中,作曲家使用了輪唱的技巧,整體上節奏和旋律保持不變,但是歌詞有所差異。演唱方式運用了卡農的形式,將主仆間的交流展現得生動形象。
5 結語
本文以蘇珊娜為重點研究對象,通過對其三首作品進行分析,揭示演唱技巧,把握其在不同場景下的演唱技巧特征,有利于提高對歌劇選曲的理解認知。
參考文獻:
[1] 張怡.論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蘇珊娜的形象特征[J].黃河之聲,2012(07):21-22.
[2] 邱春.淺析詠嘆調《美妙時刻即將來臨》的藝術特點[J].音樂大觀,2012(02):35-36.
[3] 曲歌.莫扎特女高音詠嘆調演唱風格的探究——以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為例[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6,34(02):133-139.
[4] 劉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蘇珊娜的人物特征與演唱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6.
[5] 李堅.莫扎特歌劇中主要女高音角色的刻畫與演繹[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09.
作者簡介:崔盟(1997—),女,遼寧葫蘆島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聲樂。
劉國峰(1980—),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