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 要】在小學生眼中,語文是其最先接觸的學科,其學習過程主要是對文字的理解過程。因此,教師應加強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促使學生閱讀過程中拓展詞匯量,積累更多知識,實現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進步。要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教師應該從學生角度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找準重點知識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接下來將著力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策略;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0-0080-02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Era
(Caihong Hope Primary School, Huachun Town, Sishu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ZHANG Bing
【Abstract】In the ey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is the first subject they come into contact with, and their learning process is mainly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ext.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teach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vocabulary and accumulate more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so as to realize their progress in Chines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dentify key knowledge to train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exploring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Innovation strategy; Practice innovation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和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閱讀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許多教師開始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不過目前的成效并不是十分理想,還有著非常多問題需要解決。由于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導致教學枯燥、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在這樣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學習效率自然下降。因此,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閱讀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進行閱讀練習時思維受到限制,閱讀效率降低。為解決上述情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要適當地增加課堂的趣味元素,借助這些元素來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促使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學習,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另外,教師也要注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能過于注重課堂趣味性而忽視學生對文章的關注度。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和創新存在的問題
在大閱讀時代,小學語文教師也在不斷嘗試創新閱讀教學方式,例如群文閱讀、課下閱讀、親子閱讀等。這種創新實踐雖然較傳統的閱讀教學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是仍存在一定不足,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引導方向欠缺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創作的價值和意義。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更加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尤其是對于閱讀教學來說,同一篇文章,不同學生去閱讀則可以出現不同的見解,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總結文章內涵。但是就目前來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閱讀文章而忽視了學生自主討論、思想碰撞的過程。有的教師雖要求學生閱讀完后進行自主討論,但教師設定的討論話題缺乏價值與趣味。因此,學生盲目討論的現象普遍存在,無法體現討論的真正意義,也不能發揮閱讀教學的真正作用。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
(二)教學模式看似前沿卻拘于形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教師也在逐漸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對閱讀理解的教學方式。在此過程中,個性化閱讀、探究式閱讀、群文閱讀模式層出不窮,很多教師也紛紛效仿,但是從效果上來看,形式化還是比較嚴重。例如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前期準備不夠,單一地要求學生閱讀文章,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因此很多學生的閱讀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缺乏自主思考。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興趣、思考能力的提高都因此受到制約。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和創新的策略探究
(一)設計導學案,培養預習習慣
大部分小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對新事物的認知。但也正因為他們年紀比較小,所以他們有較強的可塑性。對此,教師可以先強制性地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他們預習的意識。教師可根據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設計出一些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導學案,再讓小學生利用導學案學習文章知識,例如字詞或者一些簡單的句子。這樣的學習過程難度較低,學生可以在自主完成導學案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的信心,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比如在教學一篇新的課文之前,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設計一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導學案,讓學生借助導學案來完成對新文本中生字、生詞等知識的學習,提前閱讀文章,思考和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記錄下自己的疑問以待課堂講解時解決。學生可以通過運用導學案進行自主預習和思考,借此來突破學習過程中一些相對簡單的知識點,而對于存有疑惑或不懂的知識點可以留到正式學習中,由教師來統一講解。教師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教學變得更加簡單、有效。
(二)構建閱讀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文章的理解和教師有差異性,一些教師認為很好理解且顯而易見的內容,學生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去理解,這就是年齡的差異所帶來的認知差異。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圍繞文章構建出一個合理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比較難懂的知識,同時集中他們的課堂注意力,避免學生走神的情況發生。由于小學生容易被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師可以將一些較為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文字融合在動畫中,用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能更好、更快地接受。學生在這種教學引導下,將會對閱讀文本有非更深刻的印象,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實現思維的發散。比如教師在講解有關于名勝古跡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這處景觀中一些具體景象的視頻或者圖片,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或圖片將會對景觀產生更深刻的認知,也可以快速理解文章中的描寫內容。
(三)組織角色閱讀,豐富閱讀體驗
教師可以采取一些類似于角色扮演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這些方式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閱讀課堂中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切實感受文章內容,從而加入自己的理解,強化自身的學習體驗。比如在進行關于人物事跡的文章內容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聽了自己簡單的講解后,加入自己的想法,對文章進行分角色朗讀。教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清楚把握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切身體會文章情感和人物情感,加深自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四)讀寫融合教學,提高語文素養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但就目前的素質教育而言,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被提為首要目標,教師在學生的閱讀環節中應該合理貫徹讀寫融合的教學方式,在開展閱讀教學之余,引導學生就文章中出現的寫作技巧或表達方式進行文本的仿寫。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寫作,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這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也是極其有利的。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閱讀教學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教師對此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限,教師要想保證閱讀教學得以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成效,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陳雪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
[2]王承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12).
[3]楊家俊.探究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4).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