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建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本質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以下簡稱“科創”)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在中小學落地生根,設置科創課程,培養教師科學素養,提供科創場所,豐富科創活動,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家庭、學校與社會共育學生科創精神
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密切合作。學校利用常用的聯系手段,例如微信班級群、公眾號、家校通、家長會等,給家長們傳遞科普知識,提高其科學素養。學校利用周末和假期組織學生到附近居民社區宣講科普知識,激發其創新精神。學校通過各種形式,特別是以詳實的案例使家長們理解分數只是孩子學習的目的之一,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能為以后孩子在社會上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將學校打造為科創教育的樂園
(一)科創課程的設置是關鍵
學校要真正認識科學與教育的關系,學校課程設置能否體現出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是學生能否在科創之路上獲得成功、走得更遠的關鍵。
鳳凰學校設置了意在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豐富多樣的課程。創新能力課程體系,意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創造能力。將實踐課程作為重點,在不斷的“練習中”積累智慧,創新的靈感便會有迸發的可能,體系化的課程引導學生走向創新的“知行合一”,鼓勵其將創新思維物化,創造出豐富有趣的成果。
具體來說,創新課程又分為文創技藝課程群、科創思維課程群、科創實踐課程群。文創技藝課程群有創新科技作文、我是陽光小主持、誰是“故事大王”;科創思維課程群:一題多解比賽、智慧拼圖;創新實踐課程群:小小發明家、創客、變廢為寶、陶藝制作、科技小發明。
(二)具有深厚科學素養的教師是助力
1.培養創新型教師隊伍
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高度的責任感是教師創新教育的內在驅動力,在教師教育體制上,要注重對教師想象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的培養,讓教師有創新精神;在創新能力上,注重引導和鼓勵教師從教育實踐入手,在“設計、實踐、反思、改進”的過程中挖掘和發現創新的內容;扎實的專業能力是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創新的源泉和基礎。
2.注重對教師的培訓,認同“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
對于教師來說,培養科研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科研的課題要從教學實踐中來,不要為了科研而科研,這些課題解決的是課堂上的真問題,決定我們做的是真課題。學生不交作業、學生在你的課堂寫其他科目的作業、學生上課不安份等,都可以成為你來自于課堂的真課題。其次,掌握一個科學的做研究的方法,例如課題研究,要有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結果等,掌握了一般的科研方法,才能帶給學生更多相關的知識。
3.多樣的科創教育場所和豐富的科創教育活動是舞臺
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和了解光明科學城建設情況,去相關企業、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參觀,拓展科創教育場所,了解當今科研趨勢,培養學生科研興趣。鳳凰學校小農場是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絕佳之地,隨著物質的收獲,更多的是對自然規律的體悟和科創精神的培育。
學校以“七個一”開展科技教育活動,聽一次科技講座、做一個小發明、讀一本科普書籍、寫一篇創新科技小作文、做一次小實驗、觀看一部科幻電影、畫一幅科幻漫畫。以科創教育為主題的班會課、黑板報使每個孩子參與到科創活動中來。創客社團成為學生一起探究科學的小天地,學生探究性小課題成了學生展示科創成果的窗口。
教師要加強實踐探究過程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增強其問題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鳳凰學校于2018年在原址推倒重建,從一所小學華麗轉變為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學校硬件設施按深圳市高標準建造,實驗室、功能室一應俱全,學校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培養其動手和動腦能力。
責任編輯 ?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