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夢雪
復述是運用口頭語言對文本內容進行呈現和還原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還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統編教材非常重視學生復述能力的訓練,在低中高三個學段,都設置了不同層級的復述要求,從簡要復述到詳細復述,一直到創造性復述,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也符合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學習要求。比如,統編教材五上第三單元為“民間故事”單元,其中的課后練習就提出了“創造性復述故事”的要求,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豐富細節、增設情節和調整順序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復述能力。筆者以統編五上教材中《獵人海力布》一文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的實踐和思考。
一、內在創生,豐富細節,完成創造性復述
任何文本的創作,都會留下相應的空白,尤其是民間故事,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的,故事中留下的空白更多,這就為學生的感知以及創生提供了機會。教師要鼓勵學生“添油加醋”,將文本中沒有完全展現出來的動作、神態、語言和心理活動等元素展現出來,使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比如當海力布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鄉親們而自己變成一塊石頭后,大家“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此段是文章的高潮,應該是情感奔涌之處,作者卻沒有展開描寫。那鄉親們在如此“悲痛后悔”的狀態下,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如果在復述時,僅僅照搬課文中的詞語,那復述的意義就不大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緊扣這一留白,選擇幾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角色,描述他們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細節,將他們想對已經變成石頭的海力布說的話補寫出來,將創造性復述落到實處。
這一版塊的教學中,教師抓住了民間故事的留白,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補充細節,開展了創造性復述的訓練,效果良好。
二、拓展補充,增設情節,完成創造性復述
創造性復述不僅要求學生要讀懂故事、理解文本,還需要進行高效的吸收和內化,為后續的創造性復述奠定基礎。創造性復述絕不是脫離文本內容,天馬行空地胡亂想象,更不是隨心所欲地胡編亂造,而是基于文本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對文本的內生性情節進行拓展和補充,將吸收內化與傾吐表達融為一體。
比如《獵人海力布》主要贊美了海力布為了保護鄉親們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為了將人物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更鮮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增加一些情節。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在海力布變成石頭后,增設小白蛇前來看望海力布的情節。增加這一情節,就要再次引導學生回到故事的第一版塊,復習海力布救白蛇、得到寶石的情節,并讓學生認識到海力布明明知道不能將動物說的話告訴別人,但還是在緊要關頭泄露天了天機,進一步突出人物舍己為人的精神。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小白蛇,來到海力布變成的石頭前,傾吐心中所想。
這一情節原本在故事中沒有,由于民間故事是靠口頭傳播的,給講述留下了創造的空間。因此,教師鼓勵學生運用角色置換的方式,對故事進行了拓展與補充,在增設情節中將創造性復述落到實處。
三、科學規劃,調整順序,完成創造性復述
在創造性復述中,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安排與設置,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利,這意味著學生作為故事的講述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理解、講述習慣以及聆聽對象等諸多元素,對故事的素材、結構和講述方式進行合理調整以及科學的規劃。
比如《獵人海力布》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救小白蛇—得到寶石—泄露天機—變成石頭。其實在講述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故事的情節進行調整,比如有的學生從故事的高潮部分講起:鄉親們并不相信海力布的話,海力布在萬般無奈之下,以回憶的方式將自己“救小白蛇”“得到寶石”的經歷講述出來,最后鄉親們相信了海力布的話,躲過了災難,海力布卻變成了一塊石頭。
這樣的創造性復述就合理而靈活地對課文進行了巧妙處理,尤其是用回憶的方式調整故事順序,使創造性復述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民間故事作為口頭流傳的文學體裁,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利用民間故事適合講述的特點,鼓勵學生創造性復述,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