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慶玲

摘? 要:目的? 探究以問題為基礎的新型護理模式(PBL式教育)聯合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醫囑行為和妊娠結果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20年3月臨清市人民醫院產科收入并治療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對觀察組實施PBL式健康教育聯合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遵醫行為及妊娠結局。結果?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觀察組在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胎兒早產及巨大兒的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給予PBL式健康教育聯合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度,獲得更佳的分娩方式,建議臨床應用。
關鍵詞:PBL式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護理干預;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3-0099-02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產婦在妊娠過程中初次發生的糖耐量異常的常見疾病,與胰島素的應用及分娩后糖耐量是否持續異常無關,該病可導致流產、先天畸形等不良分娩結局[1]。相關研究表明[2],妊娠期糖尿病屬高危妊娠,具有較高發病率及死亡率,并且妊娠期糖尿病對患者及胎兒的危害與糖尿病的病情及血糖的控制情況有關。以問題為基礎的健康教育模式(PBL)是一種以患者為核心,以問題為基礎,在護理人員的引導下,促進患者主動了解疾病與治療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治療的參與度,進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情況的新型護理模式[3]。為提高治療效果,保護產婦與胎兒的健康,提高產婦生存質量,我院對PBL式健康教育聯合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及妊娠結果的應用效果展開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20年3月臨清市人民醫院產科收入并治療的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觀察組年齡為21~31歲,平均年齡為(25.6±4.3)歲,體質量為65~75kg,平均體質量為(69.5±3.6)kg。對照組年齡為22~32歲,平均年齡為(26.1±3.3)歲,體質量為66~75kg,平均體質量為(70.2±2.8)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且無其他妊娠并發癥;②兩組患者溝通正常,且無精神系統疾病;③兩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近期有服用影響糖代謝藥物;②不能配合本次研究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基礎護理,包括以下措施:密切觀察患者日常血糖變化、遵醫囑給藥、為患者及家屬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入PBL式健康教育及早期護理干預,方法如下:(1)制定方案:根據患者病情為其制定具體護理方案,監測方案實施效果,以便及時修改。(2)飲食護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從而維持血糖趨于正常范圍,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體質量及病情嚴重程度,為其制定科學配比的治療性食譜,囑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蔬菜、水果類等,指導患者及家屬,進食總量不可隨意增減,整個孕期體質量增長應維持在10~12kg為宜。(3)心理護理:產婦因懼怕疾病對胎兒發育產生不良影響,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故而應加強護患溝通,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與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消除家屬不安心理,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加強對治療的信心,促進患者積極參與治療。(4)運動護理:指導患者進行適宜的、舒緩的運動,維持血糖處于正常范圍,如:輕、中度的上肢運動及餐后散步,有利于減低血糖水平,減少胰島素的用藥量,但因血糖過低,可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故而醫護人員及家屬應密切監測患者運動后的表現。(5)健康教育: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胰島素的給藥方法、作用、用量等,囑患者不可隨意增減藥量及擅自換藥等。家屬應密切關注患者注射胰島素后,是否出現低血糖的表現,若患者血糖過低,可為患者補充糖分,并及時就醫治療。并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監測血糖,定時測量血糖并進行記錄,若患者血糖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對于出院后仍需進行胰島素注射的患者,應指導其注射方式及無菌操作。
1.3? 評價標準
(1)記錄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包括妊娠方式及產婦及胎兒并發癥表現。(2)判斷依從性指標:應用調查問卷,分數與依從性成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結果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妊娠結局,觀察組在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胎兒早產,巨大兒的發生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胎兒畸形數據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傳統健康教育模式認為知識教育是最重要的,從而盲目為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講解,不與患者接受程度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極易導致患者出現逆反心理,影響疾病的預后效果[4-5]。而PBL模式則是以問題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其護理目的為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促進患者積極參與治療,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從而提高治療效果。該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將教學融入治療過程中,激發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調動患者能動性,進而推動患者全身心投入治療過程中。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與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部分患者因過度擔心自身與胎兒的健康安全問題,致使患者出現生理及心理不適癥狀,進而干擾治療,影響治療效果,加大治療難度。有研究表示,在治療過程中,及早對患者飲食、心理、用藥等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妊娠及分娩的危險,進而保護患者及胎兒生命健康[6]。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妊娠結局,觀察組在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胎兒畸形,胎兒早產,巨大兒的發生情況,均優于對照組,表明進行PBL式健康教育聯合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結局;觀察組患者在飲食、用藥、運動等方面依從性更佳,表明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給予PBL式健康教育聯合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度,進而提高對治療的配合度,明顯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產生,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建議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曲翠麗,尚治新,王清春,等.PBL式健康教育聯合早期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26):90-93.
[2]高先靜.PBL式健康教育及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8,39(12):1448-1449.
[3]鄒巧玲,孫亞丹,肖雪青.持續關愛式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護理中的應用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0):146.
[4]任甜.健康教育及飲食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水平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3):9,18.
[5]張亞青,朱丹.健康教育與早期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8):187-189.
[6]楊紅芹.健康教育路徑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