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 于巧慧

摘? 要:目的? 分析探究針灸配合閃罐護理在周圍性面癱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針灸科2019年6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周圍性面癱患者20例,均采用針灸配合閃罐治療,按照抽簽的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10例,實驗組10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針灸配合閃罐針對性護理方法,兩月后分析兩組護理的效果。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兩組的Portmann評分相比,實驗組更優,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中,使用針對性護理措施,護理效果顯著,建議臨床應用。
關鍵詞:針灸;閃罐;周圍性面癱;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3-0133-03
周圍性面癱又叫做面神經炎,由于面神經發生非特異性炎癥引起,而大多數周圍性面癱是由于受涼、感染、中耳炎、面神經炎受到壓迫、水腫等引起,主要癥狀為口眼歪斜、抬眉閉眼動作不良。周圍性面癱在針灸和推拿科很常見,護理不當可能會留下后遺癥,或者發展為頑固性面癱,難以治愈,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必須重視護理方法。以往傳統護理,患者的滿意度不高,效果不夠明顯,患者恢復速度慢。而本文旨在研究針灸配合閃罐針對性護理的護理效果,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針灸科2019年6月~2019年10月期間收治的周圍性面癱患者20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簽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齡33~52歲,平均年齡(42.5±9.5)歲;對照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齡31~55歲,平均年齡(43.2±12.1)。病理部位顯示:左側面癱11例、右側面癱8例、雙側面癱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且以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內容包括(1)病情觀察: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觀察患者針灸、閃罐治療情況,若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告知臨床醫務人員行對應措施,提高治療安全性。(2)心理護理:周圍性面癱患者發病后面部外觀受到影響,部分患者失去面部功能,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治療的過程及預后效果,提高其治愈的信心,使其以更為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治療。(3)并發癥護理:周圍性面癱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有面部水腫、針灸局部紅腫發炎情況等,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的情況,并及時給予對應治療,改善治療效果。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針灸配合閃罐針對性護理內容。具體方法為:(1)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病情狀況,將面癱發生原因、臨床治療方法、護理措施準確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在疾病及治療方面的認知水平,進而緩解其由于陌生與未知而產生的不安情緒。除此之外,還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依從性。(2)面部護理:護理人員需在針灸結束后對患者面部進行熱敷護理,同時對相應的穴位進行按摩,能夠緩解患者針灸治療疼痛,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護理效果。(3)口腔護理:面癱患者對口腔功能造成一定影響,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以更為正確、更加有效的方式漱口,如應注意避免冷水刷牙等。主要是因為冷水會刺激面部神經,影響臨床治療效果。(4)康復護理:待患者治療1周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包括閉眼、鼓腮以及抬眉等面部訓練來恢復患者的語言以及咀嚼等功能,以促進患者的康復。
1.3? 觀察指標
收集兩組患者Portmann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1)Portmann評價包括面部各種活動測試(微笑、動眉、閉眼、動嘴唇、鼻翼活動、腮部鼓動等),活動良好3分,活動較弱2分,活動較差1分,不能活動0分,一共20分。(2)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2.0軟件分析數據,Portmann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使用t進行計量資料(x±s)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Portmann評分比較
在Portmann評價數據中,護理前兩組患者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數據變化更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8.14±3.85)分,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79±2.26)分,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t=3.294,P=0.005)。
3? 討論
周圍性面癱也被稱為特發性面神經麻痹,多發生在面部單側,大多數患者存在面部表情肌弛緩性癱瘓的癥狀[2]。在現代醫學理論中,周圍性面癱的出現與病毒感染以及神經系統的不穩定性密切相關。在痙攣及水腫的影響下面部神經供血出現異常,進而產生面癱現象,其作用機理為:面部神經血管只有面部神經可以穿過,一旦面部神經出現缺血或水腫情況,肯定會壓迫面部神經,導致其功能異常。發作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會導致神經性水腫和脫髓鞘性病變,甚至會有軸突變性[3]。而中醫認為,周圍性面癱這種疾病大部分是人的精氣不足,脈空,風邪虛,侵犯靜脈,氣血中斷,肌脈松弛而引起的。因此,臨床多聯合針灸及閃罐兩種方式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刺激穴位,促使面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的狀態,達到治療效果[4]。同時,在患者治療期間需給予有效護理措施,保證患者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面部功能恢復。
針對性護理措施是指針對患者臨床治療特點,給予對應護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應周圍性面癱患者主要從健康宣教、面部護理、口腔護理、康復護理四個方面給予針對性護理,其中健康宣教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提高自我護理意識,便于治療開展;面部護理是指通過熱敷和按摩方式,給予面部良性刺激,不僅使癱瘓的肌肉起到活動功能訓練,還能有效刺激相關面部神經組織,改善局部營養代謝,加快面肌以及神經功能的恢復;口腔護理是指避免冷空氣和冷水加劇面癱情況,影響治療效果;康復訓練是指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相應面部功能訓練,能夠促進患者面部功能恢復篇[5]。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實驗組Portmann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周圍性面癱患者在針灸聯合閃罐治療中,使用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功能,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宋昳星,鮑毅梅,馬忠.梅花針叩刺聯合閃罐治療面癱的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19,43(11):1791-1793.
[2]劉琳.探討周圍性面癱急性期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2(12):53+168.
[3]王維杰.淺刺加閃罐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效果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05):580-581.
[4]黃穎.護理健康教育對針灸閃罐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影響研究[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8,13(02):184-185.
[5]何波.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的效果探究[J].飲食保健,2018,05(3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