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生活中有一種東西,叫陽光心態,做人,做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不可或缺。
——題記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我的生活理想就是做一個快樂的老師,一個快樂的學生的朋友。所以,我想,一個快樂的人,工作時也應該是快樂的。把做老師當成兒時夢想的我在教師崗位上也工作了二十多年了,可是享受工作中的樂趣的感覺卻越來越少了。
每天早晨一睜眼到晚上睡覺前都是備課上課,批作業,抓訂正,搞活動,聯家長,瑣事一堆,身心疲憊,在學生、學校、社會及我們自身的嚴格要求、多重擠壓下,如履薄冰,精神高度緊張。
萬物生長靠太陽,老師更需要雨露和陽光。陽光消失了,激情蕩然無存,創造更是天方夜譚,我們一天天倦怠,工作成了流水線上的機械重復……這樣的生存現狀,哪里還有快樂可言?
毋庸諱言,很多時候,教育總被賦予一板一眼的嚴肅面孔,好像不冷面不足以顯示老師的嚴格,不冷面不足以顯示老師的威嚴。教師如履薄冰,學生望師生畏。
可以想象,如若老師一天到晚,一副嚴肅、冰冷、生硬的面孔,再好的新課改課堂,再好的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形式,也將是老師肝長氣短,學生氣息奄奄。我想,如果我是這位老師的學生,我也會整天戰戰兢兢,恐懼不安,心理緊張,心情壓抑,輕則會厭惡這位老師,重則厭惡這門課,哪里還有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
教學的路,不好走。我們不是偉人,我們不是英雄,我們的名字屬于默默,我們的工作屬于瑣碎。“語文課,要能將所有人的心緊緊抓在一起,令人無法掙脫,只有馴服,直到下課,尚意猶未盡。”“一名好教師自踏入課堂的一刻起,一舉手一投足,每一個亮相,每一個細微的神態,每一句話語,都會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是啊,作為一名教師,不論哪一堂課,我們都需要神采飛揚,用我們的熱情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更用我們智慧的語言去鼓勵他們生命的成長。課堂應該是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地方,在課堂上聽到的是生命拔節的聲音,花開的真實……
新課改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辦?有陽光就夠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1994年,新加坡旅游局局長給李光耀總理上書,大意是,我們不像埃及有神奇的金字塔,不像法國有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不像夏威夷有綿延數十里的海濱,不像中國有巍峨蜿蜒的萬里長城,我們只有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李光耀總理批示道,陽光,有陽光就夠了!
是啊,有陽光就夠了。人生沒有陰影,是因為我們永遠朝著太陽。陽光是一種心態,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學會調整自己,用激情去創造,更用激情去拯救自己,讓自己工作著并快樂著:
上班之前,想一件開心的事,別把不愉快的情緒帶入教室;
保持陽光面孔,對遇到的每個學生微笑致意;
賞識和鼓勵是偉大的教育法寶。這點我堅信不疑。有人說,過分的表揚會滋長學生的驕傲情緒。但迄今為止,我看我們老師似乎不是把表揚用得過分了,而是大拇指豎得太少了。
當然,陽光微笑不能代替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卻有任何好制度、好方法都起不到的大作用。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微笑,能傳遞一種支持,傳遞一種力量和鼓舞;微笑,能傳遞一種信任,激發學生的信心;微笑,能傳遞一種關懷,可以化解學生的煩惱;微笑,能傳遞一種贊許,帶給學生一種實現的滿足;微笑,能傳遞一種親近和友善,讓學生增加對班級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并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不能說,我每天都給予學生足夠的愛,但我知道,我每天都生活在學生們的愛里,忘了自己的身份,忘了自己的年齡,和學生一道,因美好而陶醉,為幸福而熱淚涌流。
我沐浴著新課程、新理念,將內心的疑惑一點點地消除,將美好和快樂盡情地揮灑,也許我這才真正體會到什么叫“燦爛在今朝”了……
保留著一顆淡泊的心,從容地繼續我的路。
承認自己的平凡,但決不茍同于平庸;
可以默守平淡,但不忘為自己喝彩——
生活中有種東西,叫陽光心態,做人,做老師,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