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中偉
小組探究學習的方式有效地擴大了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改變了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形成了生動、活潑、創造性學習的新局面,充分顯示出它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與優勢。發揮好小組激勵功能,無論對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課堂效率,還是對課堂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目標的導向激勵
當小組目標與學生個體目標一致時,小組的目標期望效應便會激發每一位小組成員為了小組榮譽而產生的進取、發展、成功等需求,即產生目標的導向激勵。實踐中我們發現,班主任如果能充分發動學生共同參與到目標制定、計劃實施的過程中,不但能集思廣益,使目標更切合實際、計劃更周密,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執行的自覺性。例如,在班級管理中,大家討論確定學期工作目標或階段活動目標時,班主任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善于啟發,適時點撥,巧妙歸納,準確把握大多數同學的意見,共同確立一個具體、明確、適當,具有較強的激勵性,又是大家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級群體目標,然后把班級目標轉化為小組目標,從而激發每一位小組成員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提高。
二、活動的發展激勵
班集體活動可誘發、培養、滿足學生參與、表現、發展等需求。在落實學校常規活動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加大學生自主活動的廣度和力度,改變由學校或班主任定內容、定形式、定人員的局面,打破班級活動缺乏個性的狀態,學生的獨立組織、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班級實際問題的能力會有很大提高。
由于學習小組都是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下產生的,所以組與組之間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有利于開展競賽。教師可以對每次學習小組的答問、活動、作業、預習、檢測、競賽等進行評分,按得分多少評選出優秀組、達標組和未達標組,以此喚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以活動促發展。
三、合理評價激勵
加強合作與交流,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新要求。合理評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與他人合作,互相交流,積極溝通,促進自身發展。如進行綠化校園的設計評價活動時,可以先讓學生小組合作,設計一份校園綠化方案,然后在課堂上全班交流,從科學性、合理性、經濟性等角度討論后,評選出幾份優秀設計方案進行展示。交流后,各小組吸取其他小組的優點,修改完善本組的方案,將最滿意的方案上交。通過“初步設計—互相交流—不斷完善”的評價活動,學生體會到“只有群體的成功,才能獲得個人成就”,采取的策略多是圍繞“我們怎樣才能完成任務”這個中心。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認識到,個人目標的達成取決于群體目標的實現,個人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因其他同學的存在而增加。
四、規范的同化激勵
班集體規范由紀律、輿論、班風等要素形成,是班集體內各個成員的行為準則,是班集體價值導向對學生個體的行為規定性,為學生個體的發展提供了標準、規則、參照。當班集體規范轉化為學生個體的自我期望時,就產生了規范的同化激勵。例如,當新班集體組建時,“規矩”是極其重要的,《班級公約》的制定不容忽視。既然它是班級的共同行為準則,就應該是全體學生參與制定,而不能由班主任搞“一言堂”。廣泛征集意見、全體投票表決后的公約才具民主性、權威性。而每個班集體的具體情況不盡相同,所以《班級公約》應該是百花齊放、各有側重的。有了規矩,就要認真落實,堅持督促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各組員相互影響、相互約束、相互激勵,個體通過在群體中規范自己的言行來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小組內各成員優勢互補、共同進步。這樣,個體逐漸對集體產生依附感、依托感和依戀感,受到的激勵就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
五、小組間競爭激勵
除了小組內的合作,小組間又有競爭。在一定的合作期滿時,班級將對組員的成績和表現,尤其是進步幅度進行評比。每一個合作期結束,合作小組都必須重新調整成員,重新制訂合作計劃。這樣在合作期內,小組保證了至少三個學生彼此關心對方的學習,這有助于在班組里樹立一種“每個學生都得到他人的認可并得到他人的重視”的意識,也是促進學習的一個先決條件。而合作小組的重新建立,有助于讓所有的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并提高與他人交流的技能以及對變化的環境的適應能力。
我相信,當學習小組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與小組、班級的密切聯系時,他們才能真正地學會如何獨立、如何合作以及如何競爭,而我們也將在今后的日子里與他們一起完善學習小組的功能,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