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芳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育框架得到不斷完善,對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有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結合新課程改革中關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提到的相關內容,切實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做了探索和研究,希望可以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7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該具有的適應社會發展與終身發展需求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個人修養及社會關愛。不同學科在核心素養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以歷史學科為例,其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等。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雖然明確了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但在如何實踐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還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與思考,以此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高中歷史教師需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圍繞核心素養來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一、教師要首先明確核心素養的含義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正確理解與掌握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知道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構成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等,是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形成具有歷史學習特點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綜合反映了他們具備的歷史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一)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最顯著的一個特征,是其他學科不具備的素養之一。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對學生學好歷史,提高歷史學習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學生可以擁有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可以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觀察和分析所學的歷史史實,確保正確理解并掌握歷史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夠在敘述中國和世界歷史的過程中,正確使用與歷史時空相關的概念與術語,學習借助大事年表、古今中外的地圖等方式進行敘述。
(二)史料實證
探究歷史并不是憑空想象,而是要以史料為依據,通過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和辨析史料的途徑,客觀、正確地認識歷史。高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運用史料進行實證的能力是教師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學會搜集、辨別、選擇和使用史料進行歷史問題的探究,以此來構建自己的歷史敘述,在歷史問題探究過程中始終具有證據意識。
(三)歷史理解
歷史理解指的是在理解與看待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時,要站在歷史實際的角度,確保其客觀、實事求是。因此,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要采取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理解與看待歷史上發生的事情,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歷史理解能力,做出客觀、公正的解釋,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提升歷史理解能力,促進其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四)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與歷史理解有著一定的聯系,歷史解釋就是客觀評判、理性分析歷史事物,要求學生能夠在分析、評判歷史事物之前,先了解歷史事件的社會背景,最終能夠以辯證的眼光評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與歷史現象。為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讓學生在面對現實問題和歷史問題時,能夠以客觀的態度進行評判,從而具備正確敘述歷史和認識歷史的能力。
(五)歷史價值觀
歷史價值觀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其實就是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樹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可以積極弘揚與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同時,具有積極的態度與開放的胸懷,能夠以包容、尊重的態度去接受世界各民族文化。
二、高中歷史新課程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養設計教學目標
通常情況下,教師教學前需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尤其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設計,既需教師對基本的教學內容有充分的掌握,也要研讀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才可以保證教學目標設計的合理性。例如,在設計《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一課的教學目標時,需要考慮到“歷史價值觀”的培養,所以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首先需要讓學生去比較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的經濟體制改革;其次,要通過讓學生認識福利制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才能將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合理融入教學中,使其與新課程標準有效結合。
(二)基于核心素養組織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作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組織合作探究活動時,應該創設合適的探究情境,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與閱讀思考等活動形式,從而促進他們的知識、技能等全面發展,提升其歷史核心素養。在圍繞合作探究主題活動時,首先教師要求學生以核心問題為基礎,讓學生自己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制訂計劃,并明確任務;接著,各小組人員通過自己熟悉的方式搜集所需的資料,并進行整理與篩選;完成上述步驟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小組完成本組的研究報告,并制作成PPT;最后,每個小組由一人上臺進行成果展示,并解答其他同學和教師的疑問。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各組的研究報告進行評價和總結完善。在整個合作探究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搜集史料,可以提升史料證實意識,學會帶著證據意識去進行對歷史問題的探究;另一方面,在小組分工與合作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最終成果的形成環節,不同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往往會激起熱烈的討論,這有利于學生理解歷史和解釋歷史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