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摘要:存貨作為制造業中重要流動資產,其管理涵蓋企業研發、生產、銷售、采購、質量、財務等各個環節,如果企業存貨管理不當,會嚴重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因此,存貨管理的質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運營管理水平,也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文章介紹了存貨管理的基本方法,以制造企業Y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該公司在SAP系統下存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優化存貨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SAP系統;制造企業;存貨管理
目前,“中國制造2025”已經升級為國家戰略,說明制造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而存貨作為制造業中重要流動資產,存貨管理涵蓋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管理好存貨可以提升公司整體管理水平,如何分析和解決存貨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亟需加以研究。
一、存貨管理概述
(一)存貨管理的內涵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類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或庫存商品以及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資等。
存貨管理是指企業對存貨進行控制、分析及決策,實現維持一定數量和結構的存貨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資金占用成本、提高資產周轉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目的。
(二)存貨管理的方法
1. 準時制生產方式(JIT)。它通過實行“適時、適量、適物”的生產,可以實現零庫存并實現最大的節約,優點明顯,但缺點是對公司整體管理水平及供應商要求較高,對物料運輸及時性的要求也較高,若沒有完整成熟的供應鏈,很難實施此種庫存管理方法。
2. ABC重點控制法。該方法是將企業的全部存貨分類管理。用該方法分類可以有效防止存貨過剩或缺貨的情況發生, 并且能夠減少不必要的保管成本,降低庫存的管理成本,整體提高企業存貨水平。
3. 經濟訂貨批量(EOQ)。本方法通過平衡采購進貨成本和保管倉儲成本,以實現總庫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訂貨量。經濟批量法的應用有一定限定條件,即分析對象的使用或減少必須是均衡的。
4. 物資需求計劃(MRP)。根據市場需求、組成產品的材料結構表、庫存狀況,通過計算機計算所需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時間,從而確定材料的加工進度和訂貨日程的一種實用技術。目前很多大型生產制造企業依靠計算機技術運用這種方法來管理存貨。
5. 供應商管理法(VMI)。這種庫存管理策略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以實現雙方庫存最低成本為目的,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管理思想。
二、SAP系統下存貨管理現狀——以Y公司為例
Y公司是一家投資額上百億的大型制造企業,庫存種類多、價值高,Y公司依托SAP系統,運用MRP技術來管理存貨。SAP是一種ERP系統,可以將公司運營信息集成,在既定的產銷策略下,根據產能制定生產計劃,根據現有庫存情況、物料采購周期等制定采購計劃。近年來,公司的存貨周轉速度持續放緩,存貨管理存在一些問題。
(一)存貨積壓情況比較嚴重
Y公司所在行業為液晶面板行業,近些年來市場產能已經供過于求,公司為了開拓市場,增加研發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甚至非標產品。新產品從原材料備料到生產入庫的周期一般為2~3個月,一旦新產品在客戶端導入延遲,或者客戶端需求縮減,公司的生產及采購計劃需要跟著調整,計劃往往調整不到位,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庫存增多及物料呆滯。
(二)存貨管理缺乏監督考核機制
存貨管理涉及公司各個部門,采購部門希望大批量的采購原材料,避免斷料影響;生產部門希望持有高庫存的原材料和維修備耗件,以滿足連續生產需要;而銷售部門希望產成品庫存量大且種類豐富,以滿足客戶各種需求;財務部門希望存貨占用資金成本越小越好。存貨管理目標不一致,缺乏相應的監督考核機制來協同管理目標,導致存貨管理難度較大。
(三)存貨管理信息系統銜接不完整
公司存貨管理涉及的信息系統有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企業資源管理系統(SAP系統)等,但系統之間并不對接,無法實現信息實時共享,比如CIM系統記錄的成品產出數需依靠人工定期錄入SAP系統,一旦錄入不及時或者錯誤,則無法及時提供準確的庫存信息以供決策管理;生產管理部門掌握CIM系統所有產品的投入產出數據,為了達到自身投入產出的考核目標,可能會粉飾輸入SAP系統的數據。
(四)存貨盤點制度執行不到位
首先,由于財務部門對生產業務流程不熟悉,Y公司的部分存貨物理位置堆放不合理,導致盤點有時流于形式;其次,存貨物料過多,財務部門監盤人力有限,為了減少停線盤點造成產能損失,通常無法全部監盤存貨,部分監盤則無法核查整個盤點數據的真實性;然后,盤點方法不夠精細,Y公司原材料中含有大量氣體液體等化學品,此類原材料盤點需依靠讀刻度、測壓力和溫度等方式,通過公式換算出來實際庫存,受限于當時環境,盤點數據可能失真;最后,Y公司領導層對于盤點結果不重視,導致盤點差異未能及時入賬處理,差異也越來越大,庫存報表信息失真,給生產成本的核算帶來影響。
(五)未設置安全庫存警戒線
Y公司未對存貨設置安全庫存警戒線,無法衡量庫存冗余多少,很多貨源穩定的大宗原材料僅靠經驗來判斷采購量,隨著非標產品的增多,原材料類型也越來越多,個人經驗不足時采購員往往多采購避免缺貨風險,非大宗材料庫存受客戶交期、價格談判水平、物流不穩定等多方面影響導致庫存月度波動較大。另外,Y公司沒有存貨庫齡分析表,呆滯料問題無法展現出來,尤其難以定量說明這些問題。
(六)存貨核算不健全
首先,盤點差異以及呆滯料沒有及時處理,導致報表潛虧;其次,存貨跌價準備計提不足,導致存貨資產虛增,按照會計準則,每一會計期末要對存貨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進行存貨價值評估,但是,存貨種類繁雜,特別是半成品和原材料,要獲取其可變現凈值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月度結賬時間緊迫,準確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存在很大難度,從而導致報表無法客觀體現存貨價值。最后,對于客戶售后退換貨業務沒有會計核算,無法及時體現退換貨損失。
三、優化企業存貨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存貨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存貨內部控制手冊》。對存貨采購、驗收、入庫、出庫、退換貨等流程進行完善,規范每一環節責任主體及其權責,制定每個環節的操作規范文件,結合SAP系統特性設定規則邏輯,最大化利用SAP系統。其次,完善存貨現場管理相關規范。例如,對存貨的區域劃分及標識管理做詳盡說明;對在庫存貨保管期和有效期出具管控細則。再次,完善存貨管理辦法。針對管理辦法中缺失的“冷凍品”、“危化品”等特殊存貨制定管理制度,由于新產品開發增多,不良品報廢及退換貨數量增加,也應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避免管理脫節。最后,制定存貨崗位定期輪崗制度,避免一人長期從事一項崗位業務,減少舞弊風險。
(二)制定存貨考核目標
首先,按照年度預算目標,制定存貨周轉率目標,設置為領導層的考核目標;其次,制定主要原材料安全庫存警戒線,企業應結合采購周期、生產計劃、供應商關系、物流運輸條件等制定主要原材料安全庫存,一旦觸碰安全警戒線,倉儲及采購部門作為責任單位需要分析原因;對于半成品,要依據生產周期和產能預估其安全庫存,并作為生產部門的考核目標;對于產成品,根據淡旺季制定不同的產成品庫存上限目標,通過激勵手段促使銷售部門降庫存,避免存貨占用資金。
(三)完善信息管理系統
Y公司盡管擁有先進的ERP系統,但各系統間并不集成,不能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統來開展存貨管理。公司首先要解決制造系統(CIM)和資源管理系統(SAP)信息無法共享的問題,實現生產數據、采購數據、財務數據共享,有利于生產部門及時獲取物料消耗情況,計劃部門可以完全依托SAP系統制定滾動的產銷存計劃,銷售部門能準確掌握實時庫存信息,精準調配發貨,財務部門可以從信息管理系統獲取各類基礎數據,更好地進行存貨精細化分析。
(四)健全存貨核算
第一,確保存貨賬目及時處理,每個月及時處理存貨盤點差異,及時對生產過程中報廢的物料和產品賬務處理,一旦出現呆滯料及時出具處理方案;第二,完善存貨跌價準備計算模型,半成品和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難以獲取,除了某些定制物料和半產品應單獨計提跌價準備外,其他物料和半產品跌價比例可以參照產成品跌價比例,按照產品類型分類計算。在市場下行情況下,應定期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第三,改變已售產品退換貨業務核算模式,已售貨物退回來后應分為報廢處理、重新上線修理、品質降級待售這三個方面進行會計處理,重新給客戶換貨時應將退換損失計入售后質量成本。
(五)加強存貨盤點管理
第一,成立由公司領導任組長,公司財務部、運營管理部、審計部、采購部為組員的存貨清查領導小組,定期對公司存貨進行全面清查盤點,提高全員重視程度;第二,參入盤點人員必須熟悉生產車間基本的工作流程,了解存貨流轉環節;第三,成立專項小組,找出車間不停線但能確保一定準確率的盤點方法;第四,及時找出盤點差異原因,對管理疏忽造成的盤虧損失追究相關責任人,盤點差異及時入賬,確保存貨價值的真實性;第五,存貨清查領導小組定期出具存貨盤點報告,及時督促相關部門對暴露問題進行整改。
總之,加強存貨管理需從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切實提高管理層對存貨的管理意識,制定科學的存貨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勵制度,優化存貨管理內控流程,充分利用ERP系統解決存貨管理中的問題,以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愛紅.制造業企業存貨管理現狀及對策建議[J].經貿管理,2018(01):111-113.
[2]馬敏.淺析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論壇,2019(09):249- 250.
[3]欒紅俠.裝備制造企業存貨管理的問題及建議[J].經濟管理,2019(09):249-250.
[4]曹琦昌.制造企業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納稅,2020(07):153-154.
[5]梁元.基于SAP系統的存貨管理方法探索[J].系統信息工程,2020(04):51-52.
(作者單位:南京中電熊貓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