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英
摘 要:為了加強企業的銷售行為,強化內部管理,防止在企業運行過程中出現舞弊和做假賬的行為,建立適合企業自身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銷售與收款內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義,而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企業管理環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建立決定了經營收入的水平。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證企業的經濟活動按照一定的正常秩序來運行,能夠自我調整能夠自我制約或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
關鍵詞:銷售與收款;內部控制;制造企業
一、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銷售是企業經營的重要關鍵環節,貨款收入是企業創造利潤的重要來源,也是企業的其他社會投資項目的重要資金支持,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環節。如果企業在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上面除了問題,則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甚至發生破產的危險。企業產品的售賣與收銀環節不僅對于企業的內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僅要符合企業的總體制度框架下,還得要細化,通過職責分工,嚴格各種手續,流程等確保實現銷售收入的真實性,以及貨款回收的及時性等,保證了企業可以長久,持續,健康的發展下去。
企業的銷售與收款業務包括了很多復雜的環節,如果企業沒有一個良好的且規范化的內部控制制度,則很容易出現在實施這些環節的時候發生混亂的狀況從而導致企業的管理手段失效,甚至會出現付出更高的費用卻得不到和很好地收益的情況。另一方面,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證職工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出員工的內在潛能,從而為能實現為企業生產價值做出自己的貢獻。“顧客就是上帝”如果沒有了客戶,那么企業便沒有了創造價值的地方。如果企業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導致客戶信息缺失或不完整或是對客戶的信用記錄掌握不夠準確沒有準確的催款目標,那么就會使得企業的收益大打折扣。
除了以上所述,內控制度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法律為防止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在對外銷售和內部收款兩方不能達到透明清楚,出現假賬錯賬等行為所規定的必須遵從的法律要求,我國《會計法》規定要求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會計監督制度,防止出現資金循環周期斷裂,企業出現破產的環境中。
(二)內部控制是防范企業外部欺詐的重要工具。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合理規劃資源配置,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二、當今企業的內控制度所體現的弊端
銷售與收款業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工作,因為它所處的環境跟別的業務不一樣,它要天天跟金錢打交道,因此它的危險就表現在了很容易出事故,假賬,錯賬,舞弊私開發票等問題。其最為常見的問題有:
(一)營業收款不透明。虛開發票,故意提前或延遲營業收款,私下里運用個人關系私自增加營業額或減少營業額,使得企業在的收入與賬目不相符,營業收入不實,影響企業正常的收入和資金運轉。
(二)銷售收據保管環境不夠安全,對收據的使用不能按照規定,隨意涂抹發票收據使得數據不清晰,賬戶信息無法比對,商品的退換貨均不登記在冊,沒有調整賬戶記錄,使得資產不實。
(三)客戶信用記錄沒有明確在冊。對每一位簽約客戶都要開始建立信用檔案,并且編輯數據庫,如果需要調整用戶信用等級,則要根據相關記錄提出調整方案,并且企業要根據客戶的信用情況建立賒賬條件,對于已經賒賬且信用等級不高的用戶,需要完成本次賬目的還款之后再決定能否繼續給與其供貨。
(四)由于員工的職業能力不夠,使得公司賬務處理不規范,銷售信息反饋不當;客戶信用情況不明確;應收賬戶戶名與貨款張冠李戴;壞賬,錯賬報備改進不及時,同一會計期間前后賬務處理方法不一致等等。
三、企業銷售與收款業務流程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客戶簽單。客戶先提出要求,再根據要求編制清單出貨,驗貨,最后審批并進行記錄在冊。為了確保內部控制程序能合理的進行實施,應當要求企業內部各相關部門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銷售與收款業務之間能互相制約互相監督。
(二)賒銷制度。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來建立客戶信用制度。賒銷制度的管理分為兩部分的內容,一個是制定最低額度,其中的額度大小是根據信用等級來確定的;二是日常的賒銷管理。
(三)安排發貨。部門主管要嚴格按照制度檢查是否發貨單據齊全并辦理發貨出庫的具體事宜。
(四)按照出庫單出貨。存貨部門管理人員必須要嚴格監督出貨,以防有未在清單上的物品被私自帶出。
(五)發票過賬。為了確保銷售的真實性,企業應對賬單追蹤有自己的方法,在最后生成總賬需要憑證時,應能聯查到相關收據,保證銷售的完整性。
(六)收款。企業應當按照《現金管理暫行條例》、《支付結算辦法》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等規定,及時辦理銷售收款業務。銷售人員應該將銷售收款及時入賬,不得賬外賒賬或是私自賒賬,銷售人員應當避免接觸現款。
(七)應收賬款清賬。單位在選擇客戶時應當考核客戶的信用等級,財務狀況等有關情況,降低賬款回收所存在的風險。
四、企業案例分析
2010年12月,華盛公司成立調查小組,對電焊條的子公司的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審查,發現電焊條子公司在生產過程中都是按照銷售合同進行生產的。當生產車間完成產品后,填制產品入庫單,檢驗合格后入庫存放。其業銷售部門根據合同編制發貨通知單,再分別通知倉庫發貨和運輸進行運送,產品發出后,銷售部門根據發貨單開具發票,并登記在冊,負責運輸的部門將發票一同交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將工作人員與合同比對無誤之后便可出具運雜費清單,通知出納辦理貸款結算并對賬戶處理。經過調查發現此公司并未設獨立的客戶信用調查機構,在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也沒有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此案例與我們有所啟發:企業的產品銷售是企業獲得價值的重要環節,因此做好銷售環節的控制對于整個的內部控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企業也得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企業環境和文化的制度,因為企業的內部環境與企業的外部運營是有緊密相連的,他不會脫離企業獨立發展,所以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要與企業內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經濟發展要相適應才能使得企業可以發展的更快生存的更長久。
參考文獻:
[1]趙保卿.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19- 45.
[2]潘經民.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J].財會月刊,2001(5):10- 17.
[3]趙杰.論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J].財會月刊,2005(7):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