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夢陽
摘 要:《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是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專門教材,書中收錄了電工與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包括與汽車有關的電路、發電機、電動機等知識,將汽車電氣與電控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于汽車智能技術專業,以期培養具備汽車智能技術與汽車電子技術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從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入手,為汽車智能技術專業《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的課程改革提出方案。
關鍵詞:汽車智能技術 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 教學改革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r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Major
Fan Mengyang
Abstract:“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a specialized textbook for automo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majors. The book contains basic knowledg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luding automotive-related circuits, generators, motors, etc., and integrates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ntrol. The technology is organically combined and applied to the automo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majo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automo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automotive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rriculum, and proposes a plan for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automo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major “Automotive 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Key words:automoti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utomotiv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這一課程是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汽車智能化發展中,新型汽車研發人員的電子技術和電工技術將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學好這一課程對于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同學來所非常重要。因此,進行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的課程改革,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所帶來的弊端,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是未來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教學發展方向。
2 《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課程的改革與否要從課程在專業培養中的重要性來看。當前,我國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但是汽車尾氣的排放卻為我國的環境治理帶來了極大的負擔,低耗能、低污染的能源型智能汽車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汽車智能技術專業的設置,為我國汽車智能化的建設儲備了人才,智能化的發展必然離不開電的使用,掌握汽車電子技術的相關知識,在推進汽車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教學往往只注重對知識點的講解,缺乏必要的實踐和訓練,加上高職學生比較活潑好動,枯燥的知識講解對他們來說很難吸收和理解,容易造成學生上課走神,課堂知識學習的學習效果微乎其微,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必須針對學生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智能汽車的建設做好人才儲備。
3 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3.1 立足于客觀事實,創設教學情境
要想進行課程的改革首先必須要立足于客觀事實,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技能的提升,那么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成果就要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調查了解,依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在上課時,老師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反饋,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解,客觀的去了解,不要帶有主觀的去審視學生,高職學生一般來說活潑好動,在學習中,傳統的聽+做的教學模式可能對他們來說并不適用,并不是學不好,只是學習的方法有問題,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理論知識一般來說都是比較枯燥,那么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去關注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老師只有了解了高職學生的特征,了解他們的短板和優勢才能對癥下藥,及時調整教學模式,選擇更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方法。比如老師可以盡可能的為學生布置一些實踐型的作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創新是學生可以主動的去學習知識,增加其學習興趣,通過主動的對汽車電氣電工的了解,加深印象,為后續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也可以結合生活對進行課堂情境的創設,創新教學模式。“生活處處皆學問”,所有的學科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子,汽車電子電工技術的學習也不例外,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學會從生活中選擇素材,進行情境創設,從生活中為學生引進知識,把學生的生活變成一個巨大的課堂,消除生活和課堂之間的壁壘,拉近生活和課堂之間的距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3.2 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團隊協作
團隊的協作能力對于汽車智能技術專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團隊建立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互助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和目標。在現代社會當中,尤其是汽車制造行業中,一輛智能型汽車的建造,除了電力技術電力部門的研發創新之外,發動機、覆蓋件等各個部門的配合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對于團隊協作的教育也是,高級職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的課程教學之中,也要加強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訓練,教師可以將同學們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分別布置每個小組的任務,通過一定的課堂引導,讓同學們課下自行討論學習知識,比如說對于第一章“直流電路” 的學習時,老師可以給每個小組不同的部分,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主題,在課下進行資料的查詢,形成書面的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和講解,這種分小組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是對傳統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的顛覆,只有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才能更充分的發揮學生團隊協作的優勢。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展小組的團隊協作:
首先,要選取適合進行分組學習的章節,制定小組劃分和考核的計劃表,確保每一步都可以按時實施。其次,在課堂上分發任務,將分組結果與學生進行交流確認,并與學生進行規則的制定,確定好團隊每個人的任務合理進行劃分,保障任務的均等分配,保障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團隊的討論中去,使每個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實行組長負責制,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最后,老師要做好課堂的帶頭人,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分小組自主學習時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質疑,引導學生思維往正確的方向進行延伸。
3.3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除了帶領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學會更多學習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的課堂教學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帶領學生觀看汽車電工電力技術的相關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使學生對于書本的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電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電的產生、到電的安全使用,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探索和實踐,電力在智能汽車中過的應用也是如此,生態環保的時代發展要求,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電車,相對于傳統汽車,電車的能耗和費用相對來說比較低廉,也更加的環保。近幾年,智能汽車也逐步向汽車行業進軍,汽車上的智能設備的使用,必然需要電來為其運行提供能量。老師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可以從生活中的電入手,從生活循序漸進的過渡到學習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用微課、動畫等數字化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對汽車用電、電力設計等技術進行學習,從視聽兩方面加深學生的記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類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人類會思考、有思維的高級動物,老師在帶領學生對汽車電力進行學習時,不要一味的進行講解,要引導學習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每個學生的潛力都很大,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可能對學生的思維體系的形成更有利。教師可以在拋出問題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討論思考,通過一定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思考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正確與否,每種想法的產生在某個角度來看都是成立的,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滿足,在思考和表達中得到了輕松愉悅的感受,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4 引進實驗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只是需要對基礎知識的講解,也需要實驗的研究。這就要求學生要手腦并用、全身心投入進行學習,實驗可以使學生最直觀的感受理論知識,學生在相互配合之下完成實驗,進行實驗結果的記錄,并得出自己思考和觀察后的總結,對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維方式的形成都是有益的。
另外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課堂小游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思維迅速集中到課堂之上,使他們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訓練,使他們能夠在大腦中將學到的基礎知識和自己團隊實驗的結果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將傳統的教-學-做的教學模式,真正轉變為學-做-教的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灌輸,帶領學生體會并享受學習的過程,利用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和巨大的信息量,為學生提供當前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新形勢、新技術,了解當前我國智能汽車發展的新政策新進度,使得學生的發展能夠和國家的發展形勢相統一,為國家的智能汽車的發展儲備優秀的高技術人才。
4 結語
《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這門課程在汽車智能技術專業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其教學模式必須向更適合學生發展、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向進行改革,通過對這門課程的改革,轉變傳統的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這對于學生接收理解知識和教學內容的整合優化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未來我國網絡教育平臺的逐步完善,我國教學模式的改革也迎來了新的改革方向。
參考文獻:
[1]朱以東.基于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78.
[2]王瑾.汽車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技術趨勢下汽車電子技術專業課程設置[J].南方農機,2020,51(18):140-141.
[3]李濤.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以《汽車電工電子技術》為參考[J].東西南北,2020(06):155.
[4]李兆平.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診斷與改革[J].科技經濟導刊,2017(25):16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