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明
摘? ?要: 介紹了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闡述了融媒體對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影響,分析了現階段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問題,探討了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有效措施,以轉變傳統的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模式,明確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利用新媒體媒介傳播高職院校文化,弘揚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 融媒體視域? ?高職院校? ?文化育人? ? 有效措施
二十一世紀是科學技術時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貫穿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促進了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傳統媒體在受到沖擊的情況下,開始與新媒體相結合,形成了融媒體。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的大眾媒體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對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予以學生正確的輿論引導,創造完善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環境,推動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順利開展,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
一、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十分有必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核心主義價值觀的傳播。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在新媒體文化建設中,需要大量的正面思想、可用的優質內容和豐富的表達形式,傳播核心主義價值觀,通過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文化信息,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可利用融媒體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將傳統的核心注意價值觀融入其中,實現文化育人目標,充分發揮高效網絡文化育人的作用。
第二,有利于創建校園融媒體。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開始創新傳播理念,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旨在有效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貫徹落實文化育人工作,達到文化育人目的。現階段學生是融媒體平臺、軟件使用的主要人群,能夠通過網絡平臺自主獲取信息,并且傳遞信息,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需要教師予以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素質,使之在融媒體領域下接受和傳播新文化,推廣文化傳播理念。
第三,向學生傳播正能量,消除網絡中的負面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1](14-15)。發達的網絡,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寬廣,可以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經過篩選,學生要有基本的辨別能力,接收網絡中好的信息,消除網絡負面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觀、正確的價值觀,吸收正能量,杜絕負能量的壞影響。
二、融媒體對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影響
(一)增強了主流思想文化的傳播影響力。
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利用新媒體技術,有利于增強主流思想文化的傳播影響力,因為新媒體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泛,使主流思想文化的覆蓋面更廣泛,而且通過新媒體內容的持續發布和編輯,可吸引更多的受眾[2](43-44)。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的學生群體較龐大,這些新媒體平臺成為學生接收信息的主要來源,在這種情形下高職院校若是能夠充分發揮校園新媒體的作用,則能夠擴大受眾群體,強化傳播影響力,輸出主流思想文化,予以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
(二)豐富了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內容和形式。
要想實現文化育人目標,不僅要充分發揮文化的影響作用,還要不斷提高文化接受程度,即在實施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接受主流文化,豐富文化傳播和表達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例如,可以通過電影、動畫、音樂等形式,傳播主流文化思想。新媒體依托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傳播速度較快,而且資源豐富,形式多樣化,符合高職院校流行文化傳播的需求,應當予以高度重視。運用新媒體,有利于優化文化育人內容,將其與網絡語言相融合,使之符合現代信息傳播特點和要求,更生動和貼近學生生活,促使學生及時感知。
(三)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傳統的文化育人模式主要是在線下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課程,或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于高職院校校園內進行文化宣傳等,都有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在融媒體視域下,網絡技術的應用突破了文化育人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不再局限于某個固定的活動場地,或某個固定的活動時間,甚至可以全天二十四小時傳播文化內容,開展網絡文化教育活動[3](86-91)。當下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較高,如果學生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有關校園文化宣傳的內容,就能予以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現階段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其一,在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中,部分領導對此項工作的認識不夠深刻,并未意識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將主要精力放在拓寬院校規模、吸收更多生源等方面,沒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忽視高職院校的文化底蘊,以致文化育人工作流于表面,僅以傳統媒體為宣傳手段,未做到與時俱進,沒能實現文化育人目標;其二,當前采用的文化宣傳媒介過單一,缺乏多樣化,雖然部分高職院校開始引入新媒體技術,有自己的官方網絡賬號和平臺,但是并沒有豐富和創新媒介,也未能實時關注融媒體的發展趨勢。由于對融媒體變化的把握不到位,致使其在應用新媒體進行文化育人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4](79-81);其三,高職院校對融媒體的認知不夠,沒能在文化育人過程中,有效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要么單純地依賴傳統媒體,要么嘗試新媒體放棄傳統媒體,未能突出融媒體時代的特點,不利于文化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方面,忽視新媒體的內容宣傳,另一方面未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其四,在應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文化育人時,內容的選擇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主流思想文化未能有效融入其中,與此同時表達方式較單一,缺乏豐富性;其五,高職院校在實施文化育人時忽視以人為本原則,并未認識到學生的重要地位,沒能充分體現新媒體的思想特點,缺乏開放性和平等性。而且學校并未充分把握學生的真實想法,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導致文化育人效果不佳;其六,目前,高職院校還沒有專門負責新媒體運營的隊伍,教師忽視對職業文化的理解,在授課過程中未能有效融入職業文化。與此同時,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新媒體操作能力,輕視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
四、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有效措施
(一)創新傳統媒體。
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開展文化育人工作應當轉變傳統媒體宣傳的方式,對其進行科學創新,明確網絡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的影響。網絡越發達,學生接收到的思想訊息越多,除了正面思想的引導之外,還需要注意對負面影響的把控,以免負面文化、思想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诖耍瑑H僅依靠傳統媒體遠遠不夠,還需要不斷創新,將其與新媒體相融合,在發揮傳統媒體權威性的同時,加快新媒體的傳播速度。高職院校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需求、情感需求和學習需求,深入學生群體,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社會各相關部門要予以支持,凈化外部網絡文化,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當對內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吸收網絡中好的文化傳播內容,剔除負面思想內容,充分發揮融媒體的作用,實現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目標[5](59)。
(二)創新新媒體媒介。
在融媒體視域下,新媒體平臺崛起,高職院校中的新媒體平臺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公眾號、貼吧等,需充分發揮這些平臺的宣傳、溝通作用,與高職院校官方網站結合利用,不斷創新媒體媒介,應當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作用,加強對融媒體人才的培育,設置與之相應的部門和崗位,引入專門的優秀人才從事校園融媒體傳播工作,全面把控融媒體的發展趨勢,彰顯教育功能;二是轉變傳統的媒介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形式,優化傳播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對傳播形態的把控,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有效的宣傳和傳播,滿足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需求;三是根據融媒體的變化,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開展文化育人工作,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展開。
(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
相較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的主戰場在線上,融媒體要求既要發揮傳統媒體線下的優勢,又要有效應用新媒體技術,兩者的融合依賴思想融合,需根據實際情況,優化傳統媒體思想,完善新媒體思想,采用全新的媒體宣傳方式。例如,在實施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時,應當先把握學生真實的心理,優化人力資源、物力資源配置,結合線下渠道和線上平臺,于高職院校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發布優秀的作品和資訊,進行校園文化推廣,傳播校園文化精神。與此同時,于高職院校中積極展開線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其融入每一門學科中,并建設校園文化墻,加大校園文化線下宣傳力度,提高高職院校文化育人水平[6](249-250)。
(四)優化內容,豐富表達方式。
在融媒體視域下實施高效文化育人,應當基于當前的實際情況,優化傳播內容,所選擇的內容以主流思想文化為主,與此同時還要與時俱進,選擇貼近學生和教師生活的素材。主流思想文化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素質等,生活素材更能引起學生共鳴,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之更具感染力。除優質內容之外,內容的表達方式也十分重要,應當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作用,利用視頻、動畫等形式將其展示出來,活用網絡語言,使之變得更有特色和更生動,使學生容易接受,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學生進行互動,予以學生啟示和引導。
(五)堅持以學生為本。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實施,不可采取傳統的說教式方法,因為這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難以實現文化育人目標。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新媒體的特點,突出開放性和平等性,每項內容的發布都應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尊重每個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用真誠的態度引導學生[7](91-92,90)。在相互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真實想法,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及時發現學生思想中出現的偏差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予以學生關懷。
(六)創建新媒體團隊。
為貫徹落實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應當創建專業的新媒體團隊,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作用,提高高職院校新媒體運營水平。高職院校的新媒體團隊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深入理解職業文化,科學把控職業文化內容,為新媒體宣傳提供內容和素材;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的新媒體能力,由學生對文化內容進行編輯、排版,融入流行的網絡文化,豐富內容的傳播形式。兩者結合,有利于增強新媒體宣傳效果,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使之成為學生意見領袖,引導校園輿論。
五、結語
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實施文化育人工作必須充分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作用,建立健全的新媒體運營體系??刹捎镁€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化育人工作,以適應新環境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帥.互聯網金融人才需求情況及發展現狀[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8(02).
[2]梁志芳.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30).
[3]張磊.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企業開展網絡營銷的應對建議[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8(03).
[4]王雙,李慧.文化育人視域下的高校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7(16).
[5]高芳放.融媒體視閾下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
[6]李楠.校園新媒體: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新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8(15).
[7]朱淑娟.加強高校人文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14,31(01).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廳2020年度思政專項課題《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思考與研究——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課題編號:JJKH20200724SZ)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