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青軍 眭瀅 余偉健 卜勇杰 金嬌 王平
摘? 要:加強工程專業教育改革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促進工程教育國際化的必要途徑。為了使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滿足學生未來發展需求,該文圍繞“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教育理念對工程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進行探索,提出了根據學生需求開設不同側重點的課程、明確課堂教學所要達成目標、根據課堂反響及時調整授課形式這3條途徑以提升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為學生更好地適應這個各國交流更加密切的時代,并對如何培養能與時代對接的工程專業人才提出建議。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專業英語? 教學改革?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H319.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155-0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GUAN Qingjun1? SUI Ying1? YU Weijian1? Bu Yongjie1? JIN Jiao2? ?WANG Ping1
(1.School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hunan province, 411201 China; 2.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114?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wa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make engineering English courses serve students better and meet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English based on the three educational concepts of "student-centered", "output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nglish, we should adjust the teaching form in time according to the classroom response, so a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era of clos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engineering talents who can connect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工程教育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1],是對高校工程類專業教學工作的促進,也是保證教育質量的必要制度。為了規范我國工程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經過10年的發展實踐和努力,我國在2016年6月2日成為《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成員,這意味著我國本科工程教育學位與協議里其他20個成員國的工程學位具有等同效益[2],我國的工程專業從國內認可走向了國際認可。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逐漸加大,正走向更大的開放范圍與更寬的開放領域,中國高校所培養的工程技術人才也將進一步與國際市場對接。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修訂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版》中對畢業要求提出學生應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在此背景下,培養學生對該專業領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必經之路,而如何使工程專業英語課堂更加與時俱進,滿足學生日常文獻閱讀以及聽懂各種領域相關的國際會議的需求,乃至滿足學生走出國門進入國外市場的需要是各高校密切關注的問題。該文將就在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工程專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和挑戰展開討論,并結合認證標準中的“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提出改進建議。
1? 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在國家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第8條中提倡高校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更加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和應對當今時代的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2012年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也提到了“加強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支持中外高校互換、學分互換、學位互授聯授”。由此可見,專業英語教學是順應時代潮流和教育發展需求的。在這個科技發展迅速、各個領域進展日新月異、各國交流極其密切的今天,僅僅是學習一些基礎的專業英語詞匯是完全不夠的,因為閱讀專業英文文獻需要一定的方法,聽懂領域相關的學術會議也需要一定入門技巧和訓練,更何況還要滿足走向國際市場和滿足國際間相互交流的需求。
1.1 工程英語課程內容陳舊,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求
從目前高校的實施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工科專業課程體系雖然把專業英語教學包含在內,但是課程內容并沒有及時跟進,學習的內容通常也以專業相關的英語詞匯為主,教學方式一般以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全班閱讀梳理幾篇英語文獻來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文章中的專業詞匯為主,選用的教材往往也是過時的。同時,由于教材編制的滯后性使它不能夠跟上科技發展的速度,導致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往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同時,許多老師為了方便課程的準備,即使出了最新版的教材也沒有及時更新。另外,時代的進步讓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出路,主要包含3個方向:一是出國留學,通過參加交換生項目,或者是選擇畢業后出國深造;二是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在國內院校攻讀碩士學位;三是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而且近幾年前兩類學生的數目相比以前已經有了大幅的增加。對于這3類做不同選擇的學生,他們對工程專業英語的要求肯定是不同的,而絕大多數院校通常只開設一種工程專業英語讓全專業所有同學參加,結果就是課程效果不夠理想,學生評價也褒貶不一。
1.2 課堂上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由于課堂內容沒有針對性,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就導致學生對課程提不起興趣,老師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3]。這與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老師的上課方式都有關系。特別是如果一堂課的教學目的不明確,內容單調,只是依照教材了解文章大意,梳理陌生詞匯,整個課堂缺乏自主探索,學生參與的氛圍,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由于對課前預習這不可或缺項目的忽視,學生對當堂課的內容沒有大致了解,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自然對老師所講提不起興趣。老師通常也只是注重學生課堂的考勤,認為只要學生來了就是學習態度端正,但是許多學生雖然人在教室但由于沒有跟上老師的上課節奏或者對老師所講內容不感興趣,轉而去干自己的事情,這樣就無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任何課程都應該是課堂上老師帶領學生入門,教給學生學習此門課程的思路與方法,剩余大部分內容需要依靠學生課下花時間來完成,一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而需要掌握的內容卻不少;二是大學學習已然不是像高中學習那樣由教師統領所有,而應該讓學生養成自發學習、主動學習、探索學習的習慣[4]。同時,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在課下應該如何學習進行指導,才能使課程的收效更大,不能讓同學們除了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就再沒有其他的學習這門課程的時間安排。
1.3 評價體系單調,不能反映學生真實掌握的情況
絕大多數學校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都比較單一,基本以考試的形式來評價學生這門課程達標與否,最后的卷面分數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就意味著教師只能依據最終的考試成績來判斷同學們的掌握情況,但是考試可以通過考前臨時突擊或者做歷年考題探查老師出題重點等方式使大部分同學拿到一個看上去不錯的卷面分數,這就會讓授課教師產生學生都對此門課程掌握充足的錯覺,就會疏于對課程進行不斷的改進與更新。實際上,對于英語水平本身就領先的同學,這樣的考題并不能說明他們的進步,而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試卷的難度可能又超出了能力范圍,特別是課上也跟不上老師講課節奏的同學。總之,單純的一次考試成績能夠說明的問題是十分有限的,而學習效果在每節課堂后就會有所反映,所以設置多維的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學生能夠對課程更加上心,達到更好的課程效果,也有利于老師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教授形式,讓每堂課學生都真的有所收獲。
2? 工程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探索與實踐
工程專業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應該以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專業詞匯、具備一定英語科技寫作能力,能夠進行文獻研究來尋求工程問題解決方案等為目的[5]。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工程專業英語課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學生畢業的要求以至于滿足畢業后發展的需求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該文對此門課程如何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的理解,下文將圍繞工程教育教學的“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來探討如何進行工程專業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
2.1 “學生中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不同側重點的課程
專業外語課程既是專業課,也兼有語言類課程特點[6],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對英語掌握程度的需求也不同,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改變課程設置來解決[7],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不同課程。在國家鼓勵與國外聯合辦學的背景下,高校都有對口交流的外國院校,一部分學生有成為交換生的打算;另外,當下選擇本科畢業后出國深造的現象也更加普遍,因此對這一部分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肯定更高。同時,隨著國家考研率的持續攀升,非常多的同學選擇讀研,而研究生對專業英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閱讀外文文獻,撰寫英文論文是必備技能。對于畢業后選擇走向工作崗位的同學而言,需要滿足日常交流的需求同時還要在公司涉及對外合作項目時熟悉領域相關詞匯并且能夠看懂文件。根據上述學生的不同需求,開設不同側重點的工程專業英語課程,分別針對掌握最前沿的學科進展、英文文獻的閱讀及英文科技寫作入門、工程領域常用文件閱讀3個維度的目標來開設課程,同學們來選擇自身發展所需要的課程參與,就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8],有針對性地學習就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課程開設的時間可以靈活設置,對參加“交換生項目”的同學課程可以在大二開始學習專業課時就同步開課,幫助其為后兩年的交換生生活做準備,而選擇考研和工作的學生可以選擇在大三或大四學年再選修工程專業英語的課程,為研究生入學考試和人才招聘做準備。
2.2 “產出導向”——明確課堂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
教師應該明確每節課的課程目標,以完成每堂課的教學目的為導向設計課堂。對學生而言,明確課堂任務帶著目標去學習不僅僅能夠使聽課效率更高,也有利于課后再次梳理所學的內容。課堂內容安排應該緊緊圍繞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師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步步推進,帶領學生完成完整的探索過程。同時,課堂上播放最新的與課堂內容相關音頻、視頻,可以豐富課堂內容,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營造一個鼓勵同學大膽發表自己看法的課堂氛圍,提高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同時,教師應該在每堂課前告知該班學生該節課的課堂目標及該堂課要解決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課前預習,例如:“如何快速判斷查找到的文獻就是你的目標文獻”“該篇文獻的論述重點是什么,文章結構是如何安排的”等具體問題,讓學生提前熟悉課堂內容并在課前收集預習結果反饋,能夠進一步保證課堂學習的質量,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積極性。
課程的評價體系應該依據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將課前預習完成度、課堂表現納入最終的評價體系,同時圍繞課程目標進行考察,例如:考察學生閱讀英文文獻后能否列舉出文章重點、國際會議聽力理解能力、專業詞匯翻譯能力等來檢測學生是否真的的達成課程要求。
2.3 “持續改進”——根據課堂反響及時調整授課形式
將學生根據不同的需求分班教學后,再結合授課過程中學生們的反應來及時調整課程內容,而調節的時間不限于課程完全結束得到學生最終的成績反饋之后,而是可以在每堂課結束后及時收集學生掌握情況的反饋來進行下一節課的調整與安排。對于側重領域最新學科進展的同學,每節課下布置相應的視頻、音頻資料和拓展閱讀作為課后任務,以不超過兩個人為小組進行成果匯報,作業量應合理安排,為節省課堂時間,匯報可以采取抽查內容的方式。對于側重專業英文文獻的閱讀入門及英文科技寫作的同學的課程內容,可以以掌握最前沿學科知識為切入口,插入閱讀英文文獻的方法,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分析論文結構,教授書寫英文論文的方法和要點。而對于側重工程領域英文文件閱讀的同學們,應該布置不同種類文件的閱讀與總結任務,掌握各類文件的書寫要領,同時可以參加線上平臺有關商務英語口語表達的課程。課后作業等需要學生在課下自學的內容,教師也應該發揮積極的引路人作用,在學習方法上提出建議,并結合自身經驗解答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學生對上堂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的反饋是教師進行下堂課設置的重要依據,例如:出現了學生對課堂目標達成情況普遍不理想的狀況,教師就應該思考是講授的方式不能夠使學生接受理解,還是課程的難度設置高于學生的普遍水平,應該及時收集學生的評價,及時調整課堂內容。
3? 結語
當下,工程專業英語課堂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方面,學院作為課程的設置方,教師作為課程的主要建設者,如果能夠根據時代特征,針對學生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建設目標導向明確的課堂,學生對專業英語的掌握程度與工程專業英語的課堂教學效果都會更進一步。該文以“學生中心”“持續改進”“產出導向”理念為指導對課程設置形式、課程內容及考核方法等進行了探索。通過這些改進和舉措能夠進一步改善課堂的授課質量,也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培養能與國際接軌的工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顧曉薇,王青,邱景平,等.工程教育認證“畢業要求”達成度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24-26.
[2] 李志義.對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之一:我們應該堅持和強化什么[J].中國大學教學,2016(11):10-16.
[3] 孫雙雙,郭建章,王霞.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基礎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5):49-53.
[4] 劉寶,李貞剛,阮伯興.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4):157-160.
[5] 鄭學晶,徐慎剛,鄭曉莉,等.《高分子材料專業英語》中的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高分子通報,2020(8):80-85.
[6] 陳靜茹,張鵬,宋華.學分制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20(5):26-27.
[7] 蘇亞勒.高校工科專業雙語教學探究與討論[J].海外英語,2020(10)3-5.
[8] 李志義.成果導向的課程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5(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