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摘? 要: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當下,道德思想品質的教育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在這其中,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又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農村未成年人的良好文明養(yǎng)成教育中,由于家庭、社會、學校等多方面的因素,當前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典型問題。基于此,該文將從當前農村未成年人良好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存在的典型問題以及原因和有效對策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農村未成年人? 文明禮儀? 習慣養(yǎng)成? 問題與原因
中圖分類號:G6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214-03
Typical Problem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Manners and Manners Among
Rural Juveniles
MA Chao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No.16 Middle School, Wuwei, Gansu Province, 73301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education of moral quality has been raised to a higher status, among which, the cultivation education of civilized etiquette habits is an important par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typ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good civilization education of rural juvenile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family, society and school.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will from the current rural minors good etiquette habits of the typ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auses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Rural juveniles; Good manners; Habit formation; Problems and causes
文明禮儀是推動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是維護社會安定、人民康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未成年人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對他們實行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農村地區(qū),德育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所以,有關部門要深入研究當前農村地區(qū)對未成年人實行禮儀習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總結原因,找出適當的解決對策。
1? 當前農村未成年人良好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1.1 對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在當前的農村地區(qū),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庭以及未成年自身都缺乏對良好文明習慣的正確認識,他們對禮儀本身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也就無法理解文明禮儀習慣對未成年人重要的促進作用[1]。所以,未成年人的禮儀素養(yǎng)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他們認為禮儀就是規(guī)矩,而文明禮儀就是一味地講求規(guī)矩,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要保持安靜,這是一種對文明習慣的錯誤解讀。而這種錯誤理解,也會使他們形成不良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比如:一部分未成年人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往往更加嚴格要求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卻忽視了對自身的約束,尤其是在與他人進行合作時,不懂得協(xié)調與理解對方,表現(xiàn)出一種“唯我獨尊”的狀態(tài),這就不利于與他人形成良好的關系,也會導致在社會上缺乏認同感。
1.2 禮儀教育與未成年人的生活實際脫節(jié)嚴重
從當前的農村未成年人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中還可以看出,對未成年進行教育的內容不符合其自身的生活實際,也沒有滿足個人需求,所以導致無法準確理解禮儀理論的內容,也就不能在實際的生活中進行實踐。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必須深入考慮其中包含的各項元素,并制訂整體的規(guī)劃,而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應該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年齡層次、性格特征等。但是從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顯然沒有遵循個性發(fā)展的原則,禮儀教育的內容非常空泛,既沒有針對個人教育的部分,也沒有與未成年人的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通常都是以說教的形式呈現(xiàn)禮儀理論,而且在農村中的禮儀理論還并不完善,所以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未成年人都沒有接受到系統(tǒng)的文明素養(yǎng)教育。
1.3 未成年人對禮儀教育缺乏情感認同
從當前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對農村未成年人進行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教育的形式還比較單一和枯燥,通常都是以表面形式為主,缺乏引導未成年人產生情感共鳴的方法[2]。在學校中,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采取理論式教育法,沒有將其與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也沒有引導未成年人在實踐中應用禮儀理論,所以也就無法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中,家長通常都是采用說教式對未成年人進行說服教育,而家長自身也沒有樹立起良好的模范作用,長此以往,未成年人很可能產生厭煩甚至逆反心理,尤其是對處在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來說,單純說教已經無法讓他們在情感上認同禮儀教育的理念。
2? 當前農村未成年人良好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2.1 學校因素
學校是對農村未成年人進行禮儀教育的主力軍之一,而他們也是造成現(xiàn)在未成年人禮儀教育缺陷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學校對文明禮儀教育的定位不夠準確,文明的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應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校卻忽視了其中的德育功能,將禮儀培養(yǎng)單純地視為對未成年人外在儀容儀表的要求,所以未成年人就沒有形成正確的禮儀習慣和素養(yǎng)。其次,學校沒有明確文明禮儀習慣的教育目標,也沒有制訂詳細的教育計劃。再次,學校的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大多數農村學校并沒有開設專門的禮儀教育課程,也沒有設置固定的教師對未成年人進行良好習慣的指導教學,通常情況下,都是通過思政課堂或者是班主任教師舉辦的班會實施教育內容,所以未成年人只能接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或者教師的口頭教育。最后,農村教師的禮儀素養(yǎng)不強,缺乏專業(yè)知識。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農村教師偏向老齡化,他們沒有接受專門的禮儀教育,也沒有掌握有效的指導技能,所以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無法適應現(xiàn)代教育中的德育要求,從而制約了農村未成年人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
2.2 家庭因素
家庭和學校同樣都是對未成年人進行禮儀素養(yǎng)教育的關鍵因素,尤其是未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家庭的管控,所以家庭是造成當前農村未成年人整體上禮儀素養(yǎng)不高的主要因素。首先,目前部分農村家庭的年輕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將未成年人交由祖輩撫養(yǎng),隔代教育的弊端就完全凸顯出來,大部分祖輩都對未成年人比較溺愛,他們缺乏管教的意識,一般都放任其自由,再加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責任心,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忽視了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這就導致留守的未成年人相比于其他孩子要更加缺乏禮儀教育。其次,家長自身文化素養(yǎng)不高,在生活中常常表現(xiàn)為言行粗魯、不講文明的狀態(tài),這就無法為未成年人樹立良好的榜樣,也阻礙了他們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形成,同時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對孩子進行評價時,往往忽略了禮儀因素。最后,家長與學校的配合度不高。部分農村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存在錯誤性的想法,或者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或者采取非常粗暴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還有一些由于外出打工而無法及時與學校進行溝通和聯(lián)系,這些都是家長與學校配合度不高的外在表現(xiàn),不利于對未成年人實行良好文明教育[3]。
2.3 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卻產生了很多不文明、不禮貌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農村的社會環(huán)境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情況,這對于正處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階段的未成年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當前社會、學校和家庭并沒有建立起系統(tǒng)的合作機制,使得三方成為了各自獨立的部分,在這其中社會并沒有發(fā)揮其監(jiān)督和管理的作用,這樣的情況就導致未成年人的禮儀教育效果被大大減弱。同時,物質生活的豐富也為農村的未成年人帶來了多種多樣的誘惑,手機和網絡游戲成為了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對于認知能力并不強的未成年人來說,勢必會造成一些不利影響,這也導致他們沉迷于網絡上低俗、粗暴的言語和行為,不利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4]。
2.4 未成年自身因素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未成年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未成年人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弱,他們在面對一件事的時候,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認清事情的對錯,很多未成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禮儀行為出現(xiàn)了問題;其次,未成年人的從眾心理比較嚴重,他們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為了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很可能就隨著同學或者朋友一起實行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這就導致他們即使受到了禮儀教育,也可能繼續(xù)受到不良影響,而形成不良習慣。
3? 農村未成年人良好文明禮儀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從學校方面出發(fā)
首先,學校可以建立專門的禮儀教育課程,進一步挖掘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文明禮儀內容,將禮儀課程定量定性,并逐漸成為學校中的正式教學內容;其次,在教學中運用陶冶情操的教學方法,為未成年人創(chuàng)設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情境,讓他們在優(yōu)秀的校風、班風中實現(xiàn)禮儀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再次,挖掘基礎課程中的禮儀教育內容,將其與語文課、英語課等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思想和現(xiàn)代禮儀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最后,建設道德思想水平高的教師隊伍,讓教師對未成年人形成積極的導向作用,從而讓學生在學校中可以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有利影響[5]。
3.2 從家庭方面出發(fā)
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實現(xiàn)家庭禮儀教育的重點,只有家長自身形成了正確的禮儀習慣,并在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才能使未成年人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受到優(yōu)秀思想道德品質的熏陶和感染。而且,為了讓他們在生活中實踐良好的禮儀,家長也要培養(yǎng)他們“知行合一”的品質,使其認識到文明禮儀習慣是存在于人們身邊的。同時,家長也要積極與學校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并與教師共同商議對未成年人的禮儀教育計劃,從而發(fā)揮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作用。
3.3 從社會層面出發(fā)
社會風氣是影響農村未成年人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社會方面應該努力提升文明程度,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首先,村委會等農村組織應該發(fā)揮自己的領導作用,設置簡單易懂的文明村規(guī),并組織村民進行統(tǒng)一的學習,從而提升農村環(huán)境的文明程度。其次,要注重樹立起道德模范,加強文明禮儀觀念的宣傳,讓未成年人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文明程度。
3.4 從未成年人自身出發(fā)
首先,要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讓他們形成與自己年齡相符合的審美觀念,從而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養(yǎng)成干凈、整潔的習慣,并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不說臟話、不做粗俗的動作等;其次,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品質,讓他們能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約束不良習慣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從而將文明禮儀習慣內化為自身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最后,引導未成年人對自己進行評價,讓他們在評價和反思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增強他們在禮儀學習中的自信心,并在學校內、班級內形成良好的風氣,從而實現(xiàn)一個群體的共同成長和進步[6]。
4? 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能夠促進未成年的健康成長,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廣大農村地區(qū)的政府、學校和家庭等方面都要高度重視對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質教育,使其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斷提升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yǎng),促使其成為建設家鄉(xiāng)的有用之才,促進農村地區(qū)的社會文明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文瓊.農村小學生禮儀教育研究[D].贛南師范大學,2018.
[2] 王華.如何加強農村學生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39-40.
[3] 潘陸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禮儀教育缺失問題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7.
[4] 李星.農村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運用[J].山西農經,2017(20):33.
[5] 楊小華.當前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9(36):40-43.
[6] 王佃明.發(fā)揮農村優(yōu)勢開展德育活動弘揚傳統(tǒng)文化[J].中國農村教育,2019(1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