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學生獲取漢語知識與發展閱讀能力的主要學科。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獲取與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整本書閱讀是一個新型教學形式,在農村地區,受辦學條件、學生、教師、家長等多個因素的限制,整本書閱讀現狀亟須改善。本文主要探討了農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7-0080-02
【Abstract】Chinese is the main subject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s self-evident. Reading the whole book i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In rural areas, due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school conditions, students, teachers, parents, etc.,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ding the whole book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whole book of Chinese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for reference.
【Keywords】Rural areas;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整本書閱讀,即為從整體視角出發,是相對于篇章閱讀說而言的,具有任務重、周期長、全面性等特點,讓學生閱讀到完整、系統的文章內容,使其深刻領會文章的內涵,提升認知與理解能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需結合當地情況制定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帶領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知識與經驗,使其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推動他們語文素養的形成。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科學確定閱讀對象
在農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第一步要做的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各個學段的特征,以教材中固有的課文為立足點,科學合理地確定整本書閱讀對象,確保與他們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認知規律與喜好相契合。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圍繞教材內容,精心選擇一些經典的兒童性讀物,如繪本故事、小說、散文、童謠等,引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渴望,使其閱讀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擴充知識積累,讓他們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在展開《人之初》教學時,本篇課文內容節選自《三字經》,字數整齊,分為上下兩節,每節四句,誦讀起來朗朗上口,極易引發小學生的好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三字經》的視頻片段,指導他們結合字幕跟隨讀音輕聲朗讀,使其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閱讀內容上。當學習完課文以后,在整本書閱讀方面,教師可順勢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三字經》這一經典的兒童啟蒙讀物,最好讓他們多閱讀幾遍。《三字經》這本書全部是三個字一小句,十分適合他們閱讀,能使其體會古時候兒童學習的課本。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這些句子究竟隱藏什么深意,值得古代和現代的小朋友們學習?因此,教師應帶領小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感受國學經典,使其了解到更多有趣的小故事,認識更多的漢字,收獲相應的漢語知識,與他們的實際情況完美契合,確保整本書閱讀的順利進行。
二、發揮興趣驅動作用,促使學生自主閱讀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課余生活較為單調,整本書的閱讀不僅可以充實他們的課余生活,還能夠使其收獲漢語知識與閱讀技能。激發興趣顯得至關重要,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才會自主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確保整本書的閱讀質量。所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應當轉變以往的閱讀形式,增加一些其他元素,比如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相關動畫等,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在興趣驅使下自主閱讀整本書,以此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諸如,在實施“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學時,這是一則童話故事,教材中的課文以純粹的文字描述為主。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推薦“在牛肚子里旅行”這本圖書,指導他們結合插圖閱讀整本書,使其在圖文并茂的環境下產生自主閱讀的意識與渴望。
三、借助問題導向功能,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問題作為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問題引領下學生將會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深化理解文本內涵,最終擴充閱讀收獲。在農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指導學生合理調整閱讀方式,盡可能使用略讀、默讀、跳讀與速讀相結合的方式,學會換位思考,并圍繞閱讀素材精心設計一系列啟發性的問題,使其在問題導向下有目的地閱讀,順利閱讀完整本書,讓他們在不斷探索與疑惑中體會到閱讀的趣味性,思維能力得以同步發展。
例如,在進行《將相和》教學時,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敘述的是戰國時期發生在趙國與秦國之間的三個小故事。要想增強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帶領他們閱讀《你好啊,史記》,這本書語言幽默、畫面生動,通過現代小朋友晨晨和思思穿越時空,與歷史人物對話,與作者司馬遷交談,很好地還原了《史記》一書。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能動腦思考,當遇到不懂之處時,可共同討論或尋求教師的幫助,從而讓大腦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思維得以鍛煉。
四、傳授基本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針對農村小學生而言,受生活環境、學習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學生閱讀經驗比較匱乏,掌握的閱讀技巧也較少,無論他們面對何種類型的書籍,通常按照前后順序千篇一律地閱讀,難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著重傳授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引導學生結合不同類型的文章有方法、有選擇、有目的地閱讀,注重瀏覽封面與目錄,通過略讀想象與預測,精讀研究情節、分析寫作亮點,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與效率。
在這里,以《景陽岡》教學為例,本文是根據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編而成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少兒版的《水滸傳》,提示他們在閱讀整本書過程中遇到一些意思淺顯、較為常見的語句時可略讀,無須反復分析與推敲;遇到部分含義深刻、經典佳句時,要刻意揣摩與分析,需精讀;遇到疑難點時,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一起解疑釋惑,這要用到跳讀。同時,要求小學生運用折頁、書簽等方法做好記錄,確保每次閱讀行為有序進行,促使他們最終順暢地閱讀完整本書。
五、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增強學生閱讀體驗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吸收與內化知識后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在農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組織學生分享各自的閱讀感受,鼓勵他們各抒己見,使其汲取他人長處與經驗,彌補個人不足與劣勢,鞏固個人閱讀成效。同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圍繞書中的人物或時間進行討論,勇于提出個人見解、看法和疑問,使其成為整本書閱讀的主體,改編或續寫故事;也可以寫出讀后感人,讓他們收獲成功的體驗。
六、結語
在農村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需充分考慮到農村地區的實際條件,盡可能為小學生推薦一些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書籍,把語文教學與整本書閱讀巧妙整合,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收獲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為中學閱讀做鋪墊。
參考文獻:
[1]段興芳.淺談小學高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下),2020(04).
[2]袁平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0(04).
[3]王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本書閱讀策略[J].江西教育,2020(03).
[4]袁永軍.農村小學高年級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探究[J].甘肅教育,2019(24).
作者簡介:徐國清(1981.3-),男,漢族,江蘇南通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相關。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