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亞梅

【摘? 要】項目學習主要是指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學生逐步完成一項具體的任務,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對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實踐教學為基礎,就項目學習如何對初中物理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展開相關探究,提出創設真實情境、整合課程資源、促進交流合作、優化學習評價等方案,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項目學習;優化;初中物理;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633.7?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7-0095-02
【Abstract】Project learning mainly refers to students gradually completing a specific task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ing goals, which helps students deepen the learning and mastery of physics knowledg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Based on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optimiz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plan for project learning, and proposes plans to create real situations, integrate curriculum resources, promot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nd optimize learn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levant educators with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Project learning; Optimiz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plan
項目學習是對以往教學方法的一種補充,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不足,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現實意義。隨著我國新課標的不斷深化與推進,如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所在,而項目學習是落實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教師給予高度的重視與關注。
一、創設真實情境,確定驅動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提供與生活、社會經驗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通過已有經驗去應付情境中產生的問題。學生對物理概念進行學習之前,便已經形成了大量的碎片式經驗常識,教師通過有目的的創設真實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系自己的周邊世界與生活,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性常識,確定驅動問題。除此之外,真實情境的創設還能夠最限度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看透抽象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去偽存真,更好地構建起物理模型,便于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二、整合課程資源,構建知識體系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許多教師過于依賴教材,通常教材怎么編排,教師就怎么安排課時,很少會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更不會對課程資源進行加工與整合,這樣就導致學生的知識產生割裂,不利于學生的良好發展。項目學習提倡學生的學習自然發生,而所謂的“自然”,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降低機械刻板的教學設計,使項目設計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展示出更多的精彩表現,在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構建起全面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在設計項目學習時,應當以項目為主線,以問題的解決為教學目標,且各個問題要能夠在主線上相互匹配,通過這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對事物逐步進行深入認識,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例如,教師設計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雙控燈電路設計”項目學習時,第一課時設計如下:教學目標為“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會看、會畫簡單的電路圖;了解電路的通路、開路、短路三種狀態”,因此第一課時的驅動問題為“你是否認識這些電路元件?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分別是什么?怎樣方便、清楚地畫出電路圖?”。
第二課時設計如下:教學目標為“知道電壓、電流;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所以第二課時的驅動問題為“小燈泡上3.8V、0.3A分別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第三課時、第四課時設計如下:教學目標為“說出生產、生活中采用簡單串聯或并聯電路的實例,了解串、并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特點”,所以第三課時、第四課時的驅動問題為“如果電源電壓為4.5V,該如何讓‘3.8V、0.3A的小燈泡正常發光”?第五課時、第六課時設計如下:教學目標為“知道電阻;會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所以第五課時、第六課時驅動問題為“你能將這些電路元件正確連接使小燈泡正常發光嗎”?第七課時、第八課時設計如下:教學目標為“了解家庭電路;有安全用電和節約用電的意識”,所以第七課時、第八課時驅動問題為“如何連接這些實物使螺口燈泡正常發光,滿足‘雙控設計需要”?
三、促進交流合作,推動項目實施
項目學習其主要特點就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對項目選題進行確定后,學生便自然形成了一個學習整體。因此教師要設置一系列實驗探究活動來幫助學生完成科學探究,從而推進項目的成功實施。在交流活動過程中,通過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學生能夠在不斷質疑與批判中對自己的成果進行優化和修正。例如,在學習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雙控燈電路設計”時,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問題導向設計具有代表性的電路,如圖1、圖2所示。教師先將其進行展示與介紹,然后讓學生展開交流與討論。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圖2所展示的電路難以充分滿足日常設計需要,這樣學生便能夠在交流中去偽存真,并取好擇優。再如,在解決“如果電源電壓為4.5V,該如何讓‘3.8V、0.3A的小燈泡正常發光?”的問題上,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采取阻值合適的電阻,有的學生主張使用滑動變阻器,如果只是從方便的角度入手,更多學生會選擇滑動變阻器,但有學生認為制作一個阻值合適的定值電阻同樣也能夠滿足需求,而這一思路為學生利用歐姆定律進行電學計算奠定了基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質量。
四、優化學習評價、發揮育人功能
在項目學習中,學習評價屬于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的評價不單單只是為了甄別、鑒別學生,更為了更好地發揮評價的導向、調節、激勵、診斷、管理、監督等作用。學生學習與研究的過程是項目學習的主要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經歷觀察、提問、思考、實踐、交流、反思等環節,同時也難免會遇到迷惑與困難,并出現各種錯誤。因此,教師給予學生建設性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攻堅克難的勇氣,進而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小組合作模式中,有效的評價能夠避免學生出現“旁觀”的情況,從而促使學生各司其職,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所以,教師要針對每位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等。例如,在評價內容為確定項目驅動問題時,評價要點為“提出問題的能力”;在設計探究學習活動中,評價要點為“原理科學,預測可操作性”;在開展項目研究活動時,評價要點為“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嚴謹態度”;作品展示與評價中,評價要點為“作品展示、語言表達、提出改進建議或方法”。這種細化的評價方法能夠起到育人作用,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簡而言之,項目學習能夠將抽象概念與規律通過具體任務體現出來,能夠降低學習難度,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進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對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同時能夠有效優化初中物理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趙寧.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探究——以初中階段“測量工具的使用”為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0(08).
[2]朱紅.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項目開發與實踐——以“光學與應用”的拓展教學為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0(0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