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樹湖
摘 ?要:“破窗效應”雖是一種犯罪心理學現象,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同樣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通過觀察初中學生在產生“破窗效應”之后在數學課堂上的糟糕表現,分析原因,提出明確目標、打掉第一、及時修補、底線思維等四點策略,幫助初中數學老師克服數學課上的“破窗效應”,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聽課、學習習慣。
關鍵詞:破窗效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有一種犯罪心理學現象叫“破窗效應”,即“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這種“破窗效應”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也經常能夠遇到,如果初中的數學老師們能夠提前了解這種理論,那么,就能提前預防或者解決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只要數學老師能夠把數學課堂上的一些不好的苗頭,及時扼殺掉,就能起到修補“破窗”的作用,打斷“破窗效應”的連鎖反應,讓初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回歸正道,專心聽課、專注思考。
一、學生產生“破窗效應”在數學課上的表現
初中數學課堂上,在“破窗效應”產生之初,一些很小的問題,往往容易被數學老師所忽視,當這些小問題、小現象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效仿之后,課堂教學大問題才會逐漸顯露出來;這個時候,數學課堂的正常教學秩序已經是受到了或多或少地威脅。如果不及時遏制,那么,數學課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最終淪為“失敗課堂”的典型。
那么,初中學生產生“破窗效應”在數學課堂上都有哪些表現呢?通過我對身邊以及外校的數學課堂的觀察和了解,發現主要有這樣幾種典型表現:一是數學課堂秩序混亂不堪,有說笑的、有打鬧的、有喝水的、有做作業的、有吃東西的、甚至還有睡覺的。二是數學課堂上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們只是坐著聽,卻并不思考、并不演算、并不準備回答數學問題、并不準備和數學老師發生數學思維的碰撞,且這樣的學生在逐漸增多。三是數學課堂沒有數學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沉悶,感覺數學課跟學生都沒有多大關系,講課的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到底有沒有聽課,也不知道學生們到底在想啥,課堂教學效果很不好。
二、初中數學課堂上克服“破窗效應”的對策
(一)明確每節初中數學課的任務目標。
作為數學老師,要克服數學課堂上的這些“破窗效應”,就要首先做到每一節數學課上都有明確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有了教學任務和目標,數學老師就知道自己在課堂上應該教會學生哪些知識點,知道自己在課堂該講哪些重點、該怎樣講等。同時,學生們也會因為這些學習任務而收斂自己的不良表現,讓“破窗效應”得到一定程度的防治。比如學習“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節時,數學老師首先要清楚這一節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也要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那就是會獨立分析問題中的一些數量關系,列出方程組,然后會解答。讓學生在學習任務促使下忙起來,而不是被其他學生的不良表現所影響。
(二)快速打掉第一個“破窗的人”。
當數學老師發現了數學課堂上出現的一些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的小狀況,就一定要立刻找出帶頭搗亂的學生,即第一個“破窗的人”;哪怕是停止自己的教學過程,影響自己的教學進度,都要找出這個第一人,并且給予這個第一人最為嚴厲的批評教育和最為有力的警告,要讓他知道課堂上不該這樣做,并且以后也不敢這樣做。快速打掉第一個“破窗的人”,能夠很好地預防“破窗效應”的繼續蔓延。打掉第一人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直接批評教育,也可以讓他在黑板上對數學例題進行演算,待他無法完成時,順勢進行嚴厲的批評。比如,在學習“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經常有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把“去括號,得”或“把x=*代入①,得”這樣的步驟丟掉,遇到這種不好的解題習慣,這樣的“第一人”,數學老師同樣要幫助及時矯正,并親自在黑板上板書并叮嚀。
(三)及時修補數學課堂上的“破窗”。
作為初中的數學老師,不能夠只是單純地講課,而不管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聽課狀態,要有敏銳地觀察力,第一時間發現數學課堂上的“破窗”,并及時進行修補。有幾名學生不認真聽課而偷偷說話了,或者有學生眼睛看向窗外了,或者有學生把方程組列錯了,甚至是有學生在練習本上演算時寫得太潦草看不清了等等,這些極小的“破窗”,數學老師都要馬上修補,絕不能讓一個“破窗”,影響班里其他的學生,再去打出另一個“破窗”。有一個學生上課貪玩不聽講,如果老師視而不見,很快就會出現下一波;有學生把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簡化去寫,很快就會有更多的學生效仿。因此,及時修補數學課上的這些“破窗”是十分重要的。
(四)堅守數學課堂紀律的“底線思維”。
初中的數學老師,應該讓自己的學生清楚“底線思維”,要讓學生們清楚數學課堂紀律,并且清楚老師在課堂紀律上的“底線”。“底線”是不能隨便觸碰的,哪怕是最輕微的觸碰,都不行。等學生都清楚這些數學課堂的“底線”之后,他們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會有所顧忌,就不會出現違背常理的行為和觸及底線的做法。讓學生的不良表現得到收斂或適可而止,“破窗效應”才會慢慢得到遏制。
總之,初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會形成許多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和習慣;同時,也會產生諸多不良的習慣和做法,并逐步擴散、慢慢地影響到周圍或班里其他學生。數學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警惕“破窗效應”,及時將一些不好地學習習慣和做法,扼殺在萌芽狀態,還學生一個充滿正能量、充滿數學思維碰撞,且能夠提高數學素養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曉霞.如何克服教育教學中的“破窗效應”[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3(037):76-76.
[2]黃蔭濤.“破窗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2003(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