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奠基時期,對學生進行高效英語教學至關重要。但是,縱觀我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其效率普遍偏低。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利用互聯網資源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的綜合應用。通過這種雙線教學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朝著更加和諧融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雙線英語;融合應用
【作者簡介】傅曉凡,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崇德小學。
前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階段,通過學習英語,學生可積累一定的詞匯和表達方式,能夠為學生后續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然而在小學階段,除了要教授一些簡單的語法、單詞之外,還要適當增加學生對于英語文化的了解,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通過線上線下的雙線英語教學,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進行有效融合,能夠切實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效果。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1.優化課程結構。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他們擁有旺盛的精力、超強的記憶力。在這一時期,學生所記憶的內容幾乎終身都不會遺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可以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文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互聯網中的海量教學資源來優化課程結構,比如說利用小視頻、慕課、PPT等方式擴大授課的內容,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優化英語課程的表現形式和結構,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2.激發學生群體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更加強烈的探索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生對于任何新鮮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的英語知識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圖像與聲音相結合的方式,在相應的語言情景之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擴展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而不是單單利用英語詞匯、語法來提高考試成績。所以,教師不僅要教學課文內容,還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蘊含的英語文化、習俗,并利用信息技術所蘊含的學習資源,有效地對課堂內容進行補充,通過視頻、文獻的方式,豐富學生對于英語習俗文化的了解,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英語積累。
二、當前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現狀
1.英語教學課件設計不合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誤區,他們并沒有認識到教學課件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在制作課件時往往采用照搬照抄的方式,往往直接在網上下載已有的課件資源,在教學中使用的往往是固定的某幾套教學課件,忽略了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忽視了教材的主要內容和教學需求。這樣不僅為學生的學習過程造成了困難,還很容易讓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熱情,無法從根本上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2.信息技術教學使用頻率不合理。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有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認知是非常片面的。在教學中常常盲目地使用信息技術,并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教學情況,導致學生對于高頻率的信息技術教學產生厭倦的心理。還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講解,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導致學生根本無法理解課件中所蘊含的知識點。這樣不僅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產生反感的心理,無法真正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
三、實施“雙線英語”教學的具體措施
1.利用課件創設良好教學環境。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英語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小學階段正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在相應的語言環境和時間環境下進行學習會產生更加明顯的效果。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營造相應的學習環境。通過一些圖片、影像、動畫片等,營造充滿歡樂的教學環境。或者應用英語原版的聽力內容,讓學生進行跟讀或者對話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
例如,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會學習到有關Animal的知識。在生活中有很多小學生喜歡小動物,并且對于一些小動物也比較熟悉。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收集大量的動物圖片或者聲音,讓學生根據這些圖片或者聲音用英語來猜這些動物的名字,或者讓他們思考這些動物喜歡吃的食物用英語怎么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課件創設相應的語言氛圍,學生對于動物的聲音和喜好的反應更為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對animal、food、fruit等單詞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后續的學習中,這種記憶會非常深刻。
2.為學生創設實踐機會。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光是會看、會寫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能夠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用英語進行表達。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網絡上尋找海量的學習資源,通過這些資源的有效應用來擴展教學內容,并且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Where do you come from”的教學中,重點內容就是讓學生學習一些關于國家的英語詞匯,并且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家鄉。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絡來收集不同國家的圖片,通過簡短的英文介紹,大致講解這些國家的情況,并且讓學生運用英語來回答這些國家的名字。當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國家時,通過教師的解答,學生們會對于這些國家的表達有更深的印象。對這些國家的介紹,既豐富了學生的地理知識,也擴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還讓學生有了進行口語實踐的機會,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表達水平。
3.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活動。信息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其中有很多軟件值得教師深入研究,比如目前學校推廣使用的希沃白板,是針對信息化教學而設計的,它的互動性、輔助性以及可視化特點,能夠幫助教師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希沃白板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知識向直觀形式的轉變,豐富課堂教學活動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例如,在“How can I get there”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有效地應用希沃白板這個軟件來設計課堂活動,通過設計學生熟悉的思維導圖或是場景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當學生對于這一節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讓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框架進行選詞填空、場景匹配以及分類歸納等。比如,框架圖中出現相應的道路和建筑物,并且在道路與建筑物之間出現“near”“next”“over”等與方位相關的介詞,播放相關的句子,供學生選擇這些方位介詞,或是按照道路或是建筑物出現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等。這種方式非常生動有趣,緊緊抓住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游戲活動中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方位介詞的含義。
4.課后加強軟件學習的過程指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也得到了極大的融合。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微課、英語趣味配音、一起作業網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學習軟件非常便捷,能夠及時為學生提供學習幫助,也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既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又具有大眾性的特點,在課后有效地應用這些媒體能夠加強學生的課后學習效果。
例如,在課后加強指導學生運用學習軟件,可以讓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完成個性化學習。通過趣味化的軟件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對于小學英語教師而言,要適應當前的學習發展新狀態和新需求,加強對于課后軟件的遠程學習指導。當學生在課后學習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匯、語句,或者對相應的英語文化無法理解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教學軟件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而且,應用這些學習軟件,學生們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通過這種方式,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差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得到新的提升,促進班級整體成績的提升。
5.拓展學生學習渠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之外,還需要教師適當地為學生拓展學習的其他渠道,增強學生對于英語的了解。目前的網絡發展已經非常普遍了,學生們也掌握了一定的上網技能。在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全英文的網站,了解英語知識。這些英文網站看起來復雜,但是操作起來卻非常簡單,里面包含非常形象的圖片,為學生的操作降低難度,而海量的英語原聲資源則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無形之中增強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登錄全英文網站,并且在第二天上課之前與同學分享自己所獲取的信息,讓學生交流心得。在這樣的網站上,點擊weather會出現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氣狀況,各種表現天氣的圖標一目了然,學生們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天氣的表現方式,還可以從中發現各大城市的天氣差異,比如在夏季時北半球的城市溫度很高,南半球的城市溫度很低,而在冬季這種情況則反過來。當學生點擊“story time”時,會出現許多可愛、有趣的動畫,讓學生置身于童話樂園之中。里面的可愛動物或者動畫人物,甚至是歡快的背景音樂,都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沉醉其中。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是必然的。小學英語教師要主動地適應英語教學的新需求,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的雙線英語教學,將課上學習與課后學習聯系起來,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素養,推動小學英語教學向更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紅秀,孔琪.淺析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 ——以小學三年級”雙線英語”網絡繪本教學為例[J].科技資訊, 2018,16(23):155-156.
[2]李富強.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雙線英語繪本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9(25):53-58.
[3]劉愛芹,郭鴻雁.啟發式教學在小學生線上英語課程中的應用探究——以雙線外教課程Pathways Phonics為例[J].科技視界, 2020(36):17-20.
[4]許曉麗.析文·創境·設疑:探索英語繪本教學設計新路徑——以《雙線英語小瓢蟲系列繪本》“Late for work”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20(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