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碎片化學習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本文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蘭州工業學院大學生的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現狀進行調研,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嘗試從學校、教師及學生三個方面共同努力,以期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
【作者簡介】王穎(1986.06-),女,漢族,甘肅慶陽人,蘭州工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文學與翻譯。
【基金項目】蘭州工業學院2019年度青年科技創新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研究——以蘭州工業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20KJ-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5G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都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大學生群體作為網絡學習的主要參與者,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學習工具在線獲取學習資源,突破了時空限制,學習方式更加便捷、個性、靈活和廣泛,而他們的學習時間也更具有碎片化的特點。
碎片化是相對于整體的概念,一方面受大數據時代的影響,獲得知識的時間不再呈現完整的持續性的特點,而呈現出零碎、離散的特點。另一方面,知識本身被拆分成若干的知識點,要求學習者掌握一定學習方法及全新思維方式,才能全面應對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學習上的變化。
碎片化學習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國內學者較能接受的為“碎片化學習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工具進行知識的學習,是一種非正式學習方式”。本文將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蘭州工業學院大學生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包括對大學生可支配碎片化時間的來源、用途等方面進行調研,以期了解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的開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提高教學水平及學習效果的參考。
二、大學生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的現狀
1.研究方法和對象。在開展調研之前,筆者在中國知網查閱了大量關于碎片化的論文,并聽取專家建議設計了《蘭州工業學院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現狀調查問卷》。該調查問卷面向蘭州工業學院在校大學生,共計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3份。其中,女生139人,占24.26%;男生434人,占75.74%。調查對象涉及大一至大四各個年級,專業覆蓋材料、機電、經管、電信、土木等數十個專業。
2. 調查結果和分析。(1)學生碎片化學習情況及擁有移動電子設備情況。調查顯示,學生主要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進行移動化學習。有66.53%的學生聽說過碎片化學習, 88.52%的學生理解“碎片化學習是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在零碎可支配時間進行的學習”,表明隨著4G技術的普及、5G時代的到來及自身便于攜帶的特點,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及娛樂的主要設備,在學習者中迅速普及。
(2) 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時間。首先為了調查在校大學生除課堂教學以外的空閑時間,筆者設置了兩個問題調查學生平均每日課堂以外可支配總時間及平均每日課堂以外可支配時間用途。 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日均有一定可支配時間。對于這些可支配時間,高達71.38%的學生用于聊天、社交,其次為學習、閱讀,從側面反映出移動設備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調查大學生進行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的時間選擇上,有41.51%的學生選擇在零碎時間(如坐車、等人等),有29.67%的學生選擇在每次課上或課后。在每天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學習大學英語知識的時長選擇上,49.37%的學生選擇半小時至1小時,31.8%的學生選擇低于半小時,選擇1小時以上的學生不超過學生總量的15%。這體現出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移動、個性化的特點。學習不再是必須發生在課堂上的事情,它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身的需求展開,并且具有高效性的特點。數據同時表明,大部分教師逐漸意識到移動碎片化學習的重要性,開始在課堂將移動學習和傳統課堂相結合來嘗試激發學生學習的專注力。另一方面,從數據也可以看出,學生對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尚沒有明確的計劃,只是在空閑時間進行隨地學習,受周邊環境及自身學習專注能力的影響,學習均不能堅持較長的時間。
(3)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內容。調查顯示,學生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來進行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時,65.62%的學生主要是通過手機上網檢索信息,下載相應的學習應用軟件的占到63.87%。其中,在學習大學英語相關知識時,學生主要運用手機等移動設備查詢相關專業術語、背單詞。
另外,學生使用移動設備時,練習的大學英語知識技能依次是聽力、翻譯、閱讀、口語及寫作,分別占75.39%、57.94%、49.56%、41.7%及35.95%。在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上,62.5%的學生更希望移動學習的資料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
這種情況跟工科院校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相關。大多數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四級、六級及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者相關課程考核,因此,學生的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以查閱資料、背單詞、練聽力為主,而對需要長期堅持且投注較大精力的網絡課程,學生一般不樂意參與。另外,學生英語碎片化學習主要發生在零碎時間(如坐車、等人等),易受外界干擾,純文字性的東西更加考驗學生的專注力,而“欣賞影視劇、英文歌相比網絡課程 、英語學習論壇等,更具有娛樂性和吸引力”。
(4) 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評價。針對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評價,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方面考察學生對碎片化學習中可以使用的資源評價,另一方面考察碎片化學習效果的評價。調查顯示,60.56%的學生認為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26.53%的學生認為學習資源有限,實用性欠缺;7.85%的學生認為無法找到符合自己預期的學習資源。而在學習效果方面,57.77%的學生認為學習更自主方便,目標更明確,有利于學習效果;23.21%的學生認為受環境影響大,對學習的自我監控更差,降低了學習效率。這說明大學英語移動碎片化學習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要求較高,有清晰學習計劃、有明確學習目的學生更能從移動碎片化學習中受益,而自控能力不強、學習主觀能動性不足的學生則對海量的網絡資源不知所措,不易找到符合自己預期的學習資源。同時,調查顯示,影響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48.87%的學生認為移動設備的自身局限性,如屏幕小、貯存量有限、操作不方便等原因,會對移動碎片化學習產生影響。其次,大學生經濟條件不獨立,在移動學習時必然會計算經濟成本,因此34.21%的學生認為沒有免費的網絡也會影響其碎片化學習。
三、提高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效果的建議
通過調研,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有其高效、個性和方便的特點,學生普遍認為應大力提倡。但要真正發揮其積極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筆者認為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1. 學校應進一步優化移動碎片化學習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對學生移動碎片化學習起著直接的作用。在調研中,少數學生認為沒有免費網絡是影響他們碎片化學習效果的原因之一。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實現了各個主要教學場所和辦公區域及宿舍區域無線網絡全覆蓋,但學生反映學校網絡流暢度不夠,學習視頻、收聽聽力過程中易出現掉線、卡頓等現象,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及不耐煩情緒,移動碎片化學習并不能隨時隨地展開。因此,建議學校加大網絡軟硬件建設,給學生提供流暢免費的無線網絡,減輕學生使用移動設備學習時產生的資金方面的負擔。
2. 教師輔助學生制訂清晰明確的學習計劃。“任何有效的學習都有一個基本過程,如果把這個過程進行劃分,可以大致分類8個階段,即方向確定→資料獲取→資料篩選→認知獲取→認知消化→認識固化→模式建立→模式拓展”,而整個學習階段是發生在有清晰明確的學習計劃之上。因此,提高學生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效果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包括聽、說、讀、寫、譯五大板塊。筆者所在大學為省屬工科類學校,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地區,英語基礎知識不夠扎實,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并不積極,面對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時不知從何學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給予清晰的指令,設定具體課程學習目標,并輔助學生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將學生課余時間自發的碎片化學習納入課程考核,督促學生練習聽力、記憶單詞等,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中來。
3. 學生自身要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使用碎片化學習方法。(1)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大學生進行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學習有什么特點、如何進行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積極、主動、有計劃有目的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學生要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
(2) 構建碎片化知識體系。大學英語學習具有完整的、嚴密的邏輯體系,聽、說、讀、寫、譯五大板塊間互相關聯,互相影響,而移動碎片化學習是將系統性的知識進行碎片化處理,這就要求學習者在零碎的時間內記憶各個知識點,對五大板塊進行分板塊練習,再利用完整的時間進行整體框架的構建,最終構建碎片化知識體系。
(3) 利用多種學習資源。在“互聯網+”時代,師生迎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眾多新媒體資源、各種網絡慕課、公眾平臺、學習軟件等的應用使得大學生主動或者被動、有意識或者無意識進行著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也為學生提供了多方學習的渠道。大學生應當積極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如:每日聽力、百詞斬、詞達人等軟件提高自己的聽力、詞匯等學習能力。
四、結語
碎片化學習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一種必然趨勢,也是當代大學生利用空閑時間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了解普通工科院校大學生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對移動碎片化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大學英語學習成績,也有利于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最終提高大學生英語整體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洪軍,徐娟娟,李萍.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化教學整合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9(5):11-14.
[2]尹濤,張磊,江奇.“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的局限性思考[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6):64-66.
[3]王新.高職高專學生碎片化外語學習的現狀、困境與應對策略[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81-84.
[4]王承博,李小平,趙豐年,張琳.大數據時代碎片化學習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4):26-30
[5]蔣韜成,黃澤英,譚靜.基于碎片化學習的大學英語學習策略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20(6):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