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基于當前初中英語課堂聽說能力培養存在的幾個限制性因素,從具體課堂教學聽說訓練和培養立場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指出教師可操作的幾點策略,并指出無論哪種策略,都需要把握三點:第一,通過聽說讀寫來檢驗詞匯;第二,輸出倒逼輸入,基于問題的學習;第三,強化解決問題意識。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聽說;培養
【作者簡介】王利利,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大蘆中學。
【基金項目】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號:BY[2020]G321)。
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更加凸顯。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是以聽、說、讀、寫為框架分為四大模塊。在理想狀態下,初中生正處于風華正茂的青春期,也正是對于外部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的年齡段,英語作為一門“異文化”的載體,學生應對此充滿興趣和期待?,F實則是,相當部分初中生對于英語“望而卻步”,其中男生的比例較大。再論初中英語四大模塊之薄弱環節分析,對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們潛意識中最為重視的便是“讀寫”,而這在相當程度上也是受到應試教育之“筆試”的影響,相對而言,“聽說”便成了初中生英語學習鏈條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同時,基于對于英語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考量,秉著對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負責的原則,我們認為,初中生學習好英語非常有必要,而聽說和讀寫則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當兩個環節都能得到良性互動時,初中生的英語水平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當前英語課堂聽說能力培養的制約因素
英語課堂是培養和訓練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舞臺和主戰場?;诙嗄甑某踔杏⒄Z教學經驗及反思,結合當前教育發展的實用主義大趨勢,我們認為以下因素制約當前初中英語課堂聽說能力訓練的因素。
1.應試教育的導向作用。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除音體美在內的所有學科幾乎都要經歷筆試環節,包括英語。這是整個世界教育的通病,不僅僅是中國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應試教育依然是目前為止最為公平的教學效率檢測和人才選拔手段。應試教育給初中師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且越往東部,越往城市,這種壓力愈加明顯,呈幾何級增長。具體的初中英語課堂,便是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試圖“對癥下藥”,通過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筆試”所需要的內容來獲得更好的成績。顯然,在此過程中,讀寫自然會被重視。由于在考試過程中直接評價學生的“聽說”能力存在實踐性上的難度,這也就在無形中弱化了“聽說”的地位,故造成從學校、教師、家長再到學生都視“聽說”為一個可有可無的環節,無形中也造成了“啞巴英語”局面的出現。
2.教師專業素養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作為一門語言,英語的聽說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足夠的練習和輸入,更為關鍵的是,對于大部分學習者而言,第二語言的學習往往具有關鍵期。對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在這個關鍵期能依靠的最為穩妥的力量便是教師。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相當部分教師本身是做題的高手,“聽說”的矮子。這就意味著部分英語教師想要借助課堂教學提升自身英語聽說能力的希望受限。
3.中文語境下的聽說教學?!坝弥形慕逃⒄Z”是當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教學的一大特征,且這種情況越遠離城市越明顯。加上很多教師的教學長期以來基本處于“教教材”的狀態中,這客觀上限制了教師的英語專業知識儲備的擴充,個別教師還存在“吃老本”的問題,這些狀況又固化了用中文教英語的現象,制約了教師自身聽水平的提升。
4.客觀環境的限制。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D.Krashen指出,學習第二語言最有效的方式是“習得”,即通過大量的接觸目標語言來達到掌握的目標。其次才是有意識地學習,即借助課堂教學,通過不斷糾錯掌握語言。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學生而言,課堂已經是學習英語的最好場域,學生沒有大規模地接觸目標語言的客觀條件。
上述問題的存在是客觀的,在短期內也不能改變,但是,從具體課堂教學聽說訓練和培養立場出發,具體提問題具體分析,教師還有很強的可操作空間的。
二、初中英語課堂中聽說能力的培養思路
第一,教師需轉變學科教學理念。如前文所述,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相當部分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將大量的注意力放到讀寫上,對于聽說環節明顯關注不夠,甚至有教師將聽說部分置于讀寫的對立面,認為對于聽說部分過多關注會占用讀寫的學習時間,進而會影響學生的卷面成績。理性分析,我們認為該觀點存在相當大的誤區。首先,聽說和讀寫兩大環節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說互為素材,互為助力。以讀寫部分的重點內容,即英語詞匯為例,只有當學生聽得懂,說得出時才能讀得準,寫得對。相反,當學生處于只會認詞或會看得懂的狀態,卻聽不懂也說不出的時候,詞匯的使用性和工具性也大打折扣。按照建構主義學習觀分析,沒有經過聽說環節實踐運用的詞匯教學,只能讓學生達到詞匯積累的量變。而只有達到質變的詞匯,才能夠真正地永遠的屬于學習者,才能助力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獲得成就感和學習的幸福感。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培養或提升初中英語課堂聽說能力的起點,應當從改變讀寫和聽說的關系開始。
第二,教師在方法論層面也需要適當革新。對于中國學生而言,英語屬于第二語言,因此相對于其他的學科而言,英語的工具性更加明顯。然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還是習慣性地將教授其他學科的那一套方法論直接遷移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于聽說教學這樣的教學環節,基本上也很容易淪為滿堂灌的實踐。這也就間接造成學生對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期待普遍不高:似乎無論換成哪一個老師,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沒有什么驚喜和期待可言。
我們認為,學習第二語言的直接目的或者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使用,而非簡單的詞匯句型的疊加積累,因此我們的教學重點應當在學以致用上。在多年的初中英語課堂聽說教學學習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比較好的聽說能力培養策略,如歌曲英語填詞法。曾經有教師為了能夠將學生的詞匯學習和聽說能力訓練整合到一起,深入到學生中去調查他們喜歡的流行音樂,并鼓勵學生將本學期已學英語單詞和將要學習的英語單詞,填入流行音樂曲譜中,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演唱自己所填詞的歌曲,將之作為一次作業。作業評價則是以學生使用的單詞量和在課堂上的演唱效果綜合打分。這一系列操作,不僅使全體學生參與其中,而且起到了復習舊單詞,預習新單詞的效果,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將自己所填之詞演唱出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這對于教師來說也是掌握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情況的大好時機。也有教師通過電影配音法努力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做法和思路同上述歌曲填詞法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給學生嘗試“聽說”的舞臺。初中生普遍處于爭強好勝的年齡,因此只要提供足夠的機會和環境,初中生很愿意在課堂上有所表現,尤其是男生。有老師就抓住了初中生這樣的特殊心理發展機制。他們以某個詞匯或某一種英語文化現象為討論目標,將班級內部學生進行分組,鼓勵他們用最簡單的語言對于文化現象進行描述或評論,唯一的游戲規則便是不能說一句中文。班級的氣氛瞬間被點燃,同學們剛開始聽說方面表現得非常艱難,往往需要聽說多次才能進行繼續溝通和互動。但是很快,一旦進入狀態以后,辦法總比問題多,有同學為了能夠表達得更清楚會邊說邊寫,也有同學為了能夠表達清楚自己所思所想,往往手足并用??傊?,為了能夠讓對方聽懂自己在說什么,同學們可謂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而經過大概兩周每日半個小時的辯論,初中生的聽說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口語表達上不再羞怯,而總是想辦法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所思所想。
第四,給學生的“出錯”進行正面的引導。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之所以一上課就保持沉默,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還有自身心理上的原因,即學生害怕在同齡人,尤其是異性面前犯錯。這主要與青春期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相關,這個時候的青少年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沒有缺點的。而人無完人,況且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不斷犯錯,不斷被糾錯,不斷得到發展和成長的過程。故初中生總是處于自卑和自負的兩極,理想和現實的拉鋸戰中。開口就意味著存在犯錯的可能性,而不開口暫時是安全的,故面對英語聽說環節,很多學生選擇“沉默”。顯然這是一種掩耳盜鈴的行為,回避問題并不意味著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直面問題,解決問題。這里的關鍵在于厘清“犯錯”的價值問題,教師可以以正面引導為主,將在英語課堂,尤其是聽說部分的錯誤以“試錯”來處理,從而增強學生繼續參與聽說部分的信心和勇氣。
第五,借助家庭的力量,提升課堂聽說教學效率。家校合作促進教學幾乎是當前所有初中學校的選擇。而對于初中英語學科來說,家校合作的最大困難恐怕來自相當部分家長不懂英語或者由于英語學習程度有限,無法指導學生學習。這就需要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對于這一類學生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反其道而行,由學生教家長英語,且學生教的質量也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重點在于通過教的過程,學生借助自己的力量梳理了知識點,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查漏補缺,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聽說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講解。學生可以將英語作為交際語言與自己進行溝通和互動,在此過程中,倘若遇到一些不太理解或者不會表達的詞匯問題,可通過自行搜索或者翻閱字典來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詞匯自學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其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也能得到提升。此外教師還要對于學生做好心理引導工作,很多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之所以非常有限,直接原因便是,因為不敢開口怕出錯。
三、結語
總之,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聽說和讀寫都是互為前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的,且到了學習的后期,這種重要性就愈加凸顯。我們認為,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結合具體情況和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每個教師根據師生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的策略,但是無論哪種策略,都需要把握三點:第一,聽說和讀寫是詞匯的試金石,學生是否真正消化可詞匯,關鍵還是得通過聽說讀寫來檢驗。第二,持續性地聽說讀寫反過來又能促進詞匯的積累,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遭遇詞匯“空白”時候,往往通過尋找替換詞或者查找準確詞匯的方式加以補充詞匯,這就是典型的基于問題的學習。即輸出倒逼輸入。第三,強化解決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不宜過分強調學習的難度,而應將重點置于所要表達的內容上,這樣便從情感上讓學生降低防御,有利于在無意識中學習和記憶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林航濤.指向學生聽說能力發展的初中英語交互式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3):35-37.
[2]韋健萍.基于智慧課堂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J].教育觀察, 2020(39):113-115.
[3]張妞妞,何穎.英文電影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5-108.
[4]孫耀東.任務型初中英語聽說課堂案例分析[J].科技視界,2013 (8):86.
[5]耿紅偉.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1):152-153.
[6]徐盛.基于任務型教學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活動設計與實施效果的實證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7]池彩霞.情境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訓練中的應用[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8]柯小彤.電影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