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豐斌
摘 ?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課外閱讀量作了具體的規定并把課外閱讀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目前的語文實際教學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情況并不太理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認為從興趣入手,使學生想讀;傳授方法,教學生會讀;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課外;自主;提高;閱讀
一、要做到三導,即導趣、導法、導習慣。
(一)導趣、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課外閱讀指導要從“興趣”入手。只有當學生在頭腦中樹立了強烈的課外閱讀意識,才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外書籍。特別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尤其應該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和樂趣相聯系。用“興趣”“樂趣”這兩把“金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他們步入知識的殿堂。
1、課文拓展
在學習了書本上的課文后,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如學習《觸摸春天》一文之后,引導學生讀一些關于身殘志堅的名人資料和故事,比如國內的張海迪,國外的霍金、海倫.凱勒等。這些名人的光輝業績和人格魅力一定會震撼學生的靈魂。使他們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2、活動激發
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山Y合學生的實際開展讀書報告會、演講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藏書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評等活動。也可利用晨會或語文課前的3-5分鐘進行讀書匯報。如:朗誦自己喜歡的文章或古詩、講故事、向大家推薦自己讀過的佳作、交流讀書體會、談個人感悟等。還可通過壁報、黑板等向學生推薦新書。
(二)導法 不少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效果不盡人意,主要是由于閱讀方法不得當,教師要在方法上予以指導。
1、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著名教育家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闭n外閱讀的教育效果如何,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書刊選擇得是否適當。因此,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選擇最有意義、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一般小學生適合閱讀的書籍有科普知識類的、童話、寓言、優秀的古詩詞、文學名著等。
2、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閱讀一般分為精讀、略讀、瀏覽等,對語言精美的讀物,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感悟語言的優美,并通過背誦、摘抄來幫助記憶積累,積淀語言,培養語感; 略讀,主要針對一些比較長的書籍,例如名著:《水滸》、《三國演義》等。教材中節選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種章節,在指導學生閱讀原著時,要求可放寬,不必字斟句酌。這種閱讀不受時間限制,比較輕松,而且文藝作品故事性強,有很大的吸引力,閱讀速度自然加快。對于報紙上的時事新聞等則可采用瀏覽的方式閱讀。
(三)導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讀書也是如此。所以教師不但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還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所收獲。一般來說應指導學生養成以下良好的習慣:
1、讀思結合。課外“自主閱讀”首先要選擇自己感興趣、讀得懂、積極健康的讀物。讀書時要做到邊讀邊想,品析作品運用語言的精妙,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逐步養成不動腦不讀書的好習慣。
2、讀寫結合。每讀完一本書,都要把書中優美的詞句、片段、篇章以及一些有價值的數據、資料、知識等分類摘抄下來,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語文素養。我們也可以通過編提綱、寫摘要、談感想的方式來概括文章內容,逐步養成不動筆不讀書的好習慣。
3、讀背結合。挑選名篇,多讀多背,必定會為語言的積累、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成為學生終生受用的財富。在這一方面,著名作家茅盾可說是大家學習的楷模。對于長篇巨著《紅樓夢》,他不僅可以做到熟讀成誦,而且對于書中的一些精彩段落還能倒背如流。所以,他能成為萬人敬仰的語言大師,也就不足為奇了。讀書時只有做到熟讀成誦,才能將文章中的優美內化為自己語言的精、氣、神,運用語言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逐步提高自己的讀寫水平。
二、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材料
我校圖書室藏書豐富,這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我經常帶領學生到圖書室讀書或借書。另外我在班里辦起了圖書角。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由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為了進一步便于借閱,把學生帶來的圖書按照故事、科普、名著等分門別類擺放。同時要求學生給自己的圖書做好宣傳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三、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結合
教師在講讀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把課外閱讀吸收到的知識運用到講讀教學中來。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前,我就布置學生讀《史記》中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這樣,同學們在學課文之前,對藺相如、廉頗就比較了解了,課堂上興趣盎然,對藺相如的深明大義、寬容大度贊嘆不已。又如教《示兒》時,我先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南宋史實和陸游生平的書籍,讓學生在獲取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再學課文。詩人畢生的心愿和無限的希望躍然紙上,詩人的愛國熱情深撼著孩子們的心。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又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追趕時代,就得超越課堂,帶領學生在書海中遨游,厚積而薄發,正所謂“采得百花釀成蜜”。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愛上語文,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實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朱艷紅.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2):9.
[2]吳小霞.開展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讀寫算,2019(1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