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淼坤
摘 要:新課程標準將探究式學習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而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探究意識,還需要教師采取“漸進式”的引導教學策略,逐步帶領學生深層次探究物理知識。鑒于此,文章對基于農村中學“漸進式”教學模式的初中物理教學展開了研究,并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現狀提出了進一步的優化建議,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物理;漸進式;探究;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26
農村中學“漸進式”教學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得學生能夠跟上教學進度,完成知識拓展,因此“漸進式”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不同學科對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方向不同,教育者有必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做出調整。
新課程標準要求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物理教學也要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改變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個體化差異,不同學生所擁有的物理認知不一樣,這使得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不同,即便學習相同的知識點,也會有不一樣的學習效果。一些學生由于物理學習能力較弱,跟不上教學進度,直接表現出了厭學的狀況。為了幫助這些學生重新樹立物理學習的自信,教師需要按照農村中學“漸進式”教學模式來優化自身的教學體系,并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來創設“漸進式”引導課堂,以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一、漸進式教學對初中物理教學的適用性
漸進式教學是圍繞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所開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計劃,通過多種引導手段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初中物理教學改變了基礎的教學模式,調整了教學理念,加強了對學生這一主體的關注度,但其所開展的教學模式并不是特別完善,依舊是以傳統的傳授式教學為核心,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展開課堂講學。雖然多數學生都能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但他們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提升,無法形成對物理的主動探究意識。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本身的物理認知較弱,一旦面對一些較為復雜的物理問題,他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
漸進式教學出現以后,初中物理教學也迎來了全新的改革方向。初中物理教師可以通過漸進式教學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帶領學生對不同的物理知識展開探討和研究,逐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優化物理教學進度。漸進式教學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有著較強的推動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不足之處,并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式教學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物理認知,幫助學生解決現階段面臨的物理問題。此外,在漸進式教學模式下,學生還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習能力去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一步步獲得提升。
二、初中物理開展漸進式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思維
初中物理開展漸進式教學,首先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漸進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式教學模式,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逐步引導學生展開高質量的物理學習。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傳授式教學,即將所有的知識點通過口頭講述傳授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初中物理漸進式教學應當改變這一教學弊端,提倡以學生為主的引導教學,帶領學生主動融入課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出發,加強與學生的日常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看法,創設良好的物理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物理學習情境的推動下產生探究興趣,培育他們的自主學習思維。
(二)把握漸進引導原則,注重知識緩慢傳授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教師習慣于將所有知識點通過口頭講述傳授給學生,教學進度整體較快,這就使一些物理認知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容易出現學習差異。教師在采用漸進式教學模式的時候,應當把握漸進引導原則,注重知識的緩慢傳授,不可以急于求成,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知識拓展和重點講解。等到確認學生掌握了這一部分知識內容以后,再展開進一步的延伸,講解下一部分內容。
漸進引導原則要求教師正確分析教材教學內容,通過問題展開多樣化教學引導,培育學生的物理探究意識。在傳授物理知識的過程中,許多知識點都需要深入了解,但課堂上的時間十分有限,學生無法在短暫的時間內完全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提前篩選出這些知識點中的重難點,然后在課堂上集中講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三)對學生進行分層,展開針對性知識傳授
雖然初中物理的難度不大,但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基礎物理認知的不同,所呈現出來的學習狀態也會不一樣,為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按照他們的學習能力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分別針對每個層次展開針對性的知識傳授。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進行物理知識拓展,從而給這些學生形成一定的物理挑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按照現有教學規劃展開教學,確保他們能夠熟練掌握基礎的物理知識點;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即便是普通的物理知識點,他們也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接受,教師就需要降低物理知識的教學難度,挑選出這些知識當中的重難點,然后對其進行分解,便于這些學生理解和認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