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列粉
摘 要:基于當前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并在多個不同領域得到了滲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同樣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本文主要描述了數學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方法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教育工作;信息化技術;小學數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38
對于數學課程而言,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嘗試應用信息技術完成授課任務。然而在早期應用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導致教學質量不佳,未能達到預期。為此,教師便需要及時展開方法調整,確保二者的結合效果得到增強,進而提升教學水平。
一、數學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建設方面的問題
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非常明顯,同時對信息技術的認知也有所區別,因此一些地區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了解并不是很到位,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價值和重要性。單純認為早期的教學方法已經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正是這一錯誤理念的存在,導致信息化建設的經費投入非常少,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此外,雖然部分小學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所認知,但硬件設備方面卻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水平有限,此類情況經常出現。在進行信息化教學建設的時候,往往只能使用一些已經過時的產品,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流暢性,教學工作的效率也隨之下降。此外,雖然部分學校的經濟基礎較好,但卻幾乎都投入到了配套硬件方面,而對軟件平臺的建設工作有所忽視,很少為學生進行使用,未能將硬件的作用全部發揮出來。不僅如此,在開展信息化教育的時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計算機技術,而任課教師都以專職任課教師為主,專職信息化內容非常少。一些教師在使用的時候,如果遇到了構建問題,往往很難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由此能夠看出,師資團隊的不足是影響我國信息化教育工作開展的核心問題。另外,盡管部分學校已經完成了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的建設工作,并配置了相關教師,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同時也沒有對現有的資源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導致資源被無端浪費,未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二)教學方面的問題
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時候,往往需要使用大量信息資源,因此和傳統教學相比,差異非常明顯,導致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一些教師過于注重外部情境的創設,利用大量的視頻和影響資料,對教學內容展開引導,由于內容過于花哨,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造成教學活動的主題出現了一定的沖淡情況。顯然,雖然通過新課改的要求能夠了解,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的時候,理應將學生的認知特色考慮進來,合理安排知識內容,促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之中有效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在進行課件使用的時候,同樣有問題存在。一些教師過于注重課件,成為課件的使用者和解說者,而無法讀學生的興趣起到調動效果。在授課的時候,原本需要教師自主推導的內容以及需要學生自主練習的內容,教師全部都通過課件的形式予以展示。盡管整體效果更為直觀,但學生卻變得非常被動,很難有機會自主探究,而且對知識認知也不夠深刻。諸如在進行簡便運算知識講解的時候,如果教師對整個推導部分全部使用課件進行呈現,很容易導致學生能夠完全理解,但卻不懂得如何正常應用的情況。顯然,這會導致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影響其未來的個人發展。
此外,由于信息技術本身有著較高的便捷性,一些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會投入大量時間放在課件制作方面。盡管能夠提升教學效率,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富,但由于課件的使用過多,導致學生需要長時間緊盯大屏幕,在某些重要的知識點學習時,會出現無法跟上教師思路的情況。為此,教師便需要轉變教學方式,盡可能嘗試將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以此完成教學優化,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1]。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方法
(一)加強網課和傳統課堂的整合
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有了濃厚興趣之后,才會主動參與進來,認真思考。因此,興趣激發一直都是廣大教師需要注重的內容?;诨ヂ摼W技術提供的支持,教師能夠根據當前教學活動的內容,單獨設計一個網絡教學架構,為學生提供一類明確的基本教程。比如,視頻資料以及小游戲等。學生還能夠通過網絡的方式,自主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按照個人進度,完成學習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基于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基礎理念,將網絡的優勢全部展現出來,促使學生積極展開溝通和交流工作。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思路將會變得更為清晰,懂得如何運用最佳的方式對學生能力展開培養,促使其慢慢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具備自主探究能力,促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生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應用互聯網中的各類資源,為學生提供一些常見的知識。在學習重量的相關單位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先放出一些貓、狗等常見的動物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猜測其體重大小,之后再公布答案。當學生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進一步延伸,提出全新問題:“大家是否知道,什么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啊?它的體重到底是多少?而世界上最大的鳥又是什么?體重是多少呢?”由于問題有著一定的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知識范圍,此時就可以讓其自主使用互聯網進行搜索,提出答案。通過這種方式,整個教學活動將會變得更為直觀,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內容的印象,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改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