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河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成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較低,課堂參與程度也不夠高,難以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價值。基于這一現狀,筆者以高中生的體育課堂教學作為研究中心,對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低下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中體育;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0-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82
興趣是人們力求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首要目標。基于此,高中體育教師必須立足于當前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立足于學生體能、技能、個性和興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實施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手段,以喚醒學生的體育訓練興趣,讓學生形成科學的鍛煉習慣,從而增強學生的體質。
一、高中生體育教學中興趣培養現狀分析
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就高中體育課程來說,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基礎,體育課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任務的完成狀況,而興趣愛好又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之一,也是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重要因素,學生的興趣愛好對體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1]。但是在當前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下,一些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體育內容過于競技化
從當前高中體育的教學內容來看,競技體育的運動項目是最為重要的內容,這些體育教學內容在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時候,常常被分解、隔離在不同的競技項目中;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全面發展”理念引領下,高中體育教學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在面面俱到的體育教學內容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常常會消失。
(二)教學方法滯后,教學形式死板
當前,高中體育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依然沿用傳統的、滯后的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比較陳舊、死板,不論教學內容如何變化,也不管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味采用“三部曲”教學模式。如此一來,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厭惡心理;還有一部分教師在組織和開展教學時,沒有考慮學生是否愿意學習,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導致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欲望不相符,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組織形式一體化,并未實現因材施教
在開展高中體育教學時,一些教師一味強調教學組織一體化,忽視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面臨的個性差異。統一的體育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特長不能得到有效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抑制,無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2]。
二、高中生體育興趣培養策略分析
(一)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影響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但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下,體育學習內容陳舊,致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低下。因此,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體育教師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學習和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以體現學生體育訓練的主體性,并對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優化。
1.教學內容要多樣化。以往,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基本上都是圍繞體育教材上的內容開展,但是這種教學內容存在極強的理論性,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相符合。基于此,在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的時候,教師應堅持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并將枯燥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娛樂化、健身化等,最終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體育教學內容中,實現身心全面發展,最終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2.教學內容要具體化。教師在優化體育教學內容的時候,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可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等多種途徑,全方位地了解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并對其進行整合,將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運動項目與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3.教學內容要個性化。教師在優化體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動機時,要了解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體力、性別差異等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訓練項目。有的學生對羽毛球、乒乓球等課程內容感興趣,有的學生對籃球、足球等內容感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興趣因材施教。如此一來,通過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將不再枯燥、無趣,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4.教學內容要新穎化。在優化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時,教師還要注意改變當前體育教學內容陳舊、落后的現狀,適當融入一些“健美操、街舞”等新型的體育項目,以增添體育運動的新鮮元素,最終使學生在新穎的體育項目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直觀的影響。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比較落后,師生關系相對比較緊張,難以發揮教師的引導價值。同時,在這種緊張的師生關系下,學生被迫進行鍛煉和學習,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與預期的體育教學效果背道而馳,不能夠實現體育的高效教學。因此,教師應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教師應轉變傳統的師生角色,充分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等。只有不斷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了解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體育學習能力等,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