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婷
摘要:“1+X 證書”制度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已成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基石。以早期教育專業構建與實踐為例,圍繞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崗位能力發展和職業素養養成,注重課證融,建構專業課程體系,編制專業核心課程標準,開發項目任務化課程教學資源,將體現在課證融合、課賽融通、課創融一的課程標準中,全面提升早期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將詳細闡述在這一制度背景下,母嬰護理X證書標準應該如何有機融入早期教育專業建設方案。
關鍵詞:早期教育專業 ?1+X 證書 ? 母嬰護理
一、問題提出
2019 年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這標志著高等職業院校正式部署和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對我國未來職業教育發展具有重大革新意義。文件中特別強調:“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校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1]這項制度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革新,依托學歷教育和技能等級培訓雙管齊下,職業教育“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式,勢必帶來學生綜合素能的全面提升,從而逐漸有效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2]
近幾年,隨著人們對于早期教育價值的深入理解,促使我國 0—3 歲嬰幼兒托育教育事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3]隨著我國三胎政策的實行,民生對托育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托育相關配套資源嚴重不足,托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托育公共服務及其產業發展關系到人民的福祉、國家的未來,構建專業科學的的托育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托育服務能力,滿足家庭需求,才能實現幼有所育。為此,職業院校亟需培養出高素質的托育嬰幼兒護理服務人才,解決人才緊缺的局面。
二、研究目標
嬰幼兒護理行業作為早期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選擇方向,人才缺口大。“1+X”證書——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證作為該崗位的工作和職業技能要求,模塊設置科學規范,考核與評價標準精細,適用于從業人員的聘用、教育和職業培訓,直接對接崗位需求。為此,我校將母嬰護理X證書標準有機融入早期教育專業建設方案,指引早期教育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優質專業。
具體目標包括:
1.建成具有區域示范性的早期教育專業。
2.建成一支理論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跨學科意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形成具有母嬰護理特色的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三、“母嬰護理x證書”標準與早期教育專業建設的融創
(一)開創人才培養模式
1.課崗融通,協同育人
母嬰護理X證書考評標準與托育公共服務機構相互依托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加強崗位實踐教育與學校課堂教學的深度與交融度。調研托育行業人才需求,組織校企合作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建設,以課崗融通的理念改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核心課程教學模式,重新修訂教學標準;開發課綱融通相關課程和教材,增加“課崗融通”兼職教師專業課授課學時。
2.社團實踐,雙創革新
加快與產業合作,通過建設母嬰護理崗位的多個社團,將專業教學內容與實訓成果轉化為托育行業中的社會性服務產品,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打造大學生職業素能對接崗位的平臺。[4]讓學生接觸托育市場、了解托育產業、嘗試探索、勇于實踐,形成科學創新精神與能力。
3.課證融合,評賽合一
將母嬰護理X證書考評標準及各級職業技能大賽賽項內容融入課程教學考評中,設計項目化課程教學任務,在課堂中進行考評和賽項內容的學習與實訓,制訂課證融通及賽教融通的教學實施方案,建設“1+X”證書“學分銀行“試點,將學生獲得的大賽評分轉化為該生的學業成績。[5]
(二)深化三教改革
1.“雙師”結構,創新團隊
將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加強專業課教師的母嬰護理職業實踐能力鍛造,提升其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每年選派專任教師入校企合作基地掛職鍛煉、參與企業實踐。引進母嬰護理職業等級證書湖北省合作單位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進校指導學生學習和實踐,促進專業專兼職教師共同發展、協同育人。
2.教材形態,多元融合
引入母嬰護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改革教材形態。校企共同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早期教育專業模塊化教材,理清0-3歲嬰幼兒生理保健與指導、0-3歲嬰幼兒營養與喂養,0-3歲嬰幼兒綜合發展與指導、0-3歲嬰幼兒家庭教育與指導等課程的知識體系脈絡,明確模塊課程各項目任務的細分知識點和考核標準。
(三)構建實踐基地
1.范式建設,體系建構
與衛健委等政府主管部門及教師培訓中心、各類協會、各個社區與托育社會服務機構等多主體協同建構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基地、培訓中心、和創新創業中心/基地等,促進資源最大化最優化整合。以“共建共享”為核心,堅持共建共管共運作,各合作主體共同管理與使用基地資源,并形成一體化全覆蓋四方合力育人實踐基地管理方案。堅定實踐基地育人核心功能,突出職業化導向,采用多層次育人的方式進入實踐基地,大一基地見習,提高職業認知,大二基地實習,提高職業技能,大三遴選優秀學生在基地頂崗,開啟職業探索。
2.建立機制,維護運行
建立雙師型教師教育管理長效運行機制,如“雙師型”教師入職準入機制、“雙師型”教師教育評價機制以及雙師型教師考核激勵機制;建立重大活動組織與管理長效合作機制,積極推進各類實踐活動開展;建立實踐基地組織合作經驗長效輻射機制,形成一系列可推廣和可復制的經驗、做法和規律,尤其是在實踐基地管理架構組建、課程與實踐對接、項目與活動組織等方面體現出托育公共服務實踐基地的輻射性和吸納性,在實踐中進一步推進社會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 Z]. 國辦發(2019)4號
[2]蔡智軍.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證一體.雙線融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 ,2014,40(5):3023-3025.
[3]蔡迎旗.謝娜.武漢市0-3歲嬰幼兒家庭教養現狀及改進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7,(12)
[4]廖文娟. 1+x證書背景下的課證融合模式研究——以《管理心理學》為例[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2)
[5]李茂英.曾慶軍 .課證崗賽融合的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