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伴英
摘要: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的學習動力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關鍵詞:動機、興趣、積極性、能力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最難的也是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點燃學習熱情的火花,是推動學習知識的動力,是克服困難的動力。如果學生對他所學的東西有了興趣,就會努力地學習。但是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英語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只有教師要求去做,學生才會去完成。這歸根到底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沒有被調動起來。特別是我們農村小學英語教育缺少語言環境,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新課程體系下,必須讓課堂成為展現學生個性、才藝、能力,進行不同見解交流的樂園。
一、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喜歡學了,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如何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較有效的方法。學生的學習動力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樂學、渴望學,有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去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如設置懸念、創設情景等,將學生置于“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狀態。我通常利用課前幾分鐘,開展聽說訓練游戲,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迎來即將開始的英語課。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力量。正如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庇⒄Z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學生正處于愛動、愛玩、愛熱鬧的年齡階段。他對許多事物保持著高度的新鮮感和興趣,安排的學習內容應在玩中學,學中玩。如:教“Whats ?your aunts job?”時,通過用“擊鼓傳花”的游戲,讓學生說出圖畫上的幾種答案:1.Shes a nurse.2.Shes a cook.3.Shes a driver.等等。接著讓學生擴展到“Whats ?your fathers job?”--He is a...\“Whats ?your mothers job?”--Shes a...\“Whats ?Mikes job?”--He is a...等等的句型當中去.這樣不僅可以令學生了解到對職業的問法與答法,而且明白了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解決方法,同時發展了學生發散性思維。放松學生情懷,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
二、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情感驅動力
教育學家告訴我們:教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溫和的微笑,往往會給課堂帶來活躍、和諧的氣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產生向上的求知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充滿親和力,讓師生共同分享教與學的快樂。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善于贊美學生,提高他們自信心,對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很有幫助。英語教師一般要擔任多個班的教學,工作量大,有時難以理順。為了理順班級英語教學工作,我試著尋找小助手,選一些英語好、工作能力強的學生當科代表參與英語科工作。為我做好相關各項工作,如晨讀、家庭作業記錄、查本子、收本子,使每一項工作都順利開展。通過對這些科組長的培養,大大減輕了我的工作負擔,工作變得有序。關注每個學生在課堂學習參與度,并時常通過與家長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學生感覺自己被關注了就會產生英語學習的驅動力,就會時刻參與英語學習。如我教小學英語第四冊Unit two中B部分Lets learn時,我拿出鐘面,提問:“What time is it?”引出6:30,7:05,4:35,9:00后,把學生帶到“每天大概這個時候正干什么?”的問題,創設學習的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欲,帶學生進入“Its ?time to…”與“Its ?time ?for…”的環境之中,讓學生討論、學說,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既學得輕松又學得開心。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把小學英語課堂變得更加有趣?;虬褜W生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情境中,結合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征和語言學習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利用以故事、游戲、歌曲等教學方式,使新舊知識不斷重現和鞏固提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興趣往往是人們參加某種活動的一種動力,對某事有興趣,就會樂意去作。如果能引起學生對復習課的濃厚興趣,那么他們的學習動力也就調動起來了。
四、由教法指導學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層層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并從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抓重點詞句,聯系范句,半扶半放的教法。并結合學生思維特點,設計幾個問題,作為方法引導學生。
總之,課堂教學的“動”的含義是非常廣遠的,所以培養學生“動”的習慣,使學生在將來的學習與生活,及社會實踐中主動起來,挖掘自己的潛力,發揮自己的才干,使自己有知識,有能力,有創新精神,提高核心素養,成為高素質人才。所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良好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們出現想學、要學的心理,以至學到應有的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