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珍
2020年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加快了教育現代化的步伐。我們用便捷的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在家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教育升級看似順利,過程中卻存在著不盡人意之處。我感觸頗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農村小學語文現代化課堂教學現狀
不少教師會用課件,調動學生的興趣。可他們只是下載課件,上課思路跟著課件走,沒能在教學過程中突出自己的教學特色。大家除了使用ppt,其他的信息技術不太熟悉,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不同家庭的孩子接受線上教學問題頻出:留守兒童無助,爺爺奶奶無耐,作業不會提交,不會在線上改錯題……讓人沉思:一線教師應該如何妥善地利用信息技術,樹立“大語文觀”,建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程,真正將教育現代化落實到位?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操作水平較低
1.家長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偏低
家長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偏低。有家長用老年機,不能及時加入家校交流群,孩子無法用釘釘軟件在線學習;有家長文化參差不齊,跟不上在線學習的節奏;更有家長把學習流程教給孩子后,讓學生自由使用手機在線學習,不督促。想要落實每個孩子每天記學習筆記,按時完成并提交作業,線上改錯……實屬不易。
2.教師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偏低
語文教師能處理表格、文檔和制作演示文檔,但對視頻、flash、音頻等教學資源做綜合處理時,常有心無力。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在線教學時,顯得力不從心。如果教師能夠游刃有余地進行現代化教學,那將極大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不夠
大部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局限在上課和備課,更該重視課外作業布置、批改作業、課外輔導等環節。教師的教學流程是將課件先存入教學設備中,接著控制ppt向學生展示教學信息。可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是不夠的。
(三)學校的教學資源不夠豐富
學校有老師自己鉆研教材、制作或修改課件分享到工作群里,但大部分老師從網上下載課件后直接運用,簡單地跟著網絡課件上課,逐漸成為課件的奴隸。學校缺少能系統管理、鉆研、設計教學資源的教職人員,教學資源實在貧乏。
三、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力求家長和教師同步
當下現代信息這么發達,我們需要給學生、家長構建起一個溝通的平臺。老師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或者釘釘群,邀請家長參與。家長可以通過視頻、語音或文字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獲悉語文課堂的內容,接受信息化學習方法。同時方便教師與家長溝通,利于家長之間交流教子方法,易于學生之間溝通學習的方法。
(二)須加強信息技術和識字教學的融合
識字教學很關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新教材識字量大,且教學內容單調。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還不易掌握牢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摘果子”、“走迷宮”等游戲識字課件,設置“連一連”、“猜一猜”等互動識字環節,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自主學習,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也可利用圖片、錄像等多媒體設置隨文識字,教給學生正確的識字方法,加深學生對生字音形義的理解和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須加強信息技術和閱讀教學的融合
1.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文本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文本提供的材料為原型,將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信息演繹成動畫、flash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文本的體會。如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讓學生邊看動畫片,邊根據情境猜測老屋和小動物們的對話,邊深入體會老屋的助人為樂,輕松達成培養學生預測故事情節和結局的教學目的。
2.利用信息技術再現文本情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有些篇幅長的文章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傳統教學會呈現顯得枯燥。現代化的情景再現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教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學生難以理解“《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我便借助圖片,視頻等情境再現,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八九百年以前汴京的風貌和人們生活的場景。
3.合理的運用信息化技術,加大課堂閱讀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合理地運用信息化技術教學,尋找文本的表達規律,類化文本的主題,組織好閱讀教學的延伸內容,為學生的閱讀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我在廣漢巴川學校聽過一堂教研課“大自然的秘密”,就為我們樹立了通過信息化技術在教學資源中統籌、提取多篇相似文章結構的閱讀素材,為學生帶來更多的閱讀訓練的優秀范例。老師以《海底世界》為例,教給學生找中心句,畫關鍵詞,找出描寫事物特點的快速閱讀方法。以由淺到難的梯度形式,在課件中先后羅列《動物的秘密》、《奇妙的植物》、《廬山的云霧》和《變換多彩的地球》四篇課文,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運用閱讀方法學習課文并完成題單,鍛煉學生閱讀的技巧,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四)須加強信息技術和習作教學的融合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因為農村孩子條件有限,見識受局限,許多學生怕寫作文。這時候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重現情景。例如習作教學《我第一次做家務》,錄制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情景,讓學生觀看分解動作,并想象假如是自己完成這些動作會有哪些體會,教會學生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感官,讓學生有意識地將間接經驗轉變為直接經驗,豐富生活體驗和寫作素材。
(五)加強教職員工信息技術培訓,建立擁有個體特色教學資源庫
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強對語文教師、網絡管理人員、課件制作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希望在建立學校局域網的同時,能根據教學要求和學校實際情況,開發儲備一批內容豐富且實用的信息資源,做到建網后,就能投入使用。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現代化和信息化,刻不容緩,我們農村小學也不能拖后腿。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將一如既往地在教學現代化和信息化的道路上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