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小學語文閱讀是小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學好小學語文閱讀可以為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結構教學法進行授課,將閱讀中有趣的章節和段落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或者表演出來,不僅能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還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讓小學生愛上語文閱讀。
一、故事結構教學法的概念和作用
故事結構教學法就是教師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和記憶故事情節,包括故事當中的場景、發生的事件、出現的人物、故事的結果。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夠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故事框架和結構,讓學生從故事中精準地掌握學習內容,提升自己的能力。
1.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個人能力
教師通過故事結構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通過故事提升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將學生帶入相應的故事情境,營造愉悅、有趣的閱讀環境。
2.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故事結構教學法的目的在于促進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思考能力與表達能力的發展。但是,小學生和初中生、高中生不同,也不具備高年級學生的自律和注意力。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以提高整體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故事結構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故事結構教學法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必不可少,對教師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很大幫助。下面,筆者將從兩篇具體的語文閱讀事例入手,分析故事結構教學法在閱讀中的運用情況,希望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1.《曹沖稱象》
如在教學《曹沖稱象》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故事結構教學法。首先,教師要進行教學導入,通過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并借此引入今天將學習的內容。在正式引入課程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講關于曹沖智救酷吏的故事,讓學生先對曹沖這個人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打開課本,翻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然后,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各位官員提出來的稱象方法有哪些,而曹沖又是怎么給大象稱重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閱讀后,讓學生總結這些問題,再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講出來,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故事情節。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學習該篇課文的內容,利用流利的語言將它們連接起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四季》
小學生最大的缺點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入手,借助故事結構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漸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如在教學《四季》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你們知道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嗎?”學生會回答:“春、夏、秋、冬。”接著,教師繼續問:“你們知道四季都有什么特點,或者能夠代表不同季節的有哪些東西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學生說:“夏天熱,冬天冷,春天和秋天比較涼爽。”有的學生說:“小草發芽就是春天,樹葉落地就是秋天。”通過這樣的發問,教師可以引入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然后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隨后,教師可以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你們會發現課文中出現了哪些景物,它們都代表了哪些季節?”學生回答:“課文里有尖尖的草芽代表了春天,圓圓的荷葉代表了夏天,谷穗代表了秋天,雪人代表了冬天。”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可以講解課文內容和生字詞,講解完后,教師還可以問學生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喜歡通過這樣的問答,可以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習,有利于學生提升學習語文的熱情和閱讀能力。為了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故事結構教學法,讓學生了解整個故事發展的脈絡,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第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