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娜
摘要:網絡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慕課的使用和推廣,這種教學方式的開發,對職業教育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本文基于慕課背景下的教育服務,探討了職業教育服務供給模式選擇。
關鍵詞:慕課 ? 職業教育 ? 服務 ? 供給
近年來,由于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對我國傳統產業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發展趨勢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巨大挑戰。但是,現存的職業教育在服務供給上無法滿足時代進步的需求,所以急需新的教育供給方式。在這一背景下,慕課得以發展壯大。
一、從不同方面分析現有教育服務
在通常情況下,由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和個人等為職業需求人員提供相關的教育服務,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服務的供給模式來源是職業學校、培訓機構、線上教育提供的相關服務。為了更好地分析傳統職業學校提供的服務,筆者從開設課程的開放性、選用的教學模式及有效利用師資儲備這三個方面展開了詳細對比。
1.開設課程的開放程度
在線教育課程以較強的開放性被人們熟知,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慕課。作為在線教育主要載體的幾大平臺都需要借助互聯網,才能夠向學生展示高質量的視頻課程。如慕課的展現形式以微視頻配合文本為主,這樣便于學生在網上反復聽課,有助于學生消化和吸收復雜的知識。與傳統職業教育相比,慕課在課程的開設上擁有更大的開放性,這是因為傳統的職業教育受空間場地的限制,開展教學活動時,學生必須在現場。同時,學生無法在課堂以外的時間享受到相關課程的教學服務。
2.選用的教學模式
慕課可以分成三種形式,分別是以內容為重點的慕課、以教學任務為中心的慕課、以網絡為主的慕課。在這三種形式里,占據主流位置的是以內容為重點的慕課,這種形式的慕課的開展基礎為,教授對象要具備行為和認知主義的理論基礎,再引入其他學校的高級教師開展的課程講解,最后進行相關知識的檢測。這種慕課存在的不足表現在,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課堂講解,無法和任教教師進行有效互動。
以教學任務為中心的慕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相關技能。這種課堂會設定具體主題,然后教師以這個主題為中心,指導學生執行課堂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能夠在社區平臺上溝通交流,也可以展示成果。
以網絡為中心的慕課主要針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探討更加深奧的知識,開展針對先進理論的交流。這種形式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有高度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僅如此,這些學生還具有雙重身份,在扮演學習者角色的同時,也擔當著后期課程的開發者。由此可知,以網絡為中心的慕課看重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對課程的改進。
3.有效利用師資儲備
由于慕課通過網絡進行授課,所以它面對的教學對象比較繁雜。為了保證授課的效果,慕課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等綜合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網上課程資源能夠讓學生反復觀看學習,這導致慕課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數量的需求相對減少,節約了學校在教師人力工資方面的開支。然而,這種需求的改變將會引發職業教育方面的一場行業改革,教師不僅面臨著提升教學水平的壓力,還面臨著同行之間的競爭壓力,一些無法獲得認可的教師也許會被行業淘汰。
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學生要想學習課程,就必須繳費才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而線上課程的推出,可以讓學生免費獲取所需要的課程,有效減少了學生的經濟負擔。不僅如此,線上課程推出方的成本可以利用廣告商和證書認證等渠道實現攤銷,這與傳統職業教育在投資方式上有著本質區別,能有效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
二、為職業教育服務選取最適合的供給模式
傳統模式下職業學校提供的教育是依據定向培養目標,制訂具體培養方案,再按照方案結合教學大綱,由教師進行備課、上課、開展實際練習,這種模式有利于人才的定向輸出。慕課模式下的職業教育照顧不到學生之間基礎和能力上的差距,對于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要求較高,限制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并存在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檢驗、怎樣安排沒有課程的教師等問題。但是,慕課教學這種方式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自主選擇需求,還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上課方式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提供了開放式的教育服務。筆者認為,以“互聯網+”為基礎,實現傳統和現代教育的結合,這種新型服務供給模式才是實現教學之間有效平衡的最佳方式。
要想發揮新型服務供給模式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展示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即提高課堂開放性、打破空間對于教學的限制、有效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等。同時,教師還需要發揮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即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等。
縱觀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借助信息化方式,精確分析、精準定位人才的供求,并進行相關專業課程的安排。同時,教師要規劃具體的教學內容,然后針對專門的任課教師和相關的管理工作人員開展專門的培訓,讓任課教師能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專業技能,讓管理人員通過培訓掌握信息化技術,以便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責。
另外,在學生就業方面,教師也要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做好就業學生的工作反饋,實現現代信息技術對人才培養的全面貫通支持,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促進了我國傳統產業的變革,引起了社會對人才方面的新需求,也對慕課背景下的教育服務供給模式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筆者把傳統學校開展的職業教育和線上職業培訓的培訓效果進行對比,發現這兩種教學模式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為了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學??梢栽谶@兩種教育供給模式上進行融合創新,發揚各自的優點。如在傳統的學校職業教育中,教師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之間多交流溝通,實現知識的升華;在線上職業教育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
參考文獻:
[1]胡春陽.慕課背景下的職業教育服務供給模式選擇[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
[2]張欣.微課、慕課教學在警察職業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12).
[3]劉琴,張平華.“互聯網+”視域下職業教育慕課建設模式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
[4]王丹萍,李野默,孔閃閃,宋土順.“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學建模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
[5]成啟明.慕課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教學模式改革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8).
[6]李曉敏.慕課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才智,2016(9).
(作者單位: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