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霖
摘要: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并依靠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基于此,本文結合中職計算機專業發起的相關教學活動展開了論述,探討了在教學工作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與能力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 ? 計算機專業 ? 職業素質 ? 能力培養
在信息時代下,全新的人才需求對中職計算機教育活動的開展與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相關人才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優秀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形成集服務、學習、發展于一身的專業服務意識。如何調整傳統教學活動,將針對理論知識發起的教學活動轉變為針對職業素質發起的教育培訓工作,是中職計算機專業面臨的一大教育難題。
一、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基本構成
職業素質是基于人才培養需求與教學活動發展而來的硬性指標,代表有關專業教學活動的基本特點,也象征著社會崗位對于相關人才提出的硬性需求。在進入社會后,具有優秀職業素質的學生表現出來的競爭力比其他學生更強。
結合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活動的相關特點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特點來看,筆者認為,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職業素質:第一,豐富的知識儲備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是保障學生順利參與相關教學活動的第一條件。第二,良好的人際關系與社會溝通、社會適應能力。基于計算機技術發展而來的信息服務往往與社會活動共生,“單打獨斗”的工作方式不僅會限制學生個體的發展,還會影響相關工作的開展。第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計算機活動并非一成不變的,在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換代更加迅速,相關人才必須具備終身學習、不斷學習的良好意識。
綜上所述,專業素質不僅對“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一問題給出了答復,對于學生如何創造社會價值、如何為相關崗位服務等問題,也給出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回應。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
職業素質不受重視、職業素質培養工作脫軌已成為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活動最常見的問題。結合當前的教學形式來看,國家教育改革正在不斷深入,中職教育活動的建設與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春天,但從教學模式來看,中職計算機專業發起的教學工作似乎正在與國家教育要求背道而馳。部分教師沒有形成出色的教學預見性思維,對于教學活動的關注僅停留在課堂中,職業素質教育工作不受重視。如在教學環節,理論知識的占比遠遠高于職業素質教育活動。
另外,部分教師無法理解相關崗位對計算機人才的調用需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雖然他們嘗試發起職業素質培養工作,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相關教育工作的可用價值較低,學生形成的職業素質并不能滿足未來的就業要求。
職業素質與從業能力的培養工作應該依靠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配合來完成,任何一個環節的脫軌都會引發新的教育矛盾。但是在學生、學校置身于事外的情況下,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重擔完全落在了教師個人身上,相關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很難得到保障。
三、培養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可行策略
1.建立教學管理課程,做好理論奠基
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職業素質是服務于從業崗位的重要素質,是影響實踐活動的第一因素,所以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實踐活動入手。在這種教育理念下,學生對職業素質的定義、職業素質的價值缺乏了解,當教師提出相應的職業素質培養任務之后,不同的職業素質互相干預,反而成為沉重的教學負擔。
為了全面落實職業素質的培養工作,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掌握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的價值和定位,引導學生在了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落實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工作。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星期為周期,抽調相應的時間對學生發起職業素質培養工作。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專業知識做好理論教育,依靠扎實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文化積累水平,確保學生完全掌握相關計算機技能和計算機理論;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針對有關教學活動、社會用人需求發起宣傳教育,對計算機崗位的用人需求、人才調用需求進行調查,依靠社會崗位提出的硬性條件做好鋪墊,培養學生的危機意識。
2.發起教學研討活動,正視教學工作
結合當前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要求來看,教師的素質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職業素質教學活動的發展,如果教師無法結合社會用人需求提出對應的職業素質培養計劃,職業素質的落實必將遙遙無期。因此,中職院校應建立全新的教育機制,針對教師發起專業素質培養活動,要求教師以高能力、高水平的全新姿態,參與職業素質培養工作。
另外,中職院校應及時引導教師發起教學研究活動,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未來社會的用人需求進行討論,并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盡快落實職業素質培養計劃。同時,在教學研討活動中,中職院校應建立以理論、實踐、總結為主要內容的教學機制,即依靠理論發起職業素養培養活動,依靠實踐檢驗職業素養培養工作的可用價值,依靠總結優化職業素質培養工作存在的短板問題。
教研工作的研究核心不一定要局限于教學環境之內,中職院校可以要求教師從其他院校汲取可用的教學經驗,并結合本校的教學特點對其進行轉化處理,并加以運用,保障教學研討活動的實效性,為職業素質培養工作的落實作好環境準備工作。
3.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做好就業準備
教師如果僅依靠理論開展職業素質培養工作,是無法提升學生職業素質水平的。因為在重復記錄理論知識的情況下,職業素質對于學生來說只是單調的文字。針對這一特點,教師應將實踐活動與理論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用人崗位對人才的從業要求,為職業素質的培養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另外,教師應及時向學校反饋,為學生提供接觸工作環境、了解工作要求的機會。如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崗位的教學要求,開展模擬技能訓練工作,依靠情境教學將學生引入不同的工作崗位,要求學生結合所學技能整理該崗位的從業要求,以便學生從主觀意識的角度出發,接受職業素質教育。
四、結語
職業素質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必須具備的重要素養,也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在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理論教育、技能教育等活動與職業素養培養工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不同環境中鍛煉學生個人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
參考文獻:
[1]林傳明.淺談中職計算機學生職業素質與能力培養[J].科學咨詢, 2016(53).
[2]吳江.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方法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7).
[3]高軍強.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策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