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 宋愛林 黃鸝
摘 要:十九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但是醫院圖書館的閱讀服務不能廣泛的覆蓋就醫患者,導致醫院圖書館難以發揮的文獻資源優勢,阻礙了解決醫患矛盾的另一條渠道。本文分析了影響醫院圖書館開展患者服務的原因,重新審視了患者閱讀服務的定位,并以合理、可行、可靠為原則,結合國內外案例和社會發展成果,提出醫院圖書館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開展患者服務的對策。
關鍵詞:社會主要矛盾;患者服務;醫院圖書館
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導致醫患信息不平等進而易產生醫患矛盾。一方面我國公民健康素養整體水平低且缺乏系統獲取醫學科普教育的規范化途徑,另一方面藏有豐富的科普宣傳、疾病防控、疏導情緒等文獻信息資源的醫院圖書館平時只注重對醫務人員的服務,卻忽視了面向患者的信息服務,構成了患者需求與醫院服務的不平衡。因此,創新開展醫院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開展患者信息服務是解決我國社會主義新時代醫患矛盾的特色化渠道。
一、醫院圖書館開展患者信息服務的國內外研究
1.國外服務的歷史發展
醫院圖書館開展患者信息服務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醫療與健康相關的文獻資源,以促進病人康復與配合治療等方面工作的效果。1775年英國利茲總醫院用10本圖書創建了患者圖書館,1823年美國麻省醫院在美國率先為患者提供閱讀服務。如今,美國各州醫院普遍設有患者圖書館,已成為美國醫療服務主體的一部分。此外,德國、奧地利、加拿大、新西蘭、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患者圖書館服務均表現不俗。在亞洲,新加坡在每所醫院門診部均設立了患者圖書館,日本從1962年名古屋市立大學醫院患者圖書室開始,截至2015年已達60多所,提供體系全面的患者服務。
2.國內服務的研究與發展
以“患者信息服務”為關鍵詞在知網檢索,共有68篇文獻。我國醫院在為病患開展文獻服務方面一直是空白,截至2017年我國的患者健康信息服務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可查閱到的實踐服務也不多見,如上世紀90年代原華東醫院圖書館向住院病人開放,海南省人民醫院圖書館對院內外讀者都提供借閱和參考咨詢服務,山東濱州市人民醫院為患者設立了獨立的圖書館,廣東省人民醫院、深圳市康寧醫院、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少數醫院圖書館開展閱讀治療。徐亞維從73篇發表患者服務相關論文的醫院中研究發現,有7個醫院設立患者圖書室或者開放閱覽室,6個為患者提供文獻支持和健康咨詢服務,5個對圖書館患者服務的需求及滿意度開展調查,相對于2017年我國24709個醫院的數量而言可謂是九牛一毛。由此來看,醫院圖書館的患者服務還定位在較低的層次,即使開展也是小眾化的服務,離滿足人民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廣泛性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二、醫院圖書館開展患者信息服務的困境分析
1.醫院圖書館建設不受重視
我國的《三級醫院圖書館設施規程》指出“醫院圖書館是醫院的文獻信息中心”“應與醫院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但實際上,醫院圖書館應有的價值認知度不被重視是普遍現象 。一方面面臨上級不重視、資金支持不到位、人才短缺等困難,導致圖書館發展有心無力;另一方面有些醫院圖書館是應我國對三級、二級醫院的評審要求才設立的,但因指標比重太小且學術價值和經濟效益低,所以達標即可。其投入經費不足、專業水平較低、讀者層面太窄便順理成章。在這樣大背景下,專業化且需要人力、資金投入的患者信息服務難以開展。
2.圖書館服務易與其他科室工作混淆
圖書館有文獻信息整序、傳遞和社會教育職能,但在實際工作中,醫院圖書館信息服務與醫院科室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容易產生混淆。首先,圖書館通過提供有教育意義的文獻資源來實現其社會教育職能,而醫院的預防保健科主要承擔了負責疾病科普和健康教育這一職能。其次,醫院圖書館文獻情報服務工作的專業性太強,一般圖書館人員是情報檢索專業,對臨床知識掌握不多,由圖書館人員開展疾病科普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值得商榷。最后,盡管閱讀治療方興未艾,但實施治療的主體到底是圖書館還是科室很難從已有文章中窺出端倪,并且從目前醫療大環境看,此種療法對非臨床科室的圖書館并無明確推進和考核的要求。
3.研究文章方案缺少實際可行性
從公開發表的文章來看,研究者們對醫院圖書館的患者信息服務提出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建議,但反觀實際,這些建議在實際執行時存在諸多的困難和弊端。其一,送書到病房并且執行圖書館的借閱制度確實是讓患者滿意的服務,但是患者并不認同此服務的重要性。其二,傳統的健康科普資料編輯成冊進行發放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面對眾多的病種和病房,圖書館很難保證資料的實用性和準確性。其三,數據庫、微信、網上咨詢都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如果數據量少、服務信息少則又達不到服務效果。其四,從當前多數醫院自身發展看,缺少專業人才的現象普遍存在,圖書館本就已經邊緣化,獨立建設患者圖書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筆者所在南京鼓樓醫院圖書館,一共8名工作人員,沒有圖書館系列的高級職稱,但卻要為5600名職工提供服務,面對每年10多萬的住院病人和340多萬的門診病人更是捉襟見肘。
4.缺少行業宏觀層面的政策保障
發達國家在醫院圖書館提供患者信息服務的政策研究與制定方面起步較早,且通過近百年的推進實施已經取得了相當有效的成果。國際圖聯于20世紀30年代正式提出患者圖書館的概念,對患者圖書館的概念和服務進行了初步定義。1940年到1970年,美國成立醫院圖書館委員會并陸續出臺一系列《醫院圖書館標準》完善患者圖書館建設;德國醫學圖書館協會于2004年制定醫院圖書館執行標準,對醫院圖書館提供的患者服務內容和形式作出了要求;日本于20世紀70年代成立醫院患者圖書館學會、醫院圖書館學會等,圍繞患者服務出版刊物、組織研究、培訓人才。反觀我國,目前等級醫院評審中沒有明確提出圖書館患者服務的具體指標,醫院圖書館的相關章程、規定中也沒有患者服務內容,醫學圖書館協會的發展也不活躍,甚至還沒有成立患者圖書館協會,顯然從行業發展的宏觀角度看缺少圖書館開展患者服務標準與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