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職業學校的教學也有了新的要求。從職業學校過去開創的就業指導課程中可以看出,職業素養教學內容設計相對較少,導致學生走入社會后,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變化,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抵觸的現象。
關鍵詞:職業學校 ? 就業指導 ? 職業素養
社會對人才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使職業學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教學形式、教學實踐活動等方面都能夠契合社會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職業學校需要將職業素養教學作為就業指導課程主要內容。為此,執教教師應具有較為先進的職業素養和教學理念,運用先進且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通過就業指導課程,獲得適應社會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養。
一、就業指導課程中職業素養教學的現狀
1.職業素養教學模式傳統
在就業指導課程安排過程中,傳統的職業學校過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各項操作技能,將教學模式統一為理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會紙上談兵,更多的是采用傳統職業崗位中的案例作為教學依據。這樣一來,一方面,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聽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會對職業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產生抵觸情緒,無法獲得相應的職業素養。
2.無法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利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分析固化的教學案例,久而久之,課堂教學形成了一定的模板。無論是對教學任務、學習任務,還是對知識理論的教學,課堂都是以教師個人為主,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無法獲得真正的職業素養,也很難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
3.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課堂教學停留在表面
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即將進入社會,所以學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學生進入職場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由于教師采用的案例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導致學生的理解不透徹,遠遠不如讓學生實際感知所獲得的效果好。
二、就業指導課程中職業素養教學的策略
1.明確職業素養教學目的
在教學前,就業指導課程教師需要將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告知學生,讓學生能夠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去理解相關知識。此外,在確定教學目標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當前的就業形勢綜合分析,確保制訂的教學目標,能夠通過職業素養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操作能力及相關的專業意識。
2.更新職業素養教學案例
就業指導課程中職業素養教學的內容較為抽象,教師需要采用案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案例應符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和社會就業現狀,能夠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起到關鍵作用。具體而言,就業指導教師要摒棄傳統以教材為主導的教學案例,發掘更多與學生生活相關或當下的一些成功事例,將這些素材作為教學案例引入課堂。一方面,它能夠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案例;另一方面,它能夠使職業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緊隨時代步伐,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職業人才。
3.安排具有工作經驗的就業指導教師
在一些虛擬教學場景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職業學校應選擇具有較多工作經驗或者對當前社會就業情況了解更多的教師,讓這些教師帶著學生去實際感知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養。學生跟著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能夠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經驗與現階段一些社會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崗位接軌,以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崗位。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職業學校就業指導課程中,職業素養的教學影響著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職業學校需要正視教師專業素養不足、工作經驗欠缺、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讓學生通過就業指導課程掌握更多的社會就業信息,有更多接觸企業崗位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梁曉瑩.關于技工院校就業指導課程中職業素養教學的研究和探索[J].職業,2016(14).
[2]鄧冬麗,鐘珂.基于職業素養提升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9).
(作者單位:東營市墾利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