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媛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計算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保證精確度的情況下,如何更快、更明確、更清楚、更精準地完成計算,成了教師研究的重點內容。小學數學教學是計算的起點和基礎,也是小學教育的主要部分,所以在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努力改善不足和缺點,充分發揮現代教育的積極意義。
一、從掌握算法、算理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在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處理算理和算法的關系,并且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達到算理、算法并重的效果。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應要求小學生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運算,并在學習算法、算理時不能死記硬背,不能只側重于掌握算法。
如在計算“111+111”的過程中,個位數與個位數相加,十位數與十位數相加,這是基礎算法。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其他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推算規律,即100+100=200,相同的,11+11=22這是算理。不管是通過算理還是算法,最后的結論都是222。
在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利用計算里面的規律和蘊含的常規現象,讓學生感受到計算其實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教學過程,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動腦、動口,主動參與學習和思考,掌握算法和算理。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算法和算理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地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從加強練習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合理運用自己的引導能力,讓學生養成愛學習、愛計算的良好習慣。
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先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簡單、有規律性的加法運算開始。
如在教學“20到50以內的加法運算”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習慣,運用20到50以內的數字出題,如“22+20=?”“20+22=?”等,按照數字的正常順序和顛倒順序為學生出題,引導他們形成嚴謹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后,教師應該綜合學過的計算題,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和能力布置任務要求,使學生在反復的訓練中不斷深化學習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有耐心和信心,把握好教學的質量和任務的完成情況,學校也要科學合理地給教師布置任務量;其次,家長和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及時幫助學生理解和糾正不懂和做錯的地方;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任何場所都是學生聯系計算的場所。
三、從錯例解析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計算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一些錯題,而分析錯題能夠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首先,在解析錯題的過程中能使學生避免重復錯題。如學生解錯了55+20=75,經過解析錯題后,教師再次提出“20+55=75”時,相信學生不會再犯同一個錯誤了。
其次,在錯題解析的基礎上,學生能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改善粗心大意的問題,迅速提高計算水平。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錯題本,讓學生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錯誤點在哪里,避免再次出現相似錯誤。
最后,計算是一個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加深記憶,在潛意識里理解題目的算法,當再一次出現相同題型時,學生能夠清晰地避開錯誤點,完成計算任務。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錯題解析,分析好錯誤的方向,有效提高計算的效率和水平,強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數學是必須學習的學科,而計算占了數學教學內容的百分之七十,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也要掌握把握好學生邏輯思維養成的黃金時期。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工作,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幸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一分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