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奐伶
流行病學調查指出,肺癌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癥狀無特異性表現,從而導致晚期肺癌患者占較大比例,喪失手術治療的有效時機。臨床工作中發現,肺癌患者中80%以上均為非小細胞肺癌,晚期階段患者有食欲下降、乏力等表現,從而影響日?;旧?增加患者、家庭的經濟、精神、心理負擔。針對晚期肺癌患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全身多處轉移晚期肺癌患者無靶向治療適應證情況下以姑息化療治療為主,姑息化療即以傳統化療藥物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臨床工作中發現,姑息化療可以提升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基于此,本文就本院晚期肺癌患者為例,分析姑息化療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試驗對象選取2017 年9 月~2019 年1月本院80 例晚期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0 ∶10;年齡最小50 歲、最大75 歲,平均年齡(63.6±5.6)歲;病理類型:腺癌患者23 例,鱗癌患者15 例,小細胞肺癌患者2 例。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9 ∶11;年齡最小52 歲、最大76 歲,平均年齡(63.8±5.8)歲;病理類型:腺癌患者25 例,鱗癌患者14 例,小細胞肺癌患者1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1]①經病理組織等檢查確診的肺癌患者,Ⅳ期晚期階段;②患者和家屬知情,有意愿參與試驗;③患者無化療禁忌。
1.2.2 排除標準 ①接受放療等其他手段治療患者;②依從性較差患者;③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④精神疾病/退出治療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以患者化痰、霧化、抗炎、補液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癥支持治療。
1.3.2 觀察組 予以患者姑息化療治療。順鉑(25~30 mg/m2)+多西紫杉醇(60 mg/m2),化療4 次為1 個周期,根據患者的腫瘤進展變化情況決定化療周期數。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情況 隨訪1 年,觀察兩組患者的生存及死亡情況。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情緒狀況、生存質量 ①營養狀況包括BMI、Hb、ALB、TRF、PA。②參考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患者的情緒狀況,總分百分制,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負性情緒越明顯。③參考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研制的生活質量核心問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30,QLQ-C30)評價患者的生存質量狀況,該量表包括功能量表(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2]、癥狀量表(包括疲倦、疼痛、惡心嘔吐)、單項測量項目(包括呼吸困難、食欲喪失、腹瀉、便秘、失眠、經濟壓力)[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生存情況比較 隨訪1 年,觀察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存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情緒狀況、生存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BMI、Hb、ALB、TRF、PA 水平及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AS、SDS、疲倦、疼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食欲喪失、腹瀉、便秘、失眠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經濟壓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情緒狀況、生存質量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情緒狀況、生存質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肺癌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均相對較高,疾病發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結果,包括吸煙、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以及家族史等。肺癌初期階段無明顯不適表現,所以導致多數患者錯失最佳診治時機。肺癌患者后期有咳血以及胸痛等表現,而終末期階段患者喪失手術機會。所以,藥物成了多數晚期肺癌患者治療的唯一方法。雖然,靶向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經濟不發達區域仍以化療治療手段為主。姑息化療有縮小腫瘤、減輕肺癌臨床癥狀、降低腫瘤轉移風險的目的,從而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4]。另外,臨床工作中發現晚期肺癌患者的長期營養消耗情況明顯,并影響生存質量。隨著晚期肺癌患者姑息化療治療工作的開展,發現順鉑+多西紫杉醇姑息化療可以促進患者營養狀況改善,提高患者的化療耐受性,進而促進患者治療預后,提高生存質量[5]。茍福勝等[6]研究指出,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姑息化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學指標,在提高患者化療耐受性的基礎上延長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與生存質量。
本文結果顯示:隨訪1 年,觀察組患者的生存率82.50%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BMI、Hb、ALB、TRF、PA水平及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AS、SDS、疲倦、疼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食欲喪失、腹瀉、便秘、失眠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經濟壓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和闕麗琳[7]的研究結果有一致性,其研究顯示,觀察組生存率72.86%高于對照組的65.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功能、癥狀、腹瀉、呼吸困難、失眠、無食欲、便秘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晚期肺癌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需積極治療。姑息化療可以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營養學指標、提升生存質量,具有推廣實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