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淑珍(副教授/博士) 李海榿(青島理工大學商學院 山東青島 266520)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企業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出去”,在國外設立辦事處、分公司或者開設工廠,我國的產品和服務逐漸被國外消費者所接受和青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也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與境外其他企業競爭中,我國企業逐漸意識到披露社會責任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也稱“可持續發展報告”)。1993年,殼牌(中國)公司發布了國內首份社會責任報告;2006年,國家電網發布了國有企業第一份獨立社會責任報告。此后,我國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鼓勵上市企業主動響應社會義務,及時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兩份指引的出臺,使我國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開始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自愿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但社會責任和社會責任報告在我國興起的時間較短,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問題。特別是作為傳統制造業的涂料行業,由于技術的不成熟,一直給人以“高污染”的印象,影響到人們對該行業及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評價。為此,本文選取了經營狀況良好,發展潛力較為巨大,且已連續兩年及以上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三棵樹和亞士創能作為研究對象,就其披露的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進行比較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從廣義上來看包括法定責任和道德責任,而狹義的社會責任一般是指道德責任。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利益相關的對象有股東、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等。國外學者卡羅爾將社會責任劃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慈善責任。我國學者基于中國實踐,將企業社會責任劃分成經濟責任、環境責任、法律責任、客戶責任、公益責任、就業責任、以人為本、社會穩定進步的責任(徐尚昆等,2007)。
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披露載體和呈現形式。根據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模式,大致分成年度報告內的分散與獨立披露、年度報告外的獨立披露和大眾媒體披露四種模式(張鈺晨,2020)。目前對于社會責任的評價,應用較為廣泛的是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發布的指標,主要劃分為:經濟績效、社會績效、產品責任績效、環境績效、人權績效、勞動管理實務績效等方面。盡管目前我國對于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并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但研究發現,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可以避免企業價值被低估,從這點來看,有利于提升企業披露報告的意愿和質量,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幫助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決策(張正勇和董娟,2017)。在措施方面,通過完善社會責任有關法律法規、建立行業指南和提高管理層披露意識等可以有效提高社會責任披露水平(羅素青和過筱,2018)。此外,媒體監督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蹇皓,2019)。
通過文獻梳理本文發現,國內外學者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責任報告做了大量的研究,為后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但仍存在待研究之處。從研究方法來看,現有文獻主要側重于單案例研究和實證研究的研究方法;從樣本選擇來看,對于涂料行業研究較少,而這類企業更應該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以使公眾全面了解行業和企業的真實履責情況。基于此,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多案例研究和比較研究的方法,探究涂料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企業通過定期披露自身的社會責任報告,能展現過去一段時間內企業積極承擔和履行的社會責任,有助于樹立起“負責任”的企業形象,有效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獲取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意向,進而良性影響企業運營。同時,社會責任報告也是企業對過去一段時期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總結和回顧,通過梳理企業在履行和承擔社會責任過程中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可以幫助企業對下一步有關社會責任的相關工作形成更好的工作思路,進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涂料行業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因其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氣等污染,人們對涂料行業一直存在“不環保”的片面認識,但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逐漸加強以及企業自身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這一現象正在逐步改善。因此,涂料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對外披露能夠形成獨立的信息依據,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有效參考,并且能夠幫助涂料行業本身進行自我監督,加強技術創新和發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研發更多綠色、低碳、環保的產品,降低污染的排放,逐步改善涂料行業的形象。
企業對外披露社會責任報告,能夠提高其自身更加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前提是擁有良好的財務和經營狀況,情況越好的企業越會更加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于員工福利、社會公益和相關活動。同時,社會責任表現好的公司,其產品和服務也更容易得到消費者青睞,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環。所以,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對于本企業員工的福利保障、社會生態環境的保護、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和客戶服務的提升都有極大的利好,通過對各方面的重視和改善,倒逼企業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可以促進企業自身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也有利于生態文明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
1.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棵樹”)總部位于我國的福建莆田,成立于2003年,于2016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根據資料顯示,三棵樹2019年品牌價值達239.85億元,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上榜的涂料企業。公司目前在四川、河南、天津、安徽、河北、廣東、湖北等地共有9個生產基地,擁有全資及控股子公司20余家。三棵樹于2018年發布了公司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至今已連續披露三年。三棵樹以“敬天愛人”作為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圍繞經營之責、環境之責和社會之責建立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模型。
2.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士創能”)成立于1998年,201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是一家集建筑涂料、保溫裝飾板、防火保溫新材料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市青浦工業園區,現有員工1 600余人,在上海、安徽、天津、西安、新疆等地建有生產基地,現為上海制造業企業100強企業。2019年度的社會責任報告,是亞士創能2018年度以來發布的第2份社會責任報告,在多年的經營中,亞士創能形成了“為時代立心,為企業立命,為員工立本”的可持續發展文化體系。
三棵樹和亞士創能同屬于涂料行業,兩家上市公司都獨立披露了2019年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并且在各自官方網站設立了“社會責任”欄目,在該欄目下可以找到公司歷年的社會責任報告。本文將從報告名稱、編制依據、報告來源、報告結構和報告篇幅等五個方面對兩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比較分析。
1.報告名稱。三棵樹的報告以公司簡稱和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命名,報告名稱為《三棵樹2019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亞士創能以公司全稱命名,報告名稱為《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對比發現,兩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都運用公司名稱加年度報告作為報告名稱,僅在公司簡稱和全稱上有微小差別。此外,給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規定年度主題可以突出公司特色、吸引讀者興趣,但兩家公司意識欠缺,都沒有為報告確定主題。
2.編制依據。三棵樹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寫參考了聯合國全球契約十項原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2010)》以及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簡稱GRI)、《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寫指南》的要求。亞士創能社會責任報告編寫參照《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4.0》《GB/T36000-2015社會責任指南》。通過比較發現,三棵樹和亞士創能分別采用了不同的編制依據,并且沒有重合;從標準的制定和起草者來看,三棵樹公司更多的采用了國際標準,而亞士創能主要依據國內的指南和標準進行編寫。
3.報告來源。兩家社會責任報告均來自于其各自公司的官方網站。報告中,三棵樹在報告獲取方式中寫道,“您可以登錄三棵樹官方網站www.skshu.com.cn下載本報告書”;而亞士創能在獲取方式中記載了公司董事會辦公室的地址和聯系方式。由此可見,兩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除了都可以從各自官方網站下載PDF版本的電子版報告外,亞士創能還特別公布了董事會辦公室的聯系方式,可以提供其他需求的服務。
4.報告結構。一般情況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以劃分為三種不同結構模式,一是利益相關者模式,在該模式下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寫包含了股東、職工、客戶、相關利益方權益、環保效果、可持續發展項目、社會公共事業等內容;第二種是GRI結構,對企業發展戰略、社會、經濟績效水平進行對外披露,整個報告的編寫應包含引言、責任分配、環境績效指標、社會績效數據以及總結等部分;第三種是運用該種模式編寫的報告并沒有固定的結構和形態。通過分析,本文認為三棵樹和亞士創能的兩份報告都采用了GRI結構,具體的結構架構如表1所示。
表1 三棵樹和亞士創能2019年度報告結構
5.報告篇幅。通過對三棵樹和亞士創能社會責任報告的篇幅進行統計得出,三棵樹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的紙張是A3大小,共有37張,74頁;亞士創能的報告采用的是A4大小紙張,總頁數為54頁。僅從紙張和頁數上來看,三棵樹的社會責任報告的篇幅更多一點。通過計算其中主要項目的占比,本文發現,兩家公司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內容占比最多的都是在社會績效方面,分別占到了總數的31.08%和35.19%,由此可見,社會績效是企業社會責任更加重視和愿意披露的項目,詳見表2。
表2 報告主要內容情況
作為涂料行業的上市公司,兩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都著重披露了對環境的績效、安全生產管理和在能源環保方面的認證情況。從兩份報告的主要表現形式上看,兩份報告的社會責任都采用了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三棵樹的社會責任報告以淺綠色的圖案為背景,更加突出了環保的理念。同時,三棵樹還披露了公司對外捐贈的具體財務指標;亞士創能的報告特別展示了公司在黨建方面的工作情況和所獲榮譽,提到了公司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的對外捐贈情況和做出的積極貢獻。
兩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都沒有經過第三方的鑒證,由于信息的不對稱,無法保證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不能完全令公眾所信服。盡管報告中許多財務數據是來源于公司報告期內的年度財務報告,該部分數據已經經過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發表了無保留的審計意見,但社會責任報告中也存在一些可以量化的非財務指標并沒有經過鑒證,因此無法完全認定其真實性和可靠性。如果報告中存在虛假信息,可能會誤導利益方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影響其利益。
目前國內外的有關單位和組織發布了許多與社會責任報告編寫相關的參照依據、標準和規范。通過下載和查閱本行業和其他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本文發現,不同的公司在標準的選擇上不盡相同,甚至同一企業在不同時間段也存在差異。采取不同的編制依據,不利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比較,而且在選擇報告編制依據時,公司有很大的主觀性,披露公司可以偏向選擇更有利的標準,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降低使用不利編制依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由于我國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沒有制定統一的約束標準,所以不同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存在各自不同的報告結構。通過對比兩家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發現三棵樹和亞士創能的社會責任報告框架結構都采用了總分的格式,首先披露了公司的簡介和社會責任理念,然后披露了經濟績效、社會績效和環境績效,最后是結束語和展望。但是在兩家公司在中間項目內容的分布上也有不同,不利于相關利益者對相關信息的快速定位和橫向比較。
通覽兩篇社會責任報告,本文發現,兩家公司2019年度的社會責任報告僅僅披露了各自公司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積極信息,并沒有披露有關公司社會責任的負面信息,這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公眾做出正確的認識和判斷。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上市公司,應該將公司全部的信息傳遞給公眾,對于積極的方面,要通過各種形式展示出來;外部的環境的變化,或多或少會給公司的生產和運營帶來風險和挑戰,因此不僅要對公司存在薄弱和不足的方面進行披露,也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及時地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列出未來的努力方向,這樣反而更有利于展示企業的社會責任。
此外,通過查閱和對照其他領先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本文發現兩家公司還存在缺少意見反饋表、沒有附錄佐證、主要披露定性信息等問題。
通過對三棵樹和亞士創能2019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充分的比較研究,本文發現兩家公司在報告名稱、編制依據、披露方式、報告框架和報告篇幅上均存在差距。在披露的方式上,兩家公司除了在各自官方網站進行披露外,亞士創能還特別提供了董事會辦公室的聯系方式;在報告名稱上,兩家公司都采用了簡單、直白的命名方式,也沒有為報告擬定特定的主題;在報告的框架和內容上,盡管兩家公司的框架存在微小差異,但都有社會績效、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主要項目,并且都對社會績效進行了詳細的披露。此外,兩家公司對生產經營中的安全管理、生產排放和環境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突出強調,同時也突出了各自公司的特色,如黨建、精準扶貧的參與等。針對兩份報告的差異和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四方面建議。
針對目前不同的公司會選擇不同編寫標準,究其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和規定,不同的編寫依據存在不同的側重和關注,公司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寫人員在選擇時也存在糾結和猶豫的心理。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和有關行業組織可以在詳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的不同制定有差異性的編寫依據或標準。編寫標準應劃分為強制性標準和選擇性標準,對于共性的披露應予以強制要求,增加不同企業之間和同一企業不同年度的比較可行性。另一方面,選擇性標準的存在又給了企業很大的自主性,企業可以根據公司的社會責任理念和文化,突出自己的特色,在遵循共性的基礎上,也不要回避企業的獨特性。
目前很多企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有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并不與年度財務報表同時披露,這樣不利于相關利益者利用最新的信息進行比較。企業應該成立相應的部門來專門負責社會責任報告的撰寫,也可以委托給第三方專業的機構和人員,這樣可以節省企業的人力,提高效率。從披露方式上看,除了在外部監管網站披露外,三棵樹和亞士創能在官網開設了“社會責任”專欄,信息需求者可以很方便找到,在該欄目下面可以找到歷年的社會責任報告,對比三棵樹,亞士創能還主動披露了董事會辦公室的地址和聯系方式,便于有特殊需要的需求者聯系。因此,在披露方式上除了在線上進行多渠道披露外,還要注意在線下門店、公司提供紙質版的報告,充分考慮不同需求者的需要,更方便查閱。
目前,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委托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其他鑒證機構對年度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鑒證,這樣有利于提高社會責任報告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就像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財務報表,在披露之前都要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根據其真實情況發表審計意見,結果為無保留意見審計意見的報告就證明財務報表的可信性程度高。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企業披露的非財務報告,其中既存在財務性的指標,也有非財務性的指標,不能全部進行量化鑒證,但有的指標和數據之間存在某種關聯性,如果能夠引入第三方的鑒證,發表公正的意見,引導企業增強財務性指標的可靠性,報告的可靠性也自然而然能得到增強。
社會責任報告的主要使用對象還是社會公眾,企業在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應主動加入反饋機制,以調查問卷或其他的形式獲取報告的使用者對于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于幫助企業提高社會責任報告的質量,同時也可以拉近信息使用者與企業之間的距離,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通過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對于需求者對報告中最關注的項目在日后要更加詳實地披露,對于需求者提出的意見,也要積極地予以反饋,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的,增加公眾對企業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