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將語言和文化結合在一起的綜合性學科,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這門學科包羅萬象,從一篇篇刻畫人物、景色、科技、古詩、文言文等文章中,利用針砭時弊或是弘揚歌頌等多樣化寫作手法,傳承著中國式的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腳步蔓延到中國各個地區,各種先進的多樣化教學手法也先后涌現,情境教學法便是隨著這股新生的力量出現的,它以寓情于景的教學方式烘托出學習氛圍,令學生在情景交融的狀態里認真學習,深入感受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語文帶給每一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而情境教學則是推動學生愛上學習的教學武器。本文就以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應用為視角,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9-063-02
【本文著錄格式】李英霞.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9):63-64.
引言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不同于小學,隨著大量的古詩詞文言文的出現,會有一部分學生成績出現落差,這就導致家長擔憂心理加劇。因此學生會面臨學習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久而久之,便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惡性循環心理。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這時教師的正確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作為初中階段的教師,要從根本上找方法,為學生以后發展做好鋪墊。用教師的責任心和愛心為學生打造高效的課堂,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在不斷摸索中,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非常值得推廣和使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概括
情境教學法是在一定的教學目的下,結合教學內容插入貼切的情感化場面,令學生產生有感而發的心理,從而達到與作者的共鳴。在這種具有感情色彩的情境場面中,學生寓情于景地理解教材內容,并能理清教學思路,懂得學習的側重知識點。情境教學法的引入方式是多樣化的,可以從有感情地朗讀、話劇扮演、音頻播放、畫面賞析等多個途徑插入教學,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幫助學生發揮想象提高他們的心理機能。
二、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由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入為開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給學生以別樣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現無差別的個性化教學。尊重學生特立獨行的性格,使得每一個學生的優點長處得以發揮。教學中重難點知識更加明顯突出,能夠寓教于樂地完成教學目標。對于現階段的初中學生來講,在情境教學法的引導下,他們正在潛移默化中發展身心,道德情感也得以提升,追求真善美的心理更加熱烈,也使他們在無形中規范自己的言行與目標,樹立新時代三好青少年的光輝形象。
三、在初中語文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學的相關措施
(一)重現情境創設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的教材涉及面相對寬泛,主要是以激發情感和學習品質以及古詩詞文言文的學習為主,還會涉及到一些古典小說故事類型的題材。相對于小學語文來講,內容的多樣性造就了學習難度的加大,因此教師應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宗旨,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為目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里的某個場景,比如可以利用發達的網絡選取類似場景的視頻,將這種場景重現在課堂之上,增加課堂的神秘感與吸引力,學生能夠瞬間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從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寫為線索,上網搜集冬天的場景,從中選取優美的場景片段,配合有聲的解讀語音烘托氛圍,以貼合課文中濟南的冬天的特征為導向,在課程導入環節插入教學當中,將課文的內容提前重現。在這種優美的意境中,學生充分感受到冬天的美麗,能使他們瞬間投入到學習中去。整體感知到下雪天美麗的意境與濟南冬天的迷人之處,從而進一步理解作者對濟南濃濃的鄉情。
(二)構建情境問答推動學生深度理解知識內容
情境問答法是教師在上課過程常見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切入點,由點及面,令學生層層遞進地理解課文的深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建合作探究小組,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問題,吸引學生的探究心理,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問題情境的推動下,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從問題的不同的角度深度理解知識內容,練習廣闊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并經過問題的循循善誘體會文章的深層內涵。
比如在學習《散步》這篇散文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在課文朗讀中感知文意,引導學生體會三代人之間濃濃的情感。在指導學生如何發現美的過程中,設計問題,提升學生對美的感悟,從而整體理解課文綿香醇厚的深意。在文章中,教師以作者的情感為話題,設計關于“親情”的話題,引領學生深入探究尊老愛幼的情感體會,并且激發學生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的想象,使他們真正理解包容與愛。從一系列的問題創設中,學生踴躍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比如:“作者為什么要委屈兒子、在句子的前面去掉某個字效果是否一樣”等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是特立獨行的人,每個人看問題的側重點又都不一樣,在這種啟發性的問題教學中,會發現學生們多樣化的情感體會,教師再加以正確的解釋補充、引導,使學生在探究中共同進步。
(三)以話題辯論為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熱衷話題性的討論,時常會因為一個話題的意見不統一而相互爭執到面紅耳赤。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組織辯論的情境教學,使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活躍,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理解不一時,可以即興組織一場小型的辯論賽,本著“學習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令學生各抒己見,無論結果誰贏,教師都用鼓勵性的語言表揚學生,并給予正確的補充解釋。在辯論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的靈活性,高效練習表達能力。
比如在學習《愚公移山》這篇課文中,課文頌揚了持之以恒不怕困難的愚公精神,并值得后人學習。但是,也有人認為,愚公的精神雖然很可貴,但是做法卻值得商榷,應該采用更高效和便捷的方法解決問題,而不是靠移山。對于這些不一樣的見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精彩之處,教師可以加以贊賞,對于用詞不當缺乏思考的見解,教師給予點評與指導。在辯論的過程中,學會充分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在氣勢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相信,在這種充滿辯論色彩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容易調動起來,對于學生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活潑樂觀的學習氛圍里,學生更容易達成高效的學習效果。
(四)用創設角色的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運用分角色教學,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加深對知識學習的記憶和理解。分角色的教學方法是多樣化的,比如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分角色模仿人物的動作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角色,讓學生分批表演,在一個學期的語文課里,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過一到兩次。在每次的分角色表演之后,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做總結和歸整,對學生的表現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提出殷切的期盼,期待學生下一次更加精彩的表現。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期待著下一次課堂,課下也會積極主動地預習課文,從而達到良性循環的學習機制。
比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開展分角色朗讀,并提醒學生理解注意時間變化和空間轉化的關鍵詞語,并且明白作者埋下的伏筆以及用意。在文中關于人物心理描寫的句子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心理的變化,理清作者的表達意圖,組織學生模仿表演這一心理歷程,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他們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在分角色朗讀的情境教學之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變得敢于表現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四、結束語
總之,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給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學科提供方向和指引。在教師不斷地尋找教學突破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得以提升,為以后的教學開展積累下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情境教學法下,促進了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是符合新課改下的貫徹目標的。在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結合教學內容,總結多樣性的情境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新思維的引領下,發現學習語文的好處,并且根據教師的引導,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達到高效學習語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彥新.初中語文教學中關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方法及效果[J].漢字文化,2020(12).
[2]文登奎.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應用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18).
[3]尤文清.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20(14).
[4]李飛英.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探索[J].華夏教師,2019(31).
[5]公偉.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策略新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15).
[6]王世存.談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9(15).
作者簡介:李英霞,女,1982年生,甘肅和政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