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慧
【摘? ?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一塊黑板、一個模型、一把三角尺、一支粉筆這種單一傳統的課堂,高效多彩的多媒體教學已經滲透到數學學科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數學教師也需要盡快掌握以及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正視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提升小學課堂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理運用;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054-02
Analysis On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media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Liujiatuan Primary School, Jiaoxi Town, Jiao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QI Hui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thematics classroom is no longer the past of a blackboard, a model, a set square, a piece of chalk, the single traditional classroom, efficient and colorful multimedia teaching,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daily teaching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ers also need to master and skilled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as soon as possible, face up to the auxiliary func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Multimedia;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Rational use; Effect analysis
多媒體教學以其多變、豐富、動態的個性特點,深受數學教師和學生的推崇,這也要求數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切合實際、科學運用、杜絕盲目使用,否則會起到反作用,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降低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手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現如今多媒體教學技術已日趨成熟,也被普遍運用到小學各學科的日常教學工作當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轉變較慢,在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理解時極易出現偏差。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豐富多彩的圖文、有趣的視頻、引人入勝的動畫、優美動聽的聲音等多種信息綜合起來,把數學概念變得更形象、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告別無趣、乏味、枯燥、單一的數學課堂,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發展方向,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豐富、有趣、輕松、簡單,借此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在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教學技巧和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形勢下,在多媒體運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沒有針對性且盲目地使用多媒體教學
當前許多教師把多媒體技術當作課堂教學的調味劑,導致多媒體技術變成了數學課堂淺顯的“裝飾品”,并未真正發揮出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真正價值。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古板、守舊且毫無新意,教師仍然是教學活動中的絕對權威者,忽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重要性。多媒體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助推器,如果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為數學教師構建高效數學課堂,不但會增加數學教師的日常工作量,甚至會對數學教學產生反作用,降低數學教學效果。目前,教師不懂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情況普遍存在,盲目使用多媒體技術,未能把學生難以理解、教師難以講清的數學理論,通過多媒體技術立體的、動態的為學生進行演示,未能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二)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技術,使其反客為主
直觀、立體地呈現數學教學內容,是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顯著特點,數學教學中的教材知識、探究過程以及學生的動手活動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來。然而,當前教師由于未能對多媒體教學有深刻認知,在教學中過度使用多媒體,將多媒體替代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操作動手。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已經反客為主,把幫助學生思考,變成了替代學生“思考”。這種多媒體過度的使用,減少了學生的思考空間,降低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更要注重的是為學生構建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意境,把數學知識化繁為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把數學問題具象化,并激發其進一步探究數學難題的激情,讓他們學會在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具象思維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運用
(一)針對抽象化數學概念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度還不夠高,知識聯想能力偏低,看待事物也僅僅注重表面,不能理性、深刻、全面地看待問題,思維方式還處于具象性的思維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知識面和生活常識相對更豐富,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有較高的提升,但是這種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基本都是依靠表象的事物來體現。而小學教學中的很多理論知識也大多是對學生日常比較熟悉的事物抽象化,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把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繁雜的數學概念、復雜的數學公式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用更立體的形象和生動活潑的動畫形式展現出來,攻克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有效提升學生的洞察力、學習興趣、知識聯想能力、創造力和思維空間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課程時,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長方體”和“正方體”在三維空間中不同角度所能看到的不同面,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立體的觀察,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區別。相同點是它們“均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組成,它們的不同點是“長方體的長、寬、高最多有兩個相等,并不完全相等”而“正方體的長、寬、高卻完全相等”。教師讓學生通過對三維立體圖形仔細觀察和認真思量,學會獨立分析和理解數學知識,將為學生后續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時打下更好的基礎。這種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手段,極大促進了學生從多個維度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多媒體技術動態的展示過程可以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更深刻的認識,為其后續的學習留下思考空間。數學概念的定義通常是比較抽象的,但通過多媒體手段的展示過程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形象、具體,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把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眾所周知,多媒體可以把音頻、圖像、視頻片段整合到一起,用于輔助數學課程教學,可以把數學教師難以講清的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為學生立體地進行反復演示,讓學生在觀察概念圖形變幻時去思考、理解、感知,進而達到這本節數學課程教學的目的。為此,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把靜態的數學知識轉換形象、動態、易懂的數學模型,用這種動靜相互融合的方式,讓學生更輕松、快捷、深刻地掌握所學數學知識,有效減少學生的認知障礙。
例如在教授小學六年級下學期課程“圓柱與圓錐”時,僅僅通過概念的學習,學生很難理解“圓柱有無數個高,且沒有頂點”“圓錐只有一個高和一個頂點”這些概念,如果單單通過數學教師局限性的操作和枯燥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難度非常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沒辦法通過理論為學生展示圓錐從頂點到底面圓心做垂直線段的過程,也沒辦法演示圓柱怎么會有無數個高。基于這些難題,數學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演示把圓柱和圓錐從中間切開,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演示發現原來圓柱的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這一結論的驗證過程:由于兩個底面之間的垂直線段可以畫無數條,因此圓柱的高也有無數條,而圓錐的只有一個頂點,從頂點向底面圓心只能作出一條垂線,因此圓錐只有一條高。教師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動畫的展示深刻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區別及各自特點,能為其日后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和表面積”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數學理論知識的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難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四、結語
總之,想要展現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當中的實際成效,數學教師需要切實結合數學教材,認真研究如何把多媒體技術高效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有選擇、有針對性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從而真正展現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成效。
參考文獻:
[1]賈果.對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意義和實現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02).
[2]顧湛菁.邏輯推理:小學數學教學核心價值的追求與發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02).
[3]劉迎花.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15).
[4]朱美紅.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5(12).
[5]張永剛.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4(03).
[6]馮順華.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13).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