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詩菲 黃文群 溫婷
[摘 要]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雙創人才的重要輸出地,對工作在一線的創業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創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力的提升。文章探討了創業指導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創業導師師資現狀及主要問題,并圍繞此主題提出了完善創業導師管理頂層設計,專創融合、鼓勵教師轉型,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創業導師師資庫等手段提升創業指導教師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業指導;教師培訓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109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完善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創新創業熱潮席卷全國,政府對雙創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全國高職院校大力推廣雙創教育。大學是國之重器,是雙創教育建設的高地。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業素養的先行者,提升創業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力的提升。師資建設是高職院校提升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如何打造一支指導能力強的師資隊伍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1 創業指導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1 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
創新創業指導老師應該認同創新創業的價值,具備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創新精神是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打破慣性思維,以思想的新飛躍打開工作的新局面。創業意識是要對創業機會有識別能力,把握經濟發展趨勢,將商機轉化為真實的項目。創新精神是學生無法從書本學習的,必須通過指導教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方可成為自身信念。[1]老師是學生的示范與榜樣,是學生前進的明燈,如果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不具備創新精神,學生就無法獲得真正的創新創業教育。
1.2 創業實踐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創業經驗需要通過不斷實踐與探索中得來,沒有親身經歷的說教顯得蒼白空洞,僅僅通過理論灌輸無法讓學生擁有創業能力。創業是一種實踐性極強的經營活動,開辦企業的環節多、流程復雜、手續煩瑣。尤其涉及股權分配、創業團隊組織架構、商業模式、營銷策略、融資等環節,創業學生尚未步入社會,綜合能力與社會資源較欠缺,無法處理創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創業失敗率高。創業指導教師應具備創業實踐能力及創業經歷,才能在學生創業項目落地時給予具體的建議,創業導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社會資源,為學生定制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幫助學生的創業項目成長。合格的創業指導教師應該是 “學者+企業家”型、能講能做的 “雙師型”人才。[2]
1.3 專創融合的教學能力
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學,教學能力是教師的首要能力。創業指導教師應具備的創業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在仔細研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入剖析創業教育課程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對教學進行系統規劃,在分析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條件的基礎上統籌全局,提出具體創業教學方案;編撰授課計劃,制定翔實完整、可操作性強的教案,并根據授課情況掌握學生學習的初始狀態和學習后的狀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3]在“互聯網+”背景下,技術是驅動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創業要結合專業來實施,無核心技術或模式創新點的創業是簡單可替代的機械重復,不具有推廣的意義。創業指導教師應具有專創融合的教學能力,把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從而衍生出新的想法與創意。
1.4 心理輔導能力
創業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任何一個錯誤的決策都可能導致學生創業失敗。大學生長期在校園學習,生活經歷簡單,創業經驗缺乏,在創業初期干勁十足,但創業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多次的打擊,承受的心理壓力與日俱增,創業熱情減退可能成為壓垮創業項目的一根稻草。同時,創業資金短缺、團隊成員意見不合、創業團隊執行力欠缺等問題時有發生,都可能使學生創業團隊分崩離析。此時,就需要創業導師的及時關注,創業導師為學生及時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安撫學生情緒,疏解學生創業壓力,陪伴在學生的創業路上。
2 高職院校創業導師師資現狀及主要問題
相較于社會的雙創熱潮,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還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主要原因是創業師資的缺乏。大部分高職院校對雙創教育的投入大、熱情高,但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師資隊伍建設系統性構建都缺乏思考。現有的校內創業導師主要由學術型的專任教師、輔導員、學生管理人員身份轉變而來,教師懂學生心理、懂教育卻未必懂創業,甚至部分教師根本無創業經歷或經管類相關專業知識,對學生的輔導無異于紙上談兵,現學現賣。校外導師是企業家,或創業者,創業實戰經歷豐富,但大多事務纏身,無暇顧及校內的創業教育,對學生的指導局限于講座報告分享,大賽評委等淺層的指導,難以形成體系,效果不明顯。綜合來說,我國高職院校創業導師師資建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2.1 創業教育仍處于初期探索階段,高職院校未建立有效的創業導師選聘培養機制
在我國,創業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政府政策重點關注的對象在創業實踐上,政府鼓勵創業熱潮,對創業實踐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幫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創業者的壓力。而在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主要手段是開設相關課程及開展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未開設相關專業,對于創業指導教師的選聘也大多從專兼職教師、輔導員身份轉型而來,創業指導教師的培養并沒有納入高職院校教師國家師資培養計劃體系,不僅存在根底薄弱的問題,而且存在后續發展缺乏培訓的問題。[4]
2.2 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師缺乏轉型動力
現有的創業導師團隊大多數是專任教師、輔導員、團委教師轉型而來,教師日常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繁忙,還要兼顧創業指導等工作,疲于應對。尤其是高職院校教師主系列和輔系列的職稱評聘體系中,科研分數所占比重較大,教師們忙于閱讀論文文獻、申報科研課題等,科研壓力大,而創新創業教育取得的成績大多數未納入職稱評聘考核中,導致教師轉型動力不足。同時,轉型成為創業指導教師,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精力,還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創新創業教育像是額外加在教師身上的擔子,成為吃力不討好的“副業”,許多教師有排斥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