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來,林珍珍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廣東 惠州 516002)
產后出血是婦產科常見的一種分娩并發癥,其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的陰道不規則出血,其中約80%的產后出血發生在產后2 h內,多由子宮收縮乏力引起,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1]。相較于正常陰道分娩產婦,剖宮產產婦更易出現產后出血,由于剖宮產手術是通過將產婦腹部、子宮切開進行分娩,更易導致產婦機體出現應激反應,影響凝血功能。臨床一般給予縮宮素用以刺激剖宮產產婦子宮收縮,進而預防和改善產后出血,但用量過多會引發產婦出現發熱、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影響產婦產后情緒[2]。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被用于治療中期妊娠流產或晚期足月引產,其能刺激妊娠子宮肌層收縮,具有止血的作用[3]。而子宮按摩能有效促進子宮進行收縮運動,使子宮體積變小,收縮變硬,對調理產后出血和惡露不絕等婦科疾病具有積極作用[4]。故本研究旨在探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子宮按摩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現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25~41歲,平均(30.97±2.78)歲;孕周35~40周,平均(38.39±0.23)周;初產婦34例,經產婦26例;剖宮產手術指征:巨大兒13例,多胎妊娠5例,前置胎盤23例,胎盤早剝19例。試驗組產婦年齡26~42歲,平均(31.04±2.82)歲;孕周35~39周,平均(38.41±0.20)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24例;剖宮產手術指征:巨大兒11例,多胎妊娠4例,前置胎盤25例,胎盤早剝20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產后出血預防與處理指南(2014)》[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存在子宮收縮乏力現象者;近期無陰道出血史者等。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對本次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史者等。本研究已獲得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產婦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產婦均行剖宮產手術,椎管內麻醉后,腹部消毒,逐層切開下腹部皮膚、筋膜、腹壁,暴露子宮后,于子宮下段切開子宮,并刺破羊膜囊,取出胎兒。對照組產婦在胎兒娩出后,給予宮體注射縮宮素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50,規格:1 mL∶10 U)治療,2 mL/次,若子宮收縮不理想,仍繼續出血且出血量>?1 000 mL,則再注射2 mL縮宮素注射液。試驗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83,規格:1 mL∶250 μg)1 mL宮體注射,若出血未得到控制,15 min后再注射1 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術后兩組產婦均給予抗感染治療,并觀察至出院。
1.2.2 護理方法 在胎兒分娩后,兩組產婦同時進行子宮按摩,患者呈平躺位,助產人員用左手壓住產婦恥骨聯合上方,手掌抵住并上推子宮體,右手同時外牽臍帶,協助胎盤分娩;后將左手放在子宮底部,右手觸摸子宮前壁周圍,保證宮體高于盆腔,大拇指和其他手指分開,雙手勻速且力量適度地按摩子宮,幫助產婦排出子宮中積存的血塊,同時需注意產婦訴求,直至子宮收縮變硬、輪廓清晰。兩組產婦均按摩30 min。
1.3 觀察指標 ①出血情況。對比兩組產婦產后2、24 h的出血量,出血量=(胎兒娩出后接血敷料濕重 - 接血前敷料干重)/1.05。②凝血功能。分別于手術結束即刻和術后24 h抽取兩組產婦空腹靜脈血約5 mL,抗凝后分離血漿,使用全自動凝血儀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③應激反應。血液采集方式同②,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水平。④不良反應。對比兩組產婦治療期間發生發熱、嘔吐腹瀉、面色潮紅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出血情況 產后2~24 h兩組產婦的出血量均逐漸增加,但試驗組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 1。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比較(?±s, mL)
表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比較(?±s, mL)
注:與產后2 h比,*P < 0.05。
組別 例數 產后2 h 產后24 h對照組 60 581.33±80.05 749.51±82.49*試驗組 60 477.93±66.07 660.21±71.52*t值 7.717 6.336 P值 < 0.05 <0.05
2.2 凝血功能指標 相較于手術結束即刻,術后24 h兩組產婦的FIB水平均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APTT、TT水平均縮短,且試驗組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產婦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手術結束即刻比,#P<0.05。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IB:纖維蛋白原;TT:凝血酶時間。
組別 例數 APTT(s) FIB(g/L) TT(s)手術結束即刻 術后24 h 手術結束即刻 術后24 h 手術結束即刻 術后24 h對照組 60 61.44±5.33 51.58±4.18# 5.17±0.81 3.69±0.56# 33.27±4.35 25.06±3.51#試驗組 60 62.45±5.40 40.03±5.16# 5.12±0.79 2.59±0.20# 33.22±4.33 18.63±3.34#t值 1.031 13.472 0.342 14.329 0.063 10.280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應激反應指標 相較于手術結束即刻,術后24 h兩組產婦的血清SOD、CAT水平均升高,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血清MDA水平均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產婦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注:與手術結束即刻比,#P < 0.05。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過氧化氫酶。
組別 例數 MDA(μmol/L) SOD(U/L) CAT(U/L)手術結束即刻 術后24 h 手術結束即刻 術后24 h 手術結束即刻 術后24 h對照組 60 12.87±3.74 8.70±1.98# 230.17±23.26 294.41±24.33# 220.44±13.27 254.41±19.59#試驗組 60 12.98±2.89 6.04±1.00# 230.23±23.13 342.75±25.24# 220.43±13.30 310.79±23.84#t值 0.180 9.289 0.014 10.681 0.004 14.153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試驗組產婦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產后出血的發病原因多種多樣,較為常見的有產后胎盤殘留、子宮收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軟產道裂傷和精神因素等,臨床典型癥狀表現有頭暈乏力、皮膚濕冷等。剖宮產后產婦的宮腔容積變小,肌纖維之間的血管受到壓迫,術中子宮平滑肌纖維被切斷,破壞子宮肌壁的完整性,使得分娩后子宮收縮力明顯下降;此外,手術中縫合不當、切口裂開等均會引發出血。縮宮素可與子宮平滑肌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激活G蛋白,促進子宮收縮,進而改善出血癥狀,但使用劑量過多可引起生命體征的改變,安全性較低[6]。
產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促進子宮收縮、改善出血,其作為鈣離子載體,在到達體內后能提高肌細胞鈣離子濃度,并抑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進而觸發纖維蛋白原收縮,縮短凝血時間[7]。子宮按摩強調用手握住宮體,并處于高于盆腔的位置,進行節律性且力量適度的按摩,進而加快子宮收縮,促進其恢復至正常狀態,抑制出血[8]。本研究結果中,試驗組產婦產后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術后24 h試驗組產婦APTT、TT短于對照組,血漿FIB水平低于對照組,且治療期間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子宮按摩能改善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的凝血功能,從而減少產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CAT的酶促反應能提高機體抗氧化防御能力,其水平升高利于緩解機體氧化應激反應;SOD可清除氧自由基,其水平升高可修復自由基帶來的損傷,從而提升抗氧化物質含量,抑制產后出血;MDA作為氧化自由基的產物,可加劇細胞膜的損傷,其水平升高提示機體處于高氧化應激狀態,會加重出血[9]。在正常情況下,氧化因子與抗氧化因子處于平衡狀態,但出血量較大時,可導致機體釋放大量氧化代謝產物,從而消耗過多的抗氧化因子,增多出血量,而通過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抑制腺苷酸環化酶活性,減少氧化代謝產物生成,并保護抗氧化因子不被過多地消耗,進而改善機體高應激狀態[10]。本研究結果中,試驗組產婦術后24 h血清CAT、SOD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MDA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子宮按摩可有效改善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的應激狀態,抑制出血。
綜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子宮按摩能有效改善剖宮產產后出血產婦的凝血功能,減輕應激反應,從而減少產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較高,臨床可推廣應用。